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发动群众”还是“发动精英”?
是“发动群众”还是“发动精英”?
作者 苏 杜
时间 2008-2-11
杨帆教授作“九个小时报告”讲“中庸之道”,给人颇多启发。但杨教授批判“文革”,批判毛泽东“发动群众”,说:“随意发动群众也不可取,群众里边什么人都有,不是可以随便发动的。现在我当大学教授,大学生的无政府主义就非常强烈,如不讲法律,他们在市场经济下讲个人自由,也可以闹起来把老师打死。 群众,地区不能乱发动,无论用什么名义也不行。…毛主席发动之前应该考虑到这个现实,他一贯主张从实际出发。怎么可以随便发动? 以为群众是一个集团,干部是另外一个集团,设想就不对,群众和干部搅合在一块。停下来这是对的,搞不下去的。”,这就难免让人觉得杨教授好像还没有完全从“杨帆门”里走出来,多少有点情绪化,设想毛泽东单是“发动群众”以“彻底否定文革”,这“设想”也是不对的。
不错,毛泽东是主张“发动群众”的,但他“发动群众”并不限于“文革”,造反革命,打仗夺权,都是以一贯之地“发动群众”,而且很早就作阶级分析,发动起最底层的群众。不过,毛泽东并不是“发动群众”的创始人,他是继承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遗产,孙先生所说积四十年革命之经验深知非唤起民众不可是国共两党都非常熟知的思想。然而,毛泽东又不单单是“发动群众”,他还“发动精英”,他早就讲,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要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即便是在被称作“革文化命”的“文革”中,知识分子仍是“三结合”中的一个“结合”。即便是毛泽东的这些文章言论都应该“彻底否定”,但核弹、卫星、胰岛素、杂交水稻中实实在在的知识分子,是无法被“彻底否定”的,他们在毛体制下尽管也要“斗私批修”,但在自然科学上都干得不错,很投入,成绩也是“举世公认”的,科学实验还是他认为产生正确思想的一个源头。当然,毛泽东也不是发动所有的知识精英,正如杨教授认为“群众里面什么人也有”一样,他大约也认为“知识分子里面什么人也有”,在他看来,不革命的,不与工农结合的,自以为最有知识一贯正确永远正确的,“真话不全说”的,善于放大毛主席像章面积或加高毛主席塑像高度的知识分子,他就不那么喜欢;反对共产党的,反对社会主义的,他更是不但不发其动,而且还要不准他们乱说乱动。在这一点上,毛泽东也确实没有取道“中庸”,而是立场坚定,观点显明,其势咄咄,不让半分。尤其两种精英,一曰国学大师,二曰二十四个半布尔什维克,他大概最看不上眼。谁要是到他面前去把玩国粹,那就是自寻没趣。谁要是要他一切与国际接轨,那就是自取其辱。刘公子在香港讲“唯大英雄能本色,极高明而道中庸”,这随他的便;但如果谁拿“中庸”与毛泽东说事,就得小心,因为虽然他死了,但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其中的原因大约很多,但其中的一个便是他生前“发动”过群众。
“发动群众”还是“发动精英”,的确是个好制高点,站在这儿看开去,一揽群山小。孙中山“发动精英”凡四十年,丢了无数性命,临死前认识到唤起民众扶助农工,是大进步,但他“发动群众”基本点还在为了“发动精英”上。毛泽东继承革命先行者光辉思想,又大进步,倒了过来,“发动精英”的基本点是为了“发动群众”,让“精英”与“群众”结合,为其服务,在服务中改造并提高。毛泽东“人亡政息”,“发动群众”被“彻底否定”,“发动精英”成为“主流”。都说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但在这一点上,一退就退到了早期孙中山。有没有出路呢?实践出来说话了,一只舰队航行得快不快,不是看首舰,而是看末舰,单是精英,离开民众还是不行,所以还得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真是知识精英,还得与民众结合,还得为他们服务,还得在这种服务中提高。自然,固守精英圈子的精英还很多,但他们的威风日减了,奏折大约常被留中,呼风还可以,唤雨就不那么灵妙了。“彻底否定”是理论家常用的一个术语,但得以实现的情形不多。“彻底否定文革”否定了三十年,还是未能“彻底否定”,并不是因为“彻底否定派”的“否定”长度、宽度、深度、力度不够,而是否定了不该否定的东西而不能。欲求“否定文革”之“彻底”进而“彻底否定三面红旗”,欲求“否定三面红旗”之“彻底”进而“彻底否定反右派”,欲求“否定反右派”之“彻底”进而“彻底否定延安整风”,进而“彻底否定土改”,“彻底否定解放战争”,“彻底否定抗日统一战线”,终于进而到“彻底否定中共之产生”,进而到“彻底否定马克思之出主义”,进而“彻底”到树立私欲是人类进步的源动力的发展观,恐怕还难以“彻底”,还得“解放思想”。杨教授不左不右,不偏不依,取道中庸,换到“否定发动群众”的角度来“否定文革毛泽东”,是否能“彻底”,“九个小时的大报告”能完全尽言,有把握吗?“彻底否定”了毛泽东的“发动群众”,还得进而“彻底否定”之前的孙中山,“彻底否定”了孙中山,他之前的不必说了,先进国家的西拉里女士就在那儿叫板,她在大规模地“发动群众”呢。
“群众里面什么人也有”,就“不能随便发动”吗?说“群众里面什么人也有”,这不假。不过,“知识精英中什么人也都有”,例如杨教授之“翻脸不认人”的人,但这样说是属于“狡辩”之类,不可深说;但以此就推断群众“不能随便发动”,却难以成立。群众里面的地痞流氓二流子,官府是对付不了的,群众发动起来了就有办法。这些年不兴“发动群众”了,几个小窑主就将中央大员折腾得东跑西窜还办不成多少事,我也举不出现成的例子,不妨举一举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为例吧。阎家山的恶霸阎恒元能当“模范”,刘家峧的恶棍金旺能当“民兵队长”,不是因为“随便发动了群众”,恰恰相反,是因为群众“发动” 得不够。群众发动起来了,阎家山真成了模范村,刘家峧的小二黑也结成了婚。老舍之死,不少论家都一笔账算在毛泽东“文革动乱发动群众”头上,但仔细一看,才知道他老先生是死在群众还没有真正发动起来,“老子革命儿好汉”的“好汉”们手中。至于说“大学生无政府主义非常强烈,闹起来就会把老师打死”,我看这是杨教授受了学生的无礼,一想起来就生气,一时检起来的“文革”老话。杨教授说“文革”后八年实在想不起有点什么好事,略考,那面上大批学生的无政府主义,点上狠查“五一六”,就是其间的好事,可以算为“彻底否定文革”的先声。但总是“彻底否定”不了,以至于, “大学生无政府主义”时至今日还“非常强烈”,精英中“有政府主义”也未必有所浓厚。“大学生闹起来会把老师打死”,精英闹起来,也是图穷而匕现,比起你送保卫处的学生来,也未必是怎么“发动”也不要紧。说到这里,杨教授自有很精辟的论述,我就不必多言了。一大堆话转了一个圈,还得回到毛泽东的两个“发动”,群众总是舍弃不得的,精英即便精英到上知三十年下知三十年如杨教授者,独霸天下也不行,再看下三十年去恐怕也难以办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