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鼓晨钟》:当代工人阶级的战歌?还是挽歌?
《暮鼓晨钟》:当代工人阶级的战歌?还是挽歌?
央视6套1月的一个晚上放了一部电影,发现直到现在还有很多朋友在找这部电影的视频,可不知为何一直在互联网上也很难搜到,评论也是寥寥无几,很是遗憾。而今偶尔找到这部电影,看罢感慨万千,愤然将故事梗概付诸笔端。

故事发生在临滨市。一个应该是五十年代建厂、生产工业胶片的著名老国企特种胶片厂,为东方红卫星三号生产过感光胶片,拥有一大批高水平的产业工人队伍和两项国家级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见证了共和国的整个历史,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却举步维艰欠下了七千万的债务。市领导决定将其破产,市里已拨出八百万美元作为破产补偿资金。可号称“破产专家”的章明厂长刚到任不久,就发现了事情背后的隐情……
商也奸、官也贪
为了真正得到生产线和胶片厂的地皮,作为片基(胶片原料)代理的港资(雅得利公司)高宏达,伙同特种胶片厂里的同谋,三千万引进的意大利生产线原来被高宏达掉包了溶解罐,十几年来做假帐制造特种胶片厂的破产假象!这样的事,前厂长郑芳南(已移民澳大利亚)、副厂长刘大业都难脱关系。
而市长娄子月和交通局赵炳权局长为了建成高速公路,为了政绩,可以把八百万美元的破产补偿资金送给高速公路的投资商高宏达。
如此这般的罪恶,看来令人心酸,可不知这样的密谋在多少个工业城市上演过或正在上演……
工人的无奈与辛酸
前财务方丽为了生活,隐瞒了掉包溶解罐的案情;
工人家属、现财务大学生严敏,为了家人的生活,帮助原郑厂长、刘副厂长做假帐;
更有多少像王师傅那样的老工人,一辈子为国为厂鞠躬尽瘁,培养大批技术骨干,到头来妻子在家重病无医,又担心凝聚了毕生心血的特种胶片厂的前途和命运……
一句话,为了钱。富人得钱穷奢极欲;穷人要钱养家糊口。可就是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国有资产在流失,核心技术在出售,到头来剩下的是,房地产商的高楼大厦、成群结队待业的下岗工人。
转机背后的阴影
工人集体誓死保卫工厂的决心,和无可争辩的核心技术优势,撼动了章明这位“破产专家”的市场规律——国企必低效、低效必破产,唤醒了他保卫国有资产的决心。八百万美元的财政拨款泡汤了,他找到了老朋友,经营房地产的国企华龙集团的老总吴亮,希望通过国企与国企联姻的形式保住我国的核心技术,保住工人的命根子。可是,善良的章明万万没料到……
华龙集团斥资占股权51%,取得控股地位,而作为国企的华龙集团即将被高宏达收购。这个多灾多难得特种胶片厂,转来转去还是到了高宏达的手里。
工人集体持股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百般无奈的章明决定将自己和工人无法保护的资产交给国家。他利用自己在其他地区的关系,用生产线作抵押贷款一千七百万人民币,并用这笔钱解决十几年来拖欠工人的工资和其它福利。
也许就连章明也没有想到的是,在工程师张工的号召下,工人群众决定用这一千七百万的血汗钱来买回厂里的股份,守住国有财产,守住工人阶级50多年来两代人的血汗。这是何等的豪迈呵!
记得三年前看到的一篇反映国企改制的小说《那儿》中,工人领 袖朱卫国的领导下工人群众集资持股挽救工厂的希望,由于中央一道命令“经营者持大股”而彻底破灭,最后朱卫国绝望自杀。
相比之下,这里,这部电影里的工人群众还是幸运多了。
结 语
不幸的事总是接二连三的发生,令我们这些常人应接不暇。
中国银监会于2008年3月27日发布的《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取消了对外资控股中国银行的比例限制(此前规定,外资单独控股中国银行不能超过20%,联合控股中国银行不能超过25%),即由外国资本由原来的只能参股中国银行变为可以获得控制权。
真不知,如果在国有银行里的国有资产都属于外资,我们怎么向为新中国奋斗了一辈子的工人阶级交代……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