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比陶渊明幸福吗
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的这种能力具有传承性,因此它只能沿着时间前进的方向提高,不可能降低。也因为此,今天的生产力绝对要高于昨天,明天的生产力绝对要高于今天。社会财富是人们创造的价值,在正常的情况下,社会财富的总和也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的,当然特殊情况如战争、灾荒等除外。就算遇到了特殊情况使得社会财富减少了,但生产力是提高了,恢复社会财富的速度应该是加快了,恢复社会财富的时间也应该缩短了。改革都30年了,我们的生产力应该是提高了30年,我们的社会财富也应该是提高了30年,可一些现象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改革前计划生育还没有实行的时候,以我家住的那个小区为例,一般的工薪家庭大多生有3个左右的孩子,最多家庭生有6个孩子(李江和他5个姐姐,李江他爸是个普通司机,他妈妈还不是职工,只是个家属),可这些工薪家庭都把孩子都带大了,到上学的年龄上学,满足工作的条件就工作了,到结婚的年龄大多都结婚了,他们中间还出了不少大学生,李江也读了大学的。可现在只生一个,为何工薪家庭养一个孩子却也很难呢?按道理说,一个工薪家庭养这么一个剥夺了其兄弟姐妹的生存权的宝贝应该相当容易才对。可事实并不是这样,九十年代末我在重庆读的大学,记得98年,重庆江北区一个下岗工人家庭好久没吃过肉,他家读高三的独苗苗想吃点肉,这个作爹的买不起就到市场偷了点肉,结果被抓到被痛打了一顿。当这个老爹说明了情况,那个卖肉的就送了几斤肉给他,他拿会家煮起给孩子吃了后,当晚就上吊自杀了。那一周我们的班会就是讨论的这个新闻,大家嘻嘻哈哈地谈论了一番,却没一个人是同情那一家人的。老师最后总结就是要大家好好学习,不然就要象那个上吊的一样被社会淘汰。这个只是个例外,是个下岗的,那些没下岗的也好不了多少!我去过我几个校友家,爹妈都是职工,他们的日子也很紧巴巴的。
由此我想到了质量问题,不仅是人的质量(也叫素质)在下滑,食物的质量也在下滑。现在的消费品数量种类是增加了,可是质量是下滑了。农作物的化肥农药味太重,转基因农作物太变态,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少之又少,工薪家庭是享受不起的;牲畜家禽的催化饲料味太浓,失去了原来的自然味道,所以大家喜欢去吃野生动物。我在重庆读书时去过同学家作客,她爹妈够厉害的,把养的猪分两类,卖的猪用催化饲料催肥(一般半年就出栏卖了),自家吃的猪从不喂催化饲料,让它慢慢长,一般要喂两年才杀来吃。她爹说喂复合饲料养的猪水分多油少肉也不好吃,所以他们自己要吃的猪就不喂复合饲料。她家每年杀一头过年猪,吃一年,从不买肉和油(菜油也是自己家的菜子拿去榨的)。说实话,她家自己食用的猪肉真的比市场上的猪肉要香要好吃得多,害得好吃的我每次放假后先去她家吃几天才回家。我在想我们人类质量下滑是不是跟吃的食物的质量下滑也有一定关系啊?这些充满了化学药品的食物对我们人类到底有没有害?有多大程度的害?它的害处经历多长时间才表现出来?恐怕谁也说不清。写到这里,我真的好羡慕陶渊明了!在当今的社会,想做个陶渊明都没地方容你去,真的好郁闷!
总之,这个社会,我们工薪阶层的生育自由权被剥夺了,日子也没好到哪里去,食物是多了点,但充满或多或少的毒药,悲哀啊!我真希望国家看到我也是中国人的份上给我一点点山林,让我也做个陶渊明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