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冷战、新冷战?── 国际局势新观察
【新国际论坛】冷战、后冷战、新冷战?── 国际局势新观察
主持人:锺秀梅(成功大学台文系)与谈人:蔡建仁(世新大学公共关系暨广告学系) 姚欣进(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工人民主协会)
林深靖(开南大学国际事务中心)
记录/整理:朱政骐
锺秀梅(以下简称「锺」):2007年9月8日,在雪梨举行的亚太经合会(APEC)中,出现了两个场景。其一是:美国、日本、澳洲三国元首举办三方安全会谈,会谈主题之一是:如何拉拢、连结印度,形成新的安全架构。其二是:俄罗斯总统普丁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两人进行了今年第5次的会晤,普丁并公开表示:俄、中关系于今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水平」。在此背景之下,西方的国际观察家纷纷主张:昔日的民主阵营必须重新集结,除了美、日、澳、印度之外,还要连结欧盟,对盘据欧亚大陆版块的俄、中集权集团进行先期遏制。美国新保守派最近也出现新的论述:这个地球尚未到达冷战结束所带来的「历史之终结」,也不再受困于「文明之冲突」。伊斯兰恐怖活动遭到昔日东、西阵营的合剿,已不再是心腹大患。反而是,从俄罗斯与中国日趋密切的结盟看来,世界局势应回归为东、西对峙。因此,当前的轴线应该仍是「自由主义」与「专制主义」之争,2007年APEC雪梨高峰会壁垒分明的场景,印证了昔日冷战时代的宿敌,正在重新分庭抗礼……因此,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所谓「后冷战时期」是否已趋于尾声,新的冷战即将来临?另一方面,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目前可以说是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时代,然而,从国际货币基金会(IMF)的统计数据来看,181个会员国中,有133个陷入金融危机;在90个发展中国家里,有100多个银行破产。全球的贫困化正在加速当中。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是把后冷战时代新自由主义霸权的谎言给拆穿了?
「后后冷战时代」的来临
蔡建仁(以下简称「蔡」):
当前国际上出现一个新的论述,指出从1989年开始的后冷战时代,现在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甚至可以说是到了一个转折点。有人认为,意识形态的斗争又开始了,冷战重新展开,我们又回到冷战时代。但是我认为,比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后后冷战」(post-post-coldwar),不能说是回到1989年之前的原点,而是后冷战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这些情况主要来自国际政治的角力,俄罗斯这只被驯化的北极熊,现在又开始凶猛起来了,被美国的休克式震荡疗法之后,又活过来了!去年,美国要把飞弹布署在波兰和捷克,俄国就坚决表示反对,表示不能设在我的大门口。另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俄罗斯今年春天开始恢复战略轰炸机的巡航,北极熊又开始绕着地球转了,这摆明了是跟美国分庭抗衡!今年七、八月份的《Foreign Affairs》上有一篇文章,Azar Gat所写的〈The Return of Authoritarian Great Powers〉,引起非常大的注意。在《泰晤士报》、《大西洋月刊》等报刊上也有类似论调。而且,这已不只是知识界的见解,不是一些奇谈怪论,标新立异的讲法,而是反映了权力政治人物的行为。今年8月,安倍晋三还是日本首相时,他就曾在印度提出主张,要求和美国、澳洲、印度形成「自由与繁荣之弧」,说这些国家共享民主的价值,组成同盟,以民主为基石来促进经济共荣。这当然意有所指,而且非常敏感,所以印度总理赶紧撇清,说这只是安倍个人的想法。紧接着,APEC在雪梨召开,这向来是个蓄意去政治化的国际论坛,尽管曾经对东帝汶有过会外会的商讨,但那是火烧屁股才如此,APEC一贯就是回避跟政治有关的议题。这回却很令人震惊,美、日、澳三国首脑竟公然召开安全会议,而且对外直言不讳,指出印度要不要参加亚太安全防务是会议的重点,这真是太刺激了!很反常!恰好在同一天,是普丁和胡锦涛今年第五次会面,普说这大概是他任内最后一次与胡见面了,而俄、中两国的关系也达到历史上「最高的水平」。这两国18年来不断修好、亲善,原本都没关系,不过一旦俄罗斯从依美、亲美,到开始有反美倾向,那么,俄、中之间亲善的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从安倍的谈话到APEC的会议,让《Foregin Affairs》的那篇文章就更引起注意了。因为这显示新保守主义的想法已经形成某种政策,其论点之一就是斩钉截铁地指出「反恐」已到此结束,或至少退居第二位了,现在最主要的是民主国家重新集结,与所谓的极权国家进行对抗赛。他们指出,尽管伊拉克战争仍在继续,当前最重大的问题却是我们受到极权国家的威胁,原本平衡的三角关系已经失衡:后冷战时期,中国不与美对抗,俄罗斯也是依美亲美,这才成就美国为超级强国。如今,中国崛起,俄罗斯摆明跟美国对抗,更糟糕的是,俄、中又联合在一起。整个政治局势已经明显转变。因此,以俄罗斯的战机恢复巡航为里程碑,「后后冷战时代」开始,这不是回到冷战,而是开启了一个新的局面。
林深靖(以下简称「林」):
我做一些补充,有些具体的数据可以左证。今年美国五角大厦提出的军事预算是1千9百亿美元,这是反恐6年以来最高的一次。布什一方面宣布从伊拉克撤军,一方面又提高国防经费,究竟是做什么用途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一种说法,就是美国要准备对伊朗动武,这是很多西方媒体都在谈论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高。另一个例子是俄罗斯在今年的8月2日,派了两艘潜艇到北极圈4216公尺的海面底下去插旗子。在过去殖民地时代,「插旗子」就代表「这块地是我的」(众笑)。这不是开玩笑,根据国际法规定,领海是12海浬,经济海域200海浬,但如果是大陆棚的延伸,那么这计算的边界是可以跟着一直延伸。所以俄罗斯就是用潜水艇下去,以科学证明整个北极圈是西伯利亚大陆棚的延伸,这是非常挑衅性的举动。美国可能也要主张那是阿拉斯加的延伸。其实,包括挪威、加拿大、丹麦等国,早就在北极圈那里搞东搞西,而美国之前就与这三国合作,以研究气候变迁为理由,到那边去做探索。俄罗斯却甘脆直接去插旗子,以潜艇去证明北极圈是俄罗斯国土的延伸,美国当然非常恼火。而且俄国带领那两艘潜艇的将军还说:「这是自人类登陆月球以来,最伟大的动作。」刻意和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模拟,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2007年9月份法国的《外交世界》月刊对这一事件的报导,其标题就说这是北极圈「冷战」的开始。这其中当然也牵涉到石油的问题,北极圈的石油蕴藏量据说与中东相当,占全球蕴藏量的25%,未来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俄罗斯对矿场的位置已经开始探索,似乎已经在做开采的准备。这就更让美国不爽了!
伊朗是西方的战略漏洞
姚欣进(以下简称「姚」):
两位的看法我都满同意的,我也来讲讲我还在思考中的一些想法。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主轴应该从经济来看,更具体的说,也就是跟石油有关。我最近在写古巴电影的影评才注意到,在1970年代石油危机,美国的科学家就预测那已经是石油开采的最高峰。可是,后来在北海又发现新的矿场,而且钻探的技术也进步了。但是现在又有新的数据,最悲观的认为石油产量最高峰顶多到2010;最乐观的则认为是在2030年,换言之,在可预见的未来,石油会越来越少,甚至完全没了。事实上,今年5月,美国副总统钱尼在立陶宛出席「黑海及波罗的海地区领导人会议」时发表言论,俄罗斯的评论界指出其主张就是「新冷战」。钱尼说些什么呢?他说:「现在能源价格居高不下之际,俄罗斯利用能源丰富之势来讹诈其它国家,石油与天然气一旦被当成胁迫和讹诈工具,合法利益就得不到保障。」我认为,这除了表现出他对俄罗斯的不满,也透露他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唯有掌控能源,国家经济力量才可能发展。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已经无以为继,除非掌握垄断的优势,霸占石油、天然气这些能源,否则美国的利润率不断下滑,生产资本已经撑不下去!这10年来,美国都是靠金融资本互相炒作,制造经济繁荣假象的。所以,华盛顿当局对石油非常敏感,包括这几年「反恐」,打伊拉克,其实也是在争石油。往后如果对伊朗开打,必然也是与此相关。我个人认为美国的出发点在此,要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它的所做所为。至于俄罗斯为什么现在变成美国的眼中钉?因为普丁可以把国内整合起来,还在西伯利亚发展石油的开采。至于刚刚提到的中、俄结合,我对中国的角色有所保留,因为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关系是结构性地结合在一起的。经济上既然紧密结合,那么,在政治上或战略上会反到哪里去,我是很保留的。
蔡:其实用「冷战」或「新冷战」都是不恰当的术语,因为冷战是资本主义对抗共产主义,但是现在共产主义没了,无论中、俄都是资本主义,也都离不开美国,不像以前的东西对抗赛,现在是整个资本主义一体之下的对抗,没有那么绝对,表面上看似有分庭抗衡之势,私下却千丝万缕,这跟冷战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纵有对抗,但更多是实质上的连系与依存,甚至是同属一个结构,所以不能说回到「冷战」,也没有「新冷战」那么严重。但是,西方的右派为什么这么害怕?说什么意识形态又来了,其实现在哪有什么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今天的中、俄已非当日吴下阿蒙,中、俄结合的国力远比之前与美对抗时来得大。毕竟,以前中、俄都是一穷二白,纵使意识形态是与美国对抗的,但两国加起来的国力与美国没得比啊!但现在中、俄加起来的国力对比于日趋衰弱的西方,这对右派是有威胁感的,甚至是实质的威胁。最大的威胁是:冷战时代俄、中是被困在欧亚大陆,靠不了海,无法去扩散、漫延。今天的状况却是:从日本一路到印度,接上西欧,看起来是安倍所讲的「自由繁荣之弧」,问题是,现在有个漏洞,那就是伊朗!伊朗肯定不在这一「弧」之内!因此,不仅是实力上的对比拉近,连在战略上都有漏洞,不像以前那样占尽优势。这让西方右派非常紧张,说冷战又来了!他们紧张得连词都用错了,可见这种恐惧是非常真实的。而且伊朗是伊斯兰革命的发源地和输出国,大家说伊朗很危急,我是同意的。后冷战时代两个典范的对象刚好都是它,一个是「反恐」;一是「民主对抗极权」,其中重迭的部份就是伊朗。所以,美国非打不可,非打不可!不是因为它有核子武器;不是因为它盛产石油,而是因为这两个典范都套在它身上,美国就非打不可!虽然不太可能像打伊拉克那样全面出动,但至少是外科手术:空中轰炸。
右派大喊「狼来了」
林:
刚刚蔡老师有提到,中国跟美国现在的关系是前所未有的紧密,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普丁又跟胡锦涛好像好得不得了。美国在1970年代可以「联中制俄」,主要是因为中国自主性提高,毛泽东对苏联大掌柜,从赫鲁晓夫到布利兹涅夫都有意见,开启了美、中对话的空间和机会。所以,我们若是以冷战作为一个参考架构来看的话,在美、俄这种新的对峙局势下,中国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蔡:俄、中结合只是造成右派的惊慌,但不代表事实。中、俄加起来其实也对抗不了美国。像俄国军机去巡航,展现可以巡回全球的续航力,但却变成一个笑话!因为太老旧了,二战时代的老古董还拿出来,简直变成古董表演了。所以那只是个象征性的动作,表示我不再做你的走狗,而并非真正具有对抗的实力。尤其现在中国是在一个非常亲美的气氛之中。右派一直喊狼来了,但不见得真的有狼。不过我要说,这虽然夸大,但也有事实的部份,也就是美国感到力不如人了!比起冷战时代的两造,于今双方的实力对比是拉近了。像次级房贷风暴就应验了史宾格勒所讲的「西方的没落」,只是预言晚了一百年!西方真的撑不住了,要衰落了,但那终究是美国自己衰弱,不代表你(中、俄)就有实力可以直接击倒它。因此,那是西方自己的焦虑,非常焦虑。尤其,伊朗在战略形势上是个大缺口,又是伊斯兰基本教义,而且今天的姿态是亲中、俄而反西方,这的确让西方非常焦虑。不过,我认为真正的焦虑来源,还是在经济实力上的拉近。上述Azar Gat的文章里写得很好,就是西方一定要说俄、中是专制政权,但实际上俄、中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按照西方的标准,俄罗斯其实是民主政体,刻意把俄、中送作堆,其实骨子里是对前共产主义国家的恐惧和不安。然而,西方把他们送作堆也是有道理的。虽然现在双方都是资本主义,却是有所不同。那是国家资本主义(俄、中)与自由资本主义(西方)之争,不是意识形态之争,也不是冷战,就是两种资本主义之争!而自由资本主义的恐惧是有根据、有历史经验的,那就是100或120年前的德国跟日本。德、日以后进国之势,通过国家作为发动机来进行资本积累,速度快到自由资本主义招架不住。一次大战、二次大战都是这么来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两种资本主义之战!为的是驯服德国跟日本。今天我们拨开这些术语和梦呓,其实历史彷佛有重复,就是自由资本主义害怕国家资本主义又来了!虽然看起来中国开放改革,私营企业越来越多,私有资本的比率越来越高,但是不要去轻信这种论调,我们不是看比率、看量化的,是要看国家是否掌握了产业上、下游的关键位置!俄、中的国家资本所掌握的都是战略高地。国家资本在GDP上占的量固然缩小了,在战略位置上却是更加强掌控,是典型的国家资本主义。我们不要跟着瞎起哄,看到处是摊贩,就以为是自由市场当道了,这虽然是事实,但我们要有定性分析,才不会走眼。国家有计划的资本积累可以是很快速的,我不觉得眼前的对抗是真实的,但是,从历史因果来看,这隐藏了未来世界大战的危机,有前车可鉴。而近程就是伊朗会遭殃,不打不行啊!
用战争刺激消费
姚:
我试着用另外的角度来思考同样的问题。美国1980年代有个历史学家叫Paul Kennedy,他在著作里分析:美国作为一个帝国,是如何注重和捍卫国家利益,对国家利益的怎么样想象。他在1980年代就说美国的国力势必会像英国一样衰弱下去。另一个论点,英国或美国在全球资本主义的架构之下,只会容忍一个超霸,而且还要和第二名保持很大的距离,所以中、俄要加入资本主义,很欢迎,但国力一定要跟美国差很大一段的距离。我同意新自由主义者的疑虑,但不代表客观事实。我这里有数据,中国经济20年来的发展已经很厉害啰,GDP今年已经超过德国,但是跟美国比,也不过是美国的六分之一而已。美国现在GDP是13.25兆美元,中国是2.6兆美元;个人所得就更不用比了,美国是4万4千多美元,中国是2千美元。根本不能比!所以温家宝去美国一直讲:「我们不仅是和平崛起,而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贫穷问题、环保问题,我们只是中型发展国家而已。」意思就是说「你不要畏惧我们」。以客观形势来看,俄、中两国的经济实力跟美国是不能比的。只是,美国的资本主义问题重重,所以它有那种恐惧心态,因为恐惧,就更要严格掌控石油。左派经济学经常在讨论这个问题,就是每当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发展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制造一场大的战争,让战争变成最大的消费。战争刺激消费,可以带来相当大的利益。
蔡:对啊,一般说美国的崛起是来自罗斯福的新政。但是,另一种说法认为根本不是新政,而是世界大战。印钞票还来不及刺激生产啊,直接打下去就全民总动员啦!最有效解决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方法就是战争,一切从头来过!
姚:所以美国选择伊朗来打是最划算的,因为打中国或俄罗斯的反弹力道太大了!
蔡:主要是因为中、俄也都反恐啊!他们和伊朗走不近,这两国反恐比美国还积极,因为美国境内没有伊斯兰,但中、俄国内的伊斯兰很多,占的国土比率可辽阔咧!不要忘记,以中、俄作为核心的「上海合作组织」是在911之前成立的,它们防伊斯兰防得比美国还更早。所以美国打伊朗是打孤鸟,打着玩的。虽然拉美那一头,查维兹也在反美,我认为还不足以真正对美国有威胁。虽然查维兹也很辛苦,和伊朗越洋联机,两个亲热无比,但那是梁山泊与祝英台啦,一场悲剧。
中国黑心货风波的起源
姚:前几天,伊朗总统到哥伦比亚大学演讲,是哥大邀请他的,结果哥大校长竟然先公开羞辱他,说他是独裁的、完全不民主的……你竟然还敢来我们这里!是不是智商有问题……等等,讲得非常难听。
蔡:是啊,这是在蕴酿对立,故意刺激他,也对美国做心理动员嘛。伊朗之外,大国之间的碰撞还是可能会发生,不是立即,碰撞需要一些时程,但我认为碰撞终究跑不掉。至于刚刚谈到经济实力对比的问题,从数据上看会夸大,实际上美国跟中国的差距是没有那么大的。因为美国做什么都是要缴税的,不像我们,跳钢管秀是地下经济,不用缴税。而中国的地下经济,比率惊人。美国连跳钢管秀都要算GDP,一直跳一直跳,产值一直在膨胀,所以有些GDP说出来也不能当真。GDP之外,我们还要看到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平价购买力),中国至少要乘三,一算下去,中国现在的国民所得就有点惊人喔。因此,看起来很悬殊,实际上又没有那么悬殊。更重要的,整个未来走向是会越来越接近,才有所谓的中国黑心货风波。来看几个数据:今年人民币兑美金从8.6变7.5,升值够快了吧,但中国去年的外汇破一兆,今年就已经一兆五千亿。也就是说,就算把人民币提高15%,中国的出口还是在扩大,这太可怕了!你叫它人民币怎么升值?再升,中国的出口品还是无可取代,等于你白白奉送15%的利润给他。因此,要遏制中国的大量出口,现在讲价格根本讲不通,就只好讲「中国制造论」,意思是说:已经不是价格问题,而是质量问题。这是从量上到质上的攻击,是在价格上拿它没办法了,要它人民币升值也不是,不升值也不是,干脆釜底抽薪,管他价格多少,就干脆说是黑心货,质量有问题,不能进来!
未来的战争:既是冷战也是热战
听众:可是中国还是很多外商去投资,打中国也会打到自己啊。
蔡:对,现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啊,分不开啦。美国大企业各个都在中国设厂,讲中国货就是讲「我的货」,所以你看美国的商人也要去道歉,说是我们设计不好,不是中国制造不好。
姚:我这边有个数字,就是中国从1980年代开放以来,吸引外资高达9千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FDI)的外资超过7千亿,所以中国对外资的吸收非常大。
蔡:但你如果要说吸收外资,那么美国是中国的几倍?美国吸的外资更多,只不过那不是FDI,我们要讲清楚,FDI才是有生产性的,否则只是来买房地产啊、炒股票啊。美国的外资虽然比中国多很多,但中国FDI可多了,是生产性的投资。而且,我还要再补充,中国现在的内部积累也很厉害,不只靠外资,内部的消费力也在增强,是一个内部循环。购买力增强就表示真的会赚钱,有效的形成内部积累。也就是启动的第一步是靠外资,但之后就可以自己运转了嘛。
林:高盛集团有一个大胆估计,4年之后,也就是2012年,中国的平价购买力大概会相当于美国。
蔡:对啊,中国现在大概一年外汇就可以多半兆,而且货币还升值15%,这还得了!
姚:我补充一下,中国现在的1.5兆美元不是全部放在美国银行里而已,还回头去买美国公债。
蔡:是啊,美国联邦政府现在靠中华人民共和国撑啊!我说他们现在已经是连体婴,既分不开也扯不清楚了。如果硬要扯清楚,按照右派的说法,说中、美有对抗之势,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毕竟国力正在拉近中,而且速度非常快,关键就是国家资本主义。而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就是「外强中干」,以内部殖民、牺牲底下的工农大众为代价,看起来总体经济很漂亮,但内部剥削非常厉害。我在农村还看到有个标语说:「中华民族正进入第五次的盛世。」我看了差点昏倒,哇!这些打工仔、农民跟人家盛世个鬼啊!
姚:那这样讲起来美国也是一样啊,美国的基层生活也是非常之恐怖的。
蔡:美国当然也是掏空掉了,不过美国跟中国的差别在于:美国的中下层闲着没事干,失业了就白天唱歌跳舞,还过夜生活;但是中国的中下层是有生产性的,打工的打工、做农的做农,大陆同胞都是做牛做马。中国的这些家伙白天工作还不够,晚上就拿个铲子开始挖,他们也过夜生活啊!天一亮,哇!就出现一个路桥了。美国的那些家伙都是在看钢管秀、喝酒、唱歌,钢管秀一直跳,GDP就一直往上增加。
林:我们对于冷战的记忆和理解,可以用Raymond Aron的说法,就是「和平不成,战争不像」,或者说那是一种恐怖平衡的状态。如果我们仍要用「新冷战」或「后后冷战」来描述现在的国际局势,那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当然冷战时期不是完全没有战争,期间还是有小的冲突和磨擦,不过至少在大集团之间是非常自制地保持在一种剑拔弩张的「和平」状态。
蔡:会互相毁灭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没有消除,甚至还更扩散。我觉得未来的战争会既是冷战、也是热战。大国之间会干什么呢?像打电动玩具一样,譬如,中国就曾示范了用导弹去把人造卫星打下来。未来的战争很可能就是这样子,不会打人,可是你打我的武器、我打你的武器,然后大家都没事。可是,这也很紧张很刺激啊!未来的战争就是少碰实体的东西,否则真的报复起来,就是集体毁灭。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