虫害威胁下的“高考绿洲”
虫害威胁下的“高考绿洲”
这两天的新闻追踪报道了山东省阳谷县农业局副局长霍继刚,携妻张玉茹一手制造了有23名考生参与替考的“天水跨省替考案” ,说心里话,对于这样的新闻,现在我已经不觉得震惊了,尽管教育部统计说,今年全国高考考试期间查获违规人数2645人,占考生总人数的万分之二点六,高考违规率近10年来首次降低到万分之三以下。但在当今的社会风气下,我还是相信,象霍继刚这样作为基层干部为了孩子上大学而高考作弊的家长,在全国应该不是个别现象,抓着了的也许只是倒霉,而没抓着的,那应该就算捡着了,而对于一些更有路子的家长来说,他们甚至根本不必担惊受怕的通过作弊来实现跨过“高考门槛”的目的,他们会在大家拥挤于高考独木桥上拼命竞争的时候,通过一个叫做“特权高考”的冲锋舟,轻松抵达彼岸。
从对独生子女的万般溺爱,到官场上“裙带关系”“变相世袭”的现实,使得越来越多的家长,特别是一些官宦人家的家长,纷纷不惜挺身来为自己的爱子、爱女以身试法,用自己高考作弊的实际行动,为自己的子女作着“诚信做人”的言传身教。说起来真是既可怜又可悲,而对那些因他们采用不公平的高考作弊行为,最终被挤下来的高考生来说,他们又显得十分的可恨。而正是这些掌握一定权势的官宦和教育界见钱眼开、追逐“高考政绩”的 “伪灵魂工程师”们的沆瀣一气,才演绎了中国高考进程中,一出又一出的高考作弊、特权高考的丑剧和闹剧。也正是这些寄居在中国高考绿洲中的害虫们,无时无刻不在蚕食着被视作“最后一片净土”的“高考绿洲”,让人既感到心焦,又觉得格外的堵得慌。
一、虫害之形形色色的“高考作弊”:
高考作弊是一个“古已有之,于今为烈”的现象,过去也曾听人说过:越是基层高考越容易出问题,象“嘉禾”那样的考场全国不在少数。在官宦人家孩子身边安排好学生、本地监考把监视外地巡考当作唯一职责等等,都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就拿安徽砀山的高考弊案来说,地方官员和当地教育部门的害虫们,就采用了形形色色的“作弊”方法:
高考的时候老师给自己的孩子送答案、把试卷从考场拿了出来请老师代做试卷、受贿的监考老师帮考生抄了其他同学的选择题、寻找枪手替考、买卖大学录取通知书。
此外,还有今天的高考移民、集体冒名替考等等,现在的考场舞弊行为,已经越来越呈现出职业化、规模化、高科技化等特征。
二、虫害之各式各样的“特权高考”
相比高考期间通过 “高考作弊”的骗术进入大学的现象,其实还有一些更令人心寒,专门进行“翻墙盗洞,旁门左道”的“特权高考”害虫们,也在蚕食和危害着我们的“高考绿洲”。
(一) 变了味的保送生制度
保送生制度应该说没有原罪,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补充制度,它的初衷是试图赋予高等教育更多的弹性和活力,为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创造一条“绿色通道”。 但是,遗憾的是在中国,很多事情、很多原本美好的制度,是总会逐渐被异化和变味的?保送生制度亦是如此。今天的保送生制度,实际上越来越成了给全国各级教委、有关的中学领导、部分大学的招生办相关人员拉关系、发横财的天赐良机;是让教育界头头脑脑的后代、官宦的子弟、有钱人的孩子免考上大学的直通车。全国那么多的教育研究机构,不知怎么就没有一家能真正走进相关高校,对“保送生”做个详细的调查。看看我们今天的“保送生”们究竟有多少是货真价实的“德智体一贯优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地市级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以及获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优胜奖的学生,这些孩子是否进入了年级前8%,他的会考成绩是否进入了年级的前4%,其综合能力测试及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的评选是否存在作弊?”查一查又有多少“保送生”,是象隆回一中14名保送生那样,除了一名体育特长生属农村孩子之外,其余13名保送生中有两人分别是隆回一中正、副校长的儿子,另外11名均属县及县属单位的干部子弟,他们虽多门功课不及格,但仍能如愿进入了保送圈?
当保送生制度变味之后,前几年也确曾出现过取消“保送制度”的呼声,甚至都见了报,但后来还是流产了,什么因为呢?无非是能够决定废除“保送制度”的决策者们恰恰是这一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们,因而阻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而正是当前这种扭曲、变味了的“保送制度”不但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它还大大地伤害了孩子们的心,令我们对孩子的所有思想教育在变了味的保送生制度面前,顿时都黯然失色了;且它还会在客观上助长官宦子弟、有钱人子弟的特权之风。甚至还会形成“吏治腐败”“封建世袭”的恶性循环,王侯将相真的会前赴后继了。
(二) 愈演愈烈的大学“点招”
点招也叫预录,有的也叫“选择性计划”。是高校在网上正常录取以外的名额。如果你取得了点招的名额,只要你达到了见档线(见档线一般要比录取线低七八十分)你就可以在你梦寐以求的学校上学了。
点招说白了,就是我想要谁就要谁。有没有分数控制?有。很低。一般在300分左右。点招的名额多吗?不多。国家规定各个高校只有当年招生人数的1%。但实际情况是:各个高校大约控制在5%。也就是说,某高校招收5000人,大约有250人是可以点招的。点招的名额在谁手里?一是有点招审批权的省招办可以在所有掌控的高校统筹使用;二是各高校领导每个人可分配几个;三剩下的部分用作安排本校职工的子女。谁能走点招?一是高校职工子女;二是各个地方领导与高校有密切关系的厅局领导子女。三则是通过各种关系花费钱财弄到指标的考生。所以,对掌握点招名额的省招办和高校领导来说,附带着数量完全由自己掌控“点招费”的点招指标,无疑是一件份量不轻的“福利”或“外快”。有良心的学校和领导,也许集体决策将名额更多地用到职工子女或学校关系户上,无良的领导就会。。。 。。。但不管怎么说,1%到5%不等的点招名额、一般低于录取线七八十分的点招录取线,都表现出了高考中的特权,是对绝大多数参加高考考生的不公。
三、虫害的直接受害者是谁?尽管高校近几年来扩大了招生,但面对全国绝大多数省50﹪ 的高考录取率来说,高考仍是一场生死大战,那么“高考害虫”对于相当部分的考生来说,无异是一种巨大的灾难,甚至是彻底的“绝收”。这种灾难的直接结果,就是侵害了一些“裸考”(无任何照顾、无任何加分)考生的公平竞争权,把一些原本没有资格跨进高考门槛的孩子,拽进了高校的大门,而把那些同等数量本来可以合理合法跨进高校门槛的孩子,却踢出了高校的大门。作为最体现社会进步的教育公平,在这里被严重扭曲了;作为最后一片净土的“高考绿洲”中,则有的蛀虫吃的是白白胖胖,有的辛勤耕耘了十几年的孩子却颗粒无收。
四、两难处境的全国高考
那么,对于存在着如此之多灾害的高考制度,为什么就不能改革或改变呢?的确也有不少的仁人义士多年来呼吁取消我们的应试教育、高考制度,大家也都知道应试教育和高考的弊端有多大,也的确有不少教育管理人士尝试着把学生素质教育成绩作为高考成绩的一部分;有更多的决策者尝试着更加令人眼花缭乱的高考加分政策;更有许多高校已经或正在要求扩大自主招生的权利;但这些好心人无疑严重忽略了在中国当前的社会体制、社会风气下,取消高考制度、哪怕是削弱高考制度、甚至是偏离硬性钢质的统一高考所需要的刚性社会信用环境。我们的社会也许会出现比“统一高考制度”更加不公平、不公正、不公道的社会现象。
教育部正在越来越多的大学里进行着“自主招生”的试点,看得出来他们也是在积极地寻找着高考制度的解套办法,但在中国,也许只有在具备了一、所有的高中都担心由于自己向大学推荐了学习跟不上,就要被淘汰的学生,而进入高校招生共享的黑名单,故不敢有丝毫的轻举妄动时;二、任何一个大学的校长,都会因为授予了一个不符合标准的学士、硕士学位给那些政府高官、亲朋好友哪怕是学校捐助人的子女,而不得不辞去校长职务时,中国大学的自主招生,中国的应试教育、高考制度,才有可能彻底改变。这样的条件和情形,我们短时间会看得到吗?
五、目前的办法在哪里?
对高考制度的两难选择,并不等于我们就对“高考绿洲”出现的虫害无可奈何,无药可救。办法当然还是有的,如:
(一) 尽快健全打击高考作弊的法律法规,加大打击高考作弊行为的惩罚力度
尽快健全打击高考作弊的法律法规:就应该从法律上对高考舞弊的相关行为进行罪行界定,或者对现行的法律条文重新进行司法解释,将高考舞弊行为纳入到现行的刑罚体系内,尽可能的不留法律空白。
加大打击高考作弊行为的惩罚力:是指既然我们不具备全社会高校自主招生的体制、社会方面的基础,那么,我们就必须以铁的手腕和超强的法律钢性来保证高考制度的社会公平性,这一铁的手腕和超强的法律钢性,是无法和其它国家配套于自己升学制度的法律简单类比的。我们就是要铁腕和钢性到:让巨大的、高考作弊的法律成本,使人们想都不敢去想要打高考的歪主意。
(二)不断完善保证高考制度公平性的相关机制,
今年的全国高考违规率创下了近10年来首次降低到万分之三以下的新低。无疑是教育部及相关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其实还是能从一些制度上方法上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堵塞高考制度上的一些漏洞,甚至我们还可以把堵漏的工作延展到大学的管理机制中去,
比如对那些假“保送生”“体育生”“美术生”、对那些通过“替考”进入大学的高考生,我们是否可以在高校里通过对相关科目的测试,进行一下校内的再次筛选呢?我们不妨就再过遍筛子吗?“沙漏”终归会是“沙漏”的,而对于那些提供这些 “沙漏”的中学,我们也不妨在调查清楚的基础上,列出他们的黑名单,并让全社会共享。
还有诸如改变不合理的高考制度和录取名额的分配、(如有的高考大省,高考录取率却仅是一些直辖市的1/2)检讨现行教育制度、改革高考方式等等,从根本上消除高考移民等其它的违法现象赖以存在的社会背景。
作为社会公平最重要体现的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公平最直接手段的高考制度,真的已是我们社会某种意义上的最后一片绿洲了,为了防止这块绿洲的虫害进一步的扩大;为了防止孕育着中华英才的这块绿洲可能出现的沙化;让我们不妨建立起一个“高考保护区”吧!让每一个高考学生及其家庭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充份的保护;让每一个经历了千辛万苦的莘莘学子都能获得所有的公平竞争权;让所有的高考学生都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人为原因而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