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麒元:让房地产政策不再傲慢
让房地产政策不再傲慢/权力何以如此傲慢
卢麒元
很多朋友希望笔者谈谈对房地产的看法。笔者在《吸血的砖头》一文中,对中国房地产已经有较为系统地分析。但是,笔者实在不敢对房价的涨跌趋势进行精确判断。原因在于,价值分析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没有意义,一切取决于政策,而政策取向实在是难于把握。你可以清晰了解管理层的知识水平,却不敢相信他们的道德水准。
尽管如此,笔者仍然建议朋友们开始减持房地产实物和股票。
原因是笔者高度评价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方针路线。以民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让笔者重新燃起希望。如果,党的十七大的方针路线,可以真正进入制度和政策安排,那就意味着,通过高地价掠夺国民财富的行为很快将会告一段落。那就意味着,最迟明年上半年,将会强行推出公屋和居屋政策,中国城市居民最终将有50%享受政府提供的平价房产和廉租屋。那就意味着,当前中国中心城市房地产价格将出现超过50%的下调空间。当然,这是一个乐观估计。至少,现在,现行政策并不支持笔者的判断。非但如此,现行政策还在继续走向反面。
笔者认为,党是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笔者认为,民众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就是希望。
不可否认,中国存在明显的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在强大的利益驱动下,权力变得十分傲慢。这是对以民为本的傲慢;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傲慢。中国的房地产政策,集中表达了这种傲慢。他们不是不懂,他们不是不会,他们不是不能,他们实在是不肯放弃既得利益。试想一下,中国房地产业形成的财富每年以数万亿计,只有极少部分进入国库,大部分在各个层次流失了,他们已经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的特殊收益。权力何以如此傲慢?就是因为凝聚在砖头之上的极其巨大的利益。
不可否认,中国的国民过于善良,有时候近乎愚蠢。在中国房地产业每年形成的数万亿财富中,大部分属于国民的存量资产,地产当然是国民资产。地产的出售,相当于变现国民资产,其收入应通过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给全体国民。公屋和居屋政策,就是在变现地产初始阶段将利益转移支付给国民。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变现地产最后阶段转移支付给国民。但是,无论如何不能通过扭曲的低价格,在初始阶段转移国民财富给予特定人群。这肯定不是以民为本,这肯定是不科学的。然而,我们的国民非但没有获得应得的转移支付,还要用可怜的现金加未来收益(供楼款),协助房地产商套现几近盗窃的财富。使本来正常的生活变得艰难和困窘。
不可否认,部分管理层和商业精英十分聪明,甚至近乎奸诈。笔者曾经撰文《很狼的一代》剖析他们。中国的房地产政策与货币政策完美勾结,通过资本市场的过度资本化,实现了一个特殊利益集团的金钱大跃进。这个大跃进的结果就是国民财富迅速向少数人集中。特殊利益集团的财富进一步资本化,与海外资本和流,形成了强大的经济主导力量。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不仅如此,他们还强势主导学术和舆论,使本来就善良近乎愚蠢的民众,甘心情愿成为中国财富游戏中被宰杀的羔羊。
笔者极其不愿意讨论房地产问题。一则是愤怒难耐;二则是多有得罪。笔者反复强调,中国的房地产问题不是经济学问题,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道德问题。是权力在制度安排和政策安排中的道德问题。
权力何以如此傲慢?那是因为民意无法汇聚,民意无法表达,民意对权力没有任何杀伤力。
以民为本需要制度性安排。例如,定期的、多渠道的民意调查。行政官员民意支持度长期(一年)低于70%,就应该撤换;政府政策民意支持度长期(一年)低于70%,就应该改变。任何政策在执行之前就应广泛征求民意,不能允许政府儿戏般的出台“半夜鸡叫”的政策。又例如,建立集体诉讼制度。对于那些侵犯公民权利的法人和自然人,老百姓可以通过集体诉讼找回公道。必须开启法律的大门,不要让百姓踯躅于艰辛的SF之路。
笔者对胡总在新一届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印象深刻。其中,那六个“我们一定”,让很多人热血沸腾。胡总说“我们一定牢牢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心实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笔者就是在基于胡总这段慷慨誓言,写下这篇文字。
该说的已经都说了,我们期待着······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