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华杂博】7:“搁置争议”
“搁置争议”,就是“不争论。邓小平说这个“发明权”是他的。我看他是贪别人的功为己有,他喜欢干这种事情。
“不争论”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先“发明”的,原话或者原意是,“我们是来求同存异的,不是来吵架的”。那时是为了对付一些国家干扰破坏万隆会议。
邓小平提出“不争论”,也是为了对付别人干扰破坏他“设计”的改革开放。我们知道,邓小平靠“真理标准”的争论,把华国锋逼下了台,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目的达到后,就不再允许别人对他的主张进行争论。这是他运用“猫论”的范例,争论也好,不争论也好,目的都是为了逮“老鼠”,也着实逮住了。
不过,邓小平的“不争论”与周恩来的“不争论”根本不同。周恩来的“不争论”是用于平等的不同主体,用于不涉及主权的非根本性的枝节问题,真正的求同存异。而邓小平的“不争论”却是用于不平等的不同主体,用于根本性问题,无求同存异之意,有的是要强行个人意志之心。
又不过,邓小平用“不争论”强行个人意志,他必须要有强制他人的权力,实质是一种霸权主义。所以又和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不争论”根本不同。万隆会议上的“不争论”,是不容许外国对我国的主权、制度说三道四,实际是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当邓小平把“不争论”运用于国际活动,提出“搁置争议”时,则是表现出他对霸权主义的无可奈何和屈从,不敢维护自己国家的权益,如对美国维持台湾独立不敢反对;如对东海主权不敢维护,等等。
“解放思想”,“不争论”,都是毛泽东时代坚持的或使用过的,邓小平拿过来变成了邓小平思想:“解放思想”“不争论”,对内,就是不问姓社姓资,姓公姓私;对外,就是不问姓中姓外。什么国家主权,什么国家统一,这些“传统”的观念都是束缚,必须从中解放出来,中国必须开放,必须融入国际社会。问题是:不问姓社姓资,姓公姓私,共产党干什么呢?不问姓中姓外地融入了国际社会,中国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