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孔庆东:怎样鉴别大忽悠

火烧 2007-10-2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孔庆东通过自身经历揭示媒体忽悠手法,教你如何识别骗局。文章分析孔庆东文章中的隐喻与暗示,指出其用意,并提醒读者保持警惕,不轻信网络信息。

   怎样鉴别大忽悠

十七大开得很好,老乡们吃得很饱,坑害百姓的越来越少,忽悠群众的也越来越巧。

有个姓孔的文学中年,出差在外,闲得难受,遂炮制了一个忽悠系列,企图以身试法,让人民群众炼一炼识破媒体忽悠把戏的火眼金睛。人民群众果然善良,十个有九个都吃那厮骗了。孔某人得意之余,不禁悲从中来,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电影《青松岭》,里面的万山大叔(李仁堂饰)有句名言:“咱车老板的眼睛,要风吹不昏,沙打不迷呀!”30年的功夫,乡亲们的眼睛,就目迷五色,双兔傍地了。

不过,幸好十个里头还有那么一两位清醒者——很多是当年毛主席的红小兵,一眼看穿了此中的把戏,并且更有甚者,进一步看穿了孔某人的用心。比如一位南方的朋友来信说:

   呵,差点被孔老师忽悠啦——阿忆又结婚了,有婚纱照为证,如此“客观公正”的材料还有假么?好在您刚刚在前面的文章提醒过大家:任何渠道来的信息都需要自己分析判断,不要盲听盲信。于是我稍稍那么调查了一下,看了阿忆的博客,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你俩同学联袂忽悠这些善良的网友,竟引来祝福声一片。不过这段调侃笑话确实很有水平,不容易发现破绽。像我这样基本没看过马大姐电视剧的人们,怎么可能会想到那是一张剧照啊。顺着这么想下来,您的那张“40年后全家福”也有可疑之处哩。

    其实也不一定需要调查,倘若我们得到任何信息都去调查一番,那也未免太“阶级斗争天天讲”了,谁也花不起那个时间。信息本身往往就包含着自我否定的因素,高考语文试卷里的那两道“现代文阅读”题,一道12分,一道18分,就是训练咱坐地不动分析信息的。您仔细看看,孔老师那篇博客的正文中有一句话明确说到阿忆跟虞梦“结婚”了吗?您再想想,假如阿忆老师真的跟虞梦老师生米煮成熟饭了,那虞梦老师不就成了孔老师的嫂夫人了吗?孔老师是个一脑子封建观念的现代士大夫,有那么在公共媒体上讽刺嫂夫人的吗?既不合礼法,也不够严肃。况且文中还再次暗示了“历史真相”的难以捕捉,最后的思考题也明显包含着弦外之音。纵观孔老师的文字生涯,对天下众生从来都是隐恶扬善,最看不起那些暴人隐私者和骂人起家者,虽不能做到“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地步,但一般对蠢猪恶犬癞蛤蟆都尽量宽容,对仁人志士三贞九烈更是见贤思齐,尊敬唯恐不周,下笔之际,何敢擅越“春秋笔法”之雷池呢?

然则,广大人民群众何以大面积“上骗受当”耶?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年头的朋友们,生活上太复杂,思想上太单纯,一厢情愿地认定孔老师“不会骗人”。不但好人如此相信,更可乐的,是那些语文很差的坏人也最相信孔老师的话,不然他们为什么往往被孔老师气得七窍生烟呢?因为孔老师说他语文差,他就隔三岔五写首极其拙劣的藏头诗啊打油诗啊来证明他的语文水平不差——可见他已经被孔老师轻轻一句戏言气到了寝食难安浑身刺挠的地步也。

所以今天,孔老师就重点告诉大家,决不能轻信任何一个人、一张报、一个组织、一个政党。凭空觉得某某人某某网站就一定不会骗人,未免太天真了。即使不会恶意地骗人坑人恶心人,那么善意憨厚的忽悠忽悠,无伤大雅的玩笑玩笑,总是经常发生的啊。这里,推荐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题目就叫《我要骗人》。如果看不懂的话,可以去查查钱理群老师的阐释。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鲁迅,则恐怕是最让鲁迅伤心之事也。连鲁迅这么最讲认真的大师都承认,他说的话不都是实话,我们还相信谁呢?

孔老师这般讲,岂非既损害了自己的形象,又损害了鲁迅的形象吗?是的,形象诚可贵,真理价更高。真正的佛祖,是不会让自己的形象挡住真理的光辉的,他只会让众生踏着自己的身躯,走向真理。所以中国的寺庙,冬天太冷的时候,可以把佛像砍倒,烧火取暖,那才是我佛体恤众生的本意。只有今天这个唯利是图的时代,才会说什么“破坏文物”啊、“文化浩劫”啊,仿佛乡亲们都是为旅游局活着的。

举个例子吧。毛泽东有个保健医生叫王鹤滨,有一次带着4岁的儿子王子翼去老毛那里玩,看见毛泽东正在津津有味吃辣椒。老毛夹了一筷子给小孩说:“这东西可好吃啦。”王鹤滨急忙拦阻,老毛就自己大嚼,故意引诱娃娃。王子翼好奇想吃,毛泽东便又夹了一截给他说:“吃吧,可好吃啦,不要听爸爸的。”王鹤滨再次拦阻,但毛泽东严肃地对他说:“你让他吃嘛。怕什么?让他上上当。不要把孩子教育成那样,使他以为大人都是好人,大人也有坏人嘛!”

这个事例我曾经思考良久。毛泽东为了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有坏人,不惜自己扮演坏人,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的什么“伟大形象”,而是怎样真正培养千百万“风吹不昏,沙打不迷”的革命事业接班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而咱们今天的孩子,谁敢这样欺弄?这叫“侵犯人权”啊,这叫“摧残心灵”啊,这要到法院起诉要求赔偿几十万啊。所以,我们今天的孩子,天天见彩虹,却不识毛毛雨,太好骗了。不但孩子,连女研究生也能被一个农妇给卖到山沟里,连歌星影星也能被忽悠到国外卖给黑社会。因为我们全国的媒体合伙,连续开了30年的“西方先进事迹报告会”呀,一说出国,那就是去天堂啊。怪不得一位心胸还算旷达的博士后这次都被孔老师给忽悠了,恍然大悟地说:怪不得孔老师每年都去陕西呢,原来是两地分居啊。

因为前一张全家福是真的,就很容易轻信后一张“全家福”了。可是该篇博客的文字里没有任何对这张“全家福”的佐证啊。这只能说,那是一张“全家福模式”的照片而已,这样的“全家福”,孔老师电脑里还有至少20多张哩。忘了《红灯记》里李奶奶的话吗:“咱们祖孙三代,本不是一家人哪!”当然,那些真挚的赞美和祝福,俺都谢谢和心领了。

这个试验主要是想揭示,一个忽悠,往往建立和嫁接在真实的材料和背景之上。以前从不骗人的,一旦骗你一次,就会让你栽个柔情似水的跟头。司马懿那么大的英雄,为啥上了诸葛亮那么大的当?就是因为“诸葛一生,从不弄险”。司马懿做梦也不敢想,比叶剑英元帅还谨慎十倍的诸葛亮,居然“左右琴童人两个,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好嘛,诸葛亮就弄了一次险,便让司马懿肠子都悔青了。我们不妨设想,下次诸葛亮再玩一回空城计,司马懿敢不敢进去?我估计他还是不敢进。因为他想:诸葛老儿上次是迫不得已,这次不可能又是空城吧?那么假如诸葛亮再玩第三次呢?不好想象了。俗话说,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啊。

然而偏偏有人就敢于再三再四,毛泽东平生的得意之作,便是著名的“四渡赤水”,不但把蒋介石转晕了,连林彪都转糊涂了。所以,单纯揣摩对方的心理,不论善恶,都是很难走出忽悠的圈套的。什么时候正话要反听,什么时候正话要正听,什么时候正反都不听,什么时候像阿庆嫂说的“听话听声,锣鼓听音”,那可就是个大学问了。

所以,明白孔老师近年为何大力提倡振兴语文教育了吧?学好语文,不是咬文嚼字,不是吟风弄月,而是让我们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不被媒体忽悠,不被鬼子忽悠,不被权贵忽悠。——那咱们被谁忽悠啊?闲着没事,咱喝酒行令,推杯换盏,吹吹牛,扯扯淡,彼此忽悠呗。所谓大同世界便是:两只忽悠鸣翠柳,一行忽悠上青天。窗含西岭忽悠雪,门泊东吴(一拍惊堂木)忽悠船!

本期博客思考题:

1、            从词性的角度讲,“忽悠”都可以做什么词?请举例说明。

2、            生活中完全没有“忽悠”好不好?

3、            以《狼来了》的故事为例,说说应该提倡什么样的忽悠,反对什么样的忽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