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工农之声

东莞官员与农民工,到底谁才是“低素质”?

火烧 2008-05-29 00:00:00 工农之声 1065
东莞官员与农民工谁才是低素质?文章探讨东莞通过提高房租推动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引发对公平性与低素质定义的讨论,涉及政府决策与人口转移问题。

东莞官员与农民工,到底谁才是“低素质”?


来源: 和讯网    作者:谢剑

□马上访谈第275期

  和讯网编者按:5月27日,中共东莞市委召开党代表会议,评议表决《东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讨论稿)(下称“《报告》”)。《报告》提出,要以提高出租屋租住和经营成本的经济手段推动“新莞人”回乡创业,通过推进三高一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序退出,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用工数,带动低素质劳动人口向外转移。东莞通过提高房租的方式能把“新莞人”撵走吗?这种方式是否公平?到底谁才是“低素质”?和讯网对有关专家进行了访谈。

  嘉宾:

  曹建海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

  周民良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

  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提高房租是可笑且不现实的

  和讯网:东莞拟通过提高房租的方式把所谓的“低素质”劳动人口向外转移是否可行?

  曹建海:东莞是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工业工人基本上是一部分住在工厂,一部分住在农村的居住屋里面。像东莞市这个房屋是一般不会住的,他现在要提高市里房屋租住成本,这个对东莞的第三产业会构成影响,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多数都在这儿租住的。对产业工人影响不大。它的第三产业比如餐饮、娱乐业也是很发达的,这些行业相对收入高一些,餐饮行业员工恐怕也是包住的方式,主要是租住户。还有一批可能完全是灰色产业的人,这些人有的从事一些违法诈骗的,没有正式工作,但是他在那儿租住,估计这样的人可能是咱们最应该驱逐的。

  周民良:这个做法有点可笑,房租不应该是政府能决定的,它是个比较市场化的东西,不是政府的行政命令就能够提高的。

  另外,东莞的这些工人,他们为东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可以说奉献了他们的青春,而东莞政府试图通过这样的一纸行政命令就把他们撵出东莞,这十分不公平。

  和讯网:《报告》里提到要加大与周边城市合作,打造更大的经济圈,把人口向大经济圈疏散,通过区域合作减少人口压力,鼓励企业工人到东莞的市外产业转移园就业,这如何理解?

  曹建海:产业工人是有工厂才能就业,工厂没有招工就不行,这个鼓励的话都是空话,只有有了工厂工人才会去,否则如何转移?

  政府在滥用公权

  和讯网:东莞的常住人口现在是大概200万,但是总人口有1200万,大概有1000万人是外地人。可能1000万人给当地治安、医疗等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但是通过这种提高房租的方式来改变目前这种现状的话是否合理?

  曹建海:房租有他固有的比例水平,提高房租只能让租户更加挤在一起,居住条件就更加恶化,原来我是一个人两个人租一间,你提高房租我四个人租一间,你一样赶不走。政府还不如提高对个人的资质审查,租户有企业有合同,有正式工作,我允许你在这儿住。如果没有正式工作的,在这儿属于闲人一类的,或者你不敢说你干什么的,这样的人就是不给你租住的权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门槛,可以把一些影响社会治安的人清理出去。提高房租只不过把这个财产从租户跑到房主手上了,这是破坏市场,租赁市场还是非常分散的一个市场,如果人为去这样,对那些从事非法行业的人根本赶不走,反过来有的农民工工资刚刚够条件租个好一点的房子,政府这么做会迫使这些人重新回到工棚里,重新回到企业给提供的拥挤的宿舍里面了。

  房租它是完全市场化,房租一般不容易囤积,就是消费市场,这个地方就没有投资市场可介入一般,这块市场的调节应该是很好的。政府的这种干预是无效的,应该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房租提高之后大家居住条件更加恶化了,房子都空出来了。

  和讯网:是公权的滥用吗?

  曹建海:对,这是政府乱干预,不懂方法,没有技术乱干预,缺乏技术含量。

  说外来务工人员是“低素质劳动力”是一种人格歧视

  和讯网:东莞这些年的成就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贡献,而这次东莞政府把外来务工人员称作“低素质劳动力”,这个词是否恰当?

  曹建海:非常带有歧视性的词,这不应该是政府说出来的,什么叫高素质什么叫低素质?体力劳动都是难免的,体力劳动就是低素质?脑力劳动就是高素质的?这是一种人格歧视,这根本不应该从政府文件里出现这样的文字,因为劳动者都是平等的,西方绝大多数国家对劳动都非常尊重,对劳动者也是非常尊重,这样的文件漏洞百出,所以只好让人拿出来给批一批。

  东莞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为东莞的财政提供了很大的贡献,现在政府反过来说他们是“低素质”,这很不可思议。

  周民良:我认为这些政府的官员才是低素质的管理者。任何社会劳动都有分工,有些产业并不需要劳动者具备非常高的学历之类的,只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就可以工作,就可以满足企业的最低需求,而恰恰是这样的劳动者被当地政府贬低为“低素质劳动力”,这对劳动者是十分不尊重的。

  “三来一补”产业模式需要升级

  和讯网:如果从产业结构来看,《报告》里实际上也提到东莞发展关于它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那么您觉得现在东莞整个产业结构有什么问题吗?

  曹建海:东莞的工厂比较密集,服务业相应的发展起来了,就是层次比较低,工人量特别大,劳动密集型的,工人挣不了几个钱,工人数量特别大,这就注定了它档次特别低。

  和讯网:东莞现在“三来一补”的企业大概有一两千家。

  曹建海:“三来一补”这种企业都没有前景,好多企业都缺乏前景,像加工贸易这种,“三来一补”随着中国环境保护,劳动工资条件这些变化,应该说包括外部的像美国经济、欧洲经济衰退,不衰退或者增长减缓,它的市场前景都越来越不好了,这些企业都没有前景,这些低层次的制造业都缺乏前景,未来可能这个地方如果不升级,是没有前景的。不升级这些企业也要垮掉一批,所以未来可能好多工人实际上就会流出,自动为流出,工厂没有机会了自动绘流出,升级的话也会流出一部分。

  因为本来就是流动人口。你这个地方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那可能就要做很细致的工作,这个人到底在那个工厂,工厂就业单位签订一个治安责任状,没有正式单位完完全全是盲流,就可以采取登记严格观察,甚至劝他走。另外像流动人口换这方面还确实应该加强,甚至都要登记的,公安部门都应该备案的,但是不能借此牟利,办个什么证都要给多少钱,应该是基于包括流动人口在内常住人口跟流动人口服务的一个理念。

  政府应该做一个不牟利的管理者,你本身就是为社会服务的,现在好多是借这个证发大财这是非常糟糕的,如果这方面加强人口管理,基于治安的要求政府对每个人进行登记,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可以理直气壮的去做。现在关键都是借机发财,所以它的就要理不直气不壮了。也应该教育公安部门应该基于公共公心来理直气壮做一些细致性的工作,对每一个流动性人员进行登记管理,甚至进行适当的监督,另外跟雇佣单位建立一个责任关心,建立一个合同关心,这样的话我相信这个管理会逐步的,人多也不怕,人越多这个地方越发达,但是未来的趋势肯定是好多企业没有前景的,如果不升级很多阶级都会倒闭,这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应该加强对业主的检测,由工商、税务、公安共同的监督它们,防止他们逃跑,引起社会问题作为政府应该承担,他跑了政府就要赔所有的工资,另外解决他们疏散、安置这些一系列的问题。

  政府应引入高新技术产业

  和讯网:产业升级的问题也是整个珠三角面临共同的问题,如何实现产业升级?

  曹建海:这个升级恐怕还是以企业为主的,因为它市场不好自动逼迫它升级。政府可能在招商引资方面应该构建产业链,加强引导,有意识的引入一些真正是高技术类,真正在装备制造业或者产业关联性非常强的产业。

  现在我们国家基本上没有什么有附加值,大部分企业都是倒卖原料,倒卖工人,通过压榨工人,从排放污染里面获得一定的利润,这样的产业注定都属于贸易型产业,贸易型倒卖型没有任何前景,不创造社会价值,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坑害工人,甚至偷税漏税,坑蒙拐骗,这样的企业是占比重太大了。这种企业是不创造财富也没有钱挣,东莞原来劳动密集型,未来劳动密集型应该转型,应该使用大量具有熟练工人为主的,他们的工资在成本当中占有大部分比重的。我们现在这个劳动密集型是工资在这个成本中占的比例极低,几乎都是可以忽略的,这都属于“血汗工厂”,像张茵的企业属于“血汗工厂”,这是没有前景这样的企业,“血汗工厂”的标志就是工资在总成本占的比重偏低。

  周民良:广东可以说是“三来一补”企业十分密集的大省,这种产业模式十分需要转型,如何转型呢?必须从现在的“三来一补”模式向技术型,或者资本密集型方向转变,但这个过程是需要市场来逐步实现的,而不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来对市场进行强制干预,东莞出台的这个报告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它是一个歧视性的政府文件。

  提高最低工资可实现人口自然转移

  和讯网:如果要真正解决东莞的人口问题,是否可以通过提高东莞最低工资的方法来实现产业自然升级,从而实现人口的自然转移?

  曹建海:是的,就应该采取这个方式,为什么这个不做?比如说最低工资定到2000元,许多企业就会破产,就会减工人。这是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这样好多工人其实也就没有机会了,一个是企业利润会减少,如果是暴利企业他会转让一部分利润,另外一些企业它可能会生存不下去,也会提高它整个产业升级。企业用高工资的工人,他做的产品肯定是有价值,附加值比较高的,否则他就不干了。这种方式可能更符合一种市场经济的手段。

  必须严格执行新的《劳动合同法》,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只要通过保护工人的利益反过来才能解决东莞人口过渡密集的问题。

  周民良: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对广东特别适用,可以说,珠三角地区适当的提高最低工资,对劳动者也是一种补偿,因为珠三角地区的工人长期出于低工资的水平,而近年来这些劳动者的各种消费成本在逐渐上升,而工资却没有多大的提高,提高最低工资可以补偿珠三角的工人,也有利东莞这样的地方实现产业升级,推动人口的自然转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