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当腐败已成“常态!”

火烧 2008-05-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围绕腐败常态化现象展开,以太湖蓝藻事件为切入点,探讨环境污染与官僚腐败的关联,反思反腐败斗争的困境与民主法治建设的缺失,强调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及治理的迫切性。

当腐败已成"常态"

前不久,新浪等主流媒体披露"太湖"蓝藻提前爆发,质询相关领导时,该领导表示:太湖蓝藻已成常态,望公众理性对待!好一个"已成常态"!一句话掩盖了1995年前那碧波荡漾,山清水秀的太湖生态区。好一个"已成常态"!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描述为公众必须接受的现状!好一个"已成常态"!使得本应遭到惩罚的官员,却变成炫耀治理有功的能吏!好一个"已成常态!"祖国母亲用伤痕累累的身体述说着"太湖蓝藻的痛苦",控诉着当今吏治的腐败也"已成常态!"

古今中外,腐败问题是世界"常态",中国历朝历代都有规模不等的反腐败斗争。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正式从土地分封诸侯的封建制,向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统治转变。形成以皇帝为核心的权力社会,由皇帝本人授予权力,各级官员使用权力。皇帝的统治依靠各级官僚,官僚的权力来自皇帝,他们组成了完整的统治集团。因此,官僚集团是2000多年来中国最大的特色。为了皇族千秋万代,防止官僚的腐败,各朝都设立的相应的监督机构,如"监察司""御史台"等,在明代还设立了"锦衣卫"秘密警察。对于犯者的处罚也是严酷的"腰斩""凌迟"无所不用其极。但事实上,无官不贪的现实情况从未得到过根本上的解决,甚至简单的腐败程度降低点都是相当困难。那是因为,所有官僚服务对象是权力(谁的权力大服务谁),管理的要求是如何使用权力(和官员素质,能力,知识,水平等无关)监察机关也不能例外,所以发展的结果,就是腐败分子监管腐败分子,腐败问题绝无可能根治,只会越反越腐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一声枪响,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连同他最后一个守卫者大清王朝一起被埋葬,随之而来的是民主,共和。但腐败问题依旧像不死的幽灵,一直伴随左右。1949年代表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在"党指挥一切,党领导一切"下,共产党将"为人民服务"做为党最高行为标准,全心全意依靠工农,带领大众,满怀热情的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理想大道。此时的腐败恶魔,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封条下,犹如被镇压在五指山,动弹不得。眼看它那肮脏的嘴脸即将被人民幸福笑脸所埋葬的时候,封条却被悄悄的揭去。

  建国之初,我们就设计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个镇山之宝,他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享有充分的立法权,和监督权,他是祖国同胞共同的心声。但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他的地位日渐下跌,权轻言微。现在他仅仅享有"举手机器,和橡皮图章"的"美誉"。这是对法制的公然践踏!是民主的历史倒退!镇妖封条随风而去。而于此同时,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日益扩大,像银监会,保监会,财政部,铁道部,等等都拥有几乎相当的立法权力(一般称为行政法规)。政府结构也有了根本的改变。

建国初:交叉管理模式

改革后:矩阵管理模式

                            铁道部          财政部      民政部  ……..

国务院       ------------I---------------I------------I---------

                                I                   I               I   

省              ------------I---------------I------------I---------

                                 I                  I               I

市           -   -----------I---------------I------------I----------

                                 I                  I               I

镇,乡       ------------I---------------I------------I---------

从上下两张图表可以看出(交叉管理图片发不上去,请大家谅解)现在的政府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从以前的交叉管理,到现在的矩阵式管理。之前的管理模式各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部门间的权力是制衡的,而中央通过交叉网络管理地方,地方上行政,财政,人事权等都是相对较弱,反应到现实中,就是管理复杂,办事效率低,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现象严重。马季先生一则"饭店"的相声,幽默生动的反映了当时的问题。国家经过不断调整,形成了现有的管理模式。这个模式下,各部门权力越扩越大,地方上相对独立性也空前提高,地方保护主义日渐严重。而各权力部门更是密不透风。如最近济南铁路相撞事件,就是铁道部"只要有铁轨的地方就是他的天下"而暴露出来的问题。凡是涉及到铁路系统的招标,改造,技术引进,薪酬管理等等,都是铁道部一手包办,其他部门很难插手,更谈不上监管。在内部,工会形同虚设,工人早已失去主人翁地位,保住饭碗是头等大事,监管那是天方夜谭。铁道部家天下格局客观存在,刘志军就是这个"独立王国"的头目。那么类似的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中国足协,财政部,民政部,信息产业部等等都有同样的情况。从平安保险高管的年薪和刚刚公布的银行高管的年薪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再比如发改委拥有成品油的定价权,电监会可以启动煤电联动定价等等不一而足。为民服务的民政部垄断发行福利彩票,看看一年的彩票"利润"是多么可观,超级暴利的殡葬产业,也是民政部的一项杰作,甚至大规模发展老虎机---视屏彩票!但到了真要救灾却厚颜无耻的向群众要捐款,福利"产业"那丰厚的利润呢?地方上的问题,由于组织监管能量是向下衰减的,那么行政级别越低就赤裸裸,比如"白宫"镇,埠阳官场。主管部门负责人是上述各部门垂直领导下的自己人,而党政一把手又是"首长负责制",一手遮天!而越往上,腐败越隐蔽,档次越高,程度越深。权力在矩阵模式下非常集中,当那张"经济"大网笼罩下来的时候,干柴遇烈火,腐败不可抑制的发展着。各部门的权力和利益最大化,往往导致整个部门腐败,地方上的唯我独尊导致往往整个地区官场腐败,加上至高无上的人民监督封印揭除,彻底使得千年幽灵得以转世!"腐败已成常态!"

从上诉分析可以看出,1,矩阵管理有着清晰,高效的特点,但和他的结合体,绝对不能是经济,而必须是民生。和经济结合只会导致高效,大规模的腐败,和民生结合才能将高效为民作用发挥最大功效。2,矩阵管理缺乏各部门协调能力,极易造成部门壁垒,中央应该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4.司法也列入该管理体系,必然导致法律失效。(如各级政法委书记统管公,监,法,就是典型状态)因此,必须保持司法独立于任何管理体系,排除干扰。5.彻底灌输党的核心理念教育。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是国家建设方向,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是阐述党的作用和地位,胡锦涛的以人为本,和谐共赢是优秀的治国方略,三者恰恰都不是我党的核心理念,我党真正的核心理念是"为人民服务!"朴实无华,但深得民心。6,揭制腐败最重要的一条,重新引入公众监督机制。恢复各级人大应有地位和作用,加强企业工会建设形成内部监管,建立公众第三方介入途径,有效防止监管缺失,把丢失的封印再帖回去。

  当"腐败已成常态"抓几个大案要案,只是治标不治本,非但不能揭制,而且只会导致腐败更隐蔽,规模更大,级别更高,毒害更深。当"腐败已成常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悲哀,和谐共赢的前提是消除腐败。仰望天空只有流星陪伴,低头思民才能于民永结同心。"党性不可丢,民心不可失,精英之言不可信"!才能逆转腐败之"常态"!13亿祖国人民共同幸福才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常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