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录
(1)人的精神世界“可以没有宗教,但不能没有信仰”毛泽东年轻时就说:我们的中国,我们不爱,谁爱?孙中山也说“要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我前进的动力,我看着现在我们的社会风气堕落,却无能为力而痛苦.我最痛苦的就在于做自己违心的事。我是去年才开始看《毛泽东传》〈毛泽东选集〉的,现在看了3卷,我推掉了所有能推的应酬,每天的业余时间都拿来看书,越是多读书,越是深刻感到不会满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科学的奥秘是无穷的,学无止境,其乐无穷!我认为我在学校学那些知识都是书上的死知识,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的,考完了内心还是空虚和茫然,回头在看看学校里的一切所谓教书育人的行为一切原来是向钱看,是一场游戏.更本没体会到读书的真谛和乐趣,看了《毛泽东传》后,我才恍然大悟,人一生的眼光不能这么狭隘,一生的奋斗不能只为了自己和家庭名利而陷身心于利碌之途,世界上有更高尚和远大的理想需要我们新青年去奉献和奋斗,有了理想之后,就需要真正的知识来充实自己,这里的知识不是社会上那些盛行的封建思想影响下的经验主义,而是吸收书中有益的知识,再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分析,把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运用,才能把有字之书变为生活中的无字之书。我的体会是自己踏入社会后,通过这2年的总结才真正认识到学知识是要和社会结合的,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求得真理。这种知识有别于那种从小学到大学到完全为了考试成绩,上名牌大学,找个值得向别人炫耀的工作而读书学到的知识。那种脱离社会实际的教育只能是统治阶级用来蒙蔽老百姓,为其能继续剥削人民的工具。就像老师教鲁迅的文章在学校看一百篇也不知道理,只是为了考试死记硬背,只有在社会中锻炼后才体会到他文章的伟大。
我常常为自己在年少时的贪玩和不爱读书,不珍惜时间学知识而感到可耻,我进入社会后才算学到了真正的知识,现在20几岁立志读书也不算晚吧,人生的路还很长,对知识的渴求活到老学到老。我现在才体会到周总理那句“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意义,为中国崛起而读书,才能在浮燥的社会中安心,专注,耐心的学习,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患得患失,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我一直想找个可以读书修身的环境,边学习边读书,为了心中的理想可以放弃现在的俗务,为了理想信念舍得一身刮。我不想让我的青春浪费在(灯红酒绿的地方,我要让自己的青春闪光,要立奇志,交奇友,创奇业,你们就是我的益友良朋,只有向你们学习我的人生才有意义,才会进步。
这就是我的心里话,这就是我渴望寻一个读书的环境的原因,我最痛苦的地方在于现在整个社会的风气与舆论导向缺乏培育栋梁之材的正气与大气,而是从上到下充溢着享乐的市侩、短视与堕落。最后用这一首诗来表达我的挚着: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2)经历了学校的激情洋溢,毕业之初的踌躇满志之后,我逐渐的进入一种普通而又紧张的状态之中,平常心逐步建立起来。曾经怀着一腔报国救民的热情,要承担社会救世主的责任;也曾经为个人能力的渺小,社会进步的艰难复杂而苦恼;最终发现,那些真正纯粹的人其实正是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积少成多,才能创造出普惠世人的价值。
我们是有理想有热情的青年,但我们不是神仙,不是超人,也不是天才。社会的责任感,启发了我们的思考,将带领着我们走向广阔的天地。同时,它也带给我们一种道德的优越感,与社会的同龄人相比,我们不断地批判和抨击他们堕落,麻木,躲避崇高,追名逐利,庸俗无比。是的,我们承认同龄人存在的问题,可我们自己也许只是比他们进了一小步而已。试问,你愿意到农村做个普通的农民吗?你愿意放弃作为一个世界敬仰的科学家的机会,来到一个贫穷的国家当农技员吗?你愿意作为一个博士生生活偏僻得连公交车都没有的郊区吗?
如果你不能给自己肯定的回答,那和我们所批判的人相比,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因为那些人为了个人利益而费尽心机,他们不愿意和普通的工人农民一起生活,不愿意把自己和他们看做一个平等的群体。而我们似乎也没有打算自己和他们在一起,那和被批判者又有什么区别,正如阿Q不被允许革命和不允许他人革命一样,其本质都是荒谬可笑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纯粹的人,因为纯粹也很普通,所需要的是我们坚持立场,持之以恒,对待工作和学习,兢兢业业,假以时日,所抱的就已经是参天大树了
(3) 我们并非恋旧保守之辈,我们也同样相信应该海纳四方之先进文化,相信百家争鸣的文化演进路径。但是,文化自由绝对不应该是“黄奸毒”文化的自由,绝对不是放纵精神糜烂而无所作为。看看我们的同龄人生活在怎样的文化氛围里?外来强势文化的渗透几乎无处不在:美国精神宣传片(好莱坞大片)、港台垃圾片、日本色情片、动画片等等,无不对我们青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我们民族的文化和革命传统造成严重的侵蚀。近年来,直言“要做坏女人”的影视明星和用身体写作性小说的小丑竟然成为万人追捧的网络红人;风靡一时号称大众选出来的“超女”一年后竟然成了“脱女”;耗资上亿打造的豪华影片《无极》却被一个十几分钟的“馒头血案”解构;号称引发诗坛革命的“梨花体”诗歌更是苍白无聊到极点。此外还有饮食文化,现在的青年群体,几乎都对“星巴克”、 “必胜客”这种在美国被称为垃圾食品的快餐文化吹捧尾随,追逐着“宝马车”、“CD香水”所带来的虚荣心的满足;甚至幼儿园的孩子都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为时尚、以日本动画人物为偶像。浅薄的韩剧占据了青年大部分的休闲时间,一个《大长今》就从中国卷走了150个亿的经济价值,同时它还得到了千千万万个中国“韩迷”的朝拜,一时间“韩流”盛行,轻而易举地俘虏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小知识分子精英阶层。也许不用如此上纲上线地看待韩国,但是我们实在无法把美国这样已经明确要全方位扼制中国发展的霸权帝国也幼稚地跪拜邀宠。事实上,以美国为代表的糜烂的资本文化,以巨额金钱配好莱坞大片开路,大有冲垮我们民族精神文化之态势。
我们这个社会对牟利本质的“滥俗文化”司空见惯倒也罢了,但对于有人甚至以推动“黄奸毒文化 ”为荣,却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前有北大教授“做一天美国人”和“当兵要当美国兵”的数典忘祖,后有无聊艺人的媚日求荣寡鲜廉耻。最近更有导演拍出《色戒》这样的汉奸色情剧毒片,把抗战中牺牲的女英雄作践成婊子、交际花,而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们却被立起了牌坊。如果《无极》还算作是滥俗娱乐片可以忍受,但是《色戒》则是把“黄奸毒”文化推倒了极端,五毒俱全,实在是打破了每一个还有血性的中国人能够忍受的精神和心理底线。这哪里是艺术?忘记了国仇家耻、丧失了民族尊严的任何人都应被国人唾弃,可像这样的“汉奸文艺”和倡导糜烂生活的影视文化,却登堂入室,已然泛滥成灾!
上述现象,可谓窥一斑而见全豹,不过是近年来的开门揖盗、致文化家园失守的必然结果而已。可是,为什么那些以中国人的税收滋养的文化单位如此轻而易举地就把精神文明领导权让给了居心叵测或媚外忘祖的人?难道我们就该听任其继续毒害我们的青年乃至子孙后代吗?
在这种弥漫整个社会的、毒害我们心灵的“滥俗文化”和“黄奸毒文化 ”风暴下,我们青年人的精神家园怎能不沦陷?大学作为育人育德,保存和传播人类良知的殿堂似乎也正在发挥相反的作用。曾有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精神面貌的调查显示,竟然有八成学生表示大学生活让人感到“郁闷”,校园自杀和刑事案件前所未有地此起彼伏。我们的教育基本上产业化了,教师大多成“知本家”了;于是,大学里羞于谈理想和追求,谈道德情操则几乎成了笑柄,似乎只有大谈赚钱时,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同,有钱的所谓“成功人士”成了大学生的楷模,却完全不问所谓“成功人士”是不是于国家民族有益。革命告别了,理想也告别了,有志于呼应中央新农村建设号召、经常下乡支农的学生更是少得可怜。
(4)看见邓稼先在去世前,嘴角出血与杨振宁合影的照片,我感到他是一种壮志已酬,得其所哉的欣慰。夫人许鹿希说,那时他已是全身大出血,擦也擦不干,止也止不住了。高强射线导致的不治之症。这是在他手捧核弹头走出放射区时,就心里明白的。 邓稼先为中国换来了至少100的和平,而那个杨振宁?同样是科学家,同样是知识分子,他们两个人的境界却判若云泥,面对邓稼先,高尚的人将流下眼泪!
(5)《中庸》里的“素其位而行”近于“知其所止”是安守本份的意思,寥寥几个字却蕴涵一个道理:安守本份就是对现状的积极适应,处置。是什么角色,就做好什么事,然后才能游刃有余,进一步积累,创造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得水到渠成的成功。现实中任何成功的追求,进取都是在对现状恰如其分的适应(对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适应,而不是随波逐流的适应腐朽和堕落的思想)和处置取得的,一个不能适应现状,在现实面前手足无措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一切事物要从自己身边做起,这就是“反求诸其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