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国家大剧院的愚蠢设计和错误选址

火烧 2007-08-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通过SEO优化技巧提升网站流量,重点解析关键词布局策略与内容优化技巧,提供搜索引擎排名提升和网站流量增长方案,帮助实现高效自然流量获取。
国家大剧院的愚蠢设计和错误选址

  
  活着弄权,在位造陵,是历代皇帝的传统。先进代表继承了帝王企望长生不老的思想,为了江山永住,确保先进文化的丰功伟绩,万古长存,耗费巨资,用民脂民膏修建了自以为是传世佳品,实际是下三烂的国家大剧院。不管从里到外,如何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先进高雅,时尚现代,始终不能改变事物的本质。走资派的国家大剧院永远是死人的棺材,老爷的坟头。其祖传的惯例是:竣工大典之日,就是发丧入墓之时。
  
  看到闪亮登场的大剧院,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传来千千万万发自肺腑的赞叹:“半蛋”、“鸡蛋”、“金蛋”、“屎蛋”、“蠢蛋”、“粪球”、“粪团”“坟头”、“秃子”、“棺材”、“大泡泡”、“玻璃蛋”------
  
  草民无意贬低国际设计师,高级建筑师,辛勤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统治者,为自己修建了全世界最昂贵的“地下宫殿”。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共产党走资派,把豪华现代“粪球”,放在了不该放的地方。早在2000年6月上旬,两院院士及108名知名建筑师、规划师及工程师,分别联名上书中央请求撤消法国建筑师安得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方案。114位建筑界专家积极响应。(建筑界专家的综合评论,在此文后面转贴)但一小撮一意孤行,坚定不移要在人民大会堂边上,为自己修建一个坟墓。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望,明暗对称,誓把美丑留人间。
  
  如果采用科学决策程序,就会得出正确结论,先进代表一定要修墓地,应把死不改悔的“大坟头”建在北京西郊八宝山的傍边,在那里,定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符合上风上水上上签,进入情景融会,天人合一的境地,遵守“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圣人祖训,达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自然,生与死的和谐。山上青松翠柏,山下晶莹剔透,古老的八宝山与现代的玻璃球,完美组合,充分体现特色坟墓所有者倡导的先进与落后,有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资本家与共产党,无数革命先烈与无产阶级叛徒,互敬互爱的平等、民主、富裕、和谐、小康社会主义。
  
  没有丑,何为美。没有前,谁为后。不吃苦,怎知甜。均贫富,无有贫富。等贵贱,无有贵贱。资产阶级先富,无产阶级先贫。所以资本和资本的奴才,才要整天喊:人均“富裕”、超级“和谐”。以掩盖贫富悬殊,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无产者与资本的战斗就是和谐,剥夺资本才能得到被剥削者的富裕。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就是和谐,对资本专政,劳动者才能过上富裕生活。
  
  如果说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是三面红旗的产物,那么愚蠢的国家大剧院就是三个代表的杰作。一个方正,一个圆滑。一个是东方琉璃瓦,一个是西方玻璃片。一个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象征,一个是国际接轨,融入资本的典范。一个是劳动者群英会庆功场,一个是走资派好日子歌舞台。一个是流芳百世的丰碑,一个是遗臭万年的笑柄。一个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一个是败类小丑的脑袋。天地之间,不同风骨和灵魂的两个建筑,在天安门广场,长安街边,相对而立,昭示天下,告诉人民,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每当坐着公共汽车,路过天安门广场,看见国家大鸡蛋,屎壳郎的大粪球,耳边就响起了,信天游“蓝花花”,那纯朴的歌声:“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的采,生下一个蓝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五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就数上蓝花花好。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瞅见蒋家的猴老子,好像那一座坟。”
  
  盖大剧院的民工,扫大剧院马路的工人,看不起“大金蛋”里演的先进资本戏、历史小丑戏、老爷死人戏、帝王将相戏、才子佳人戏、明星时髦戏,牛鬼蛇神戏。有公平市场意识的可笑先生,热情的建议,卖十元的站票,让穷人也能进“屎蛋”。富人坐着看,穷人站着看,这是爱心天使,演出的一场公平戏,穷人不会领情。“先进文化”虽然群魔乱舞,潇洒流行,但黑夜再长,总会过去,明天必然到来。没落阶级和他们的先进代表,正在走入自己为自己建好的现代化大坟墓,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北京又增加了一个旅游点。百年以后,定将以“代表陵”闻名天下。
  
  如果不信,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和尚      2007-8-28
  
  为了纪念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民主的难产物——“粪球”,逾期竣工,三个老爷停尸入殓,把七年前114位建筑界的专家,在新浪网上发表的,对“金蛋”的意见,转贴如下:

  --------------------------------------------
  
  我们为什么强烈反对国家大剧院方案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8月11日06:11 彭培根来稿
  
  6月上旬,两院院士及108名知名建筑师、规划师及工程师,分别联名上书中央请求撤消法国建筑师安得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方案。此后近一个月,两份上书都没任何批示,有些信息逐渐被新闻媒体知道。法国新闻社(AFP),华盛顿邮报,还有几乎所有的海外华人、港澳台的报纸都有报导,国内媒体及网上也成为焦点新闻。批评最尖锐的是法国世界报。
  
  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为了一个国家级建筑设计方案,有这样多专家的联名建议书。我是114位建筑界专家中的积极响应人之一。今天我要综合报告一下,我们为什么这样强烈反对安得鲁方案:
  
  1、从大的空间组合功能上,安得鲁的设计是绝对的形式主义。
  
  加拿大第一建筑大师Arthur ERICKSON大剧院评委,有三个院士头衔的加拿大大师Michael KIRKLAND,还有国际权威性专业杂志《ARCHITECTURE REVIEW》的社论“无法无天”(OUTRAGE),都很尖锐,正中要害地批评了安得鲁的设计。在前述两份上书中也都提到了,我不再多作重复,只写几句综合他们意见的评论:
  
  (A)安得鲁本身是桥梁工程师,毕业于公路与桥梁工程学院,以设计机场航站楼起家,从来没做过歌剧院。他自吹法国大革命200年的德方斯(大拱门式的)联邦大厦是他设计的。其实是丹麦建筑师奥托-斯佩克森竞赛中标后,大厦建造中不幸去世,由安得鲁的事务所接着画完施工图而已。他将四个剧院用一个大圆穹顶罩起来,这是所有错误的起源,一步错,步步错。房子里套房子,西方人叫“屋中打伞”,中国人叫“作茧自缚”。张开济大师说:最确切的形容应是“脱了裤子放屁”。
  
  (B)由于上面这个毫无意义的形式主义的圆穹顶,给自己限了高度所以只能向下挖掘-24m到-34m,因此,KIRKLAND说:“这种形式主义的设计在西方,无论是政府或私营的业主都不会允许它实施。如果在中国钻了空子,万一不幸实现了,将是近代建筑史上最荒谬的大笑话,我们也可以烧掉所有的建筑系教科书了。”我的师傅,台湾第一大师王大闳(贝聿铭的同班同学)也来信评论说:“……这是一个极少见到违反常规功能的设计……北京人或许会欢迎一些新颖的设计,但相信他们绝不会接受一个粗野和拙劣的作品。”
  
  2、1从建筑师的基本教育上,安得鲁没有资格设计如此庞大和复杂的国家大剧院:
  
  安得鲁的大学基本教育是公路桥梁工程学院。西方建筑系教育,以及我在台湾上大学,还有给王大闳先生当学徒时,都很重视一门学科《建筑环境心理学》,有几家大学是必修课(也有用《人类行为学》)我在加拿大WATERLOO大学教书时,也在设计课中指导学生研习此学科。安得鲁没有学过建筑师必备的一些基本功学科,如何能够HANDLE这么SOPHISTICATED多元并加文化功能,还有动线和活动变革的巨大建筑组群(BUILDING COMPLEX)。王大闳先生要我精读的一本英文论文是James FITCH《THE AESTHETICS OF FUNCTION》(美在于功能)。这本书对我一生建筑工作是重要的基础之一。此书的精华有三点:
  
  (1)对生存环境的感官知觉为美学基础,因此,要将建筑的物质基础加上社会经验,还有生物学和生理学的综合研究。
  
  (2)最美的建筑艺术的三项先决条件是:
  
  (A)功能实际、紧凑和好用。
  
  (B)交通动线,分功明确,流畅。
  
  (C)基本结构和装饰的建筑造价符合项目的身份而得体。
  
  其实,这和周恩来总理说过的“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情况下要美观”的精神是相通的。
  
  (3)行为记忆是从视觉判断建筑美的重要基础之一。
  
  因此,我们用以上三个条件检验安得鲁的设计方案。那就一条都不合格。
  
  这个方案对于它本身生存环境就没弄清楚,像王大闳先生说的“极其反常规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一个毫无用的大圆穹,浪费了那么多建材和空间。交通动线更是糟透了,只举两个例子:
  
  (A)在我们的行为记忆中,进入一个大型公共建筑物,马上向下走只有四种情况:第一是到地铁站;第二是去人防;第三是陵墓;第四是去夜总会酒吧。而且从水中玻璃通道进一个建筑物,只有水族馆的记忆。所以安得鲁最得意的入口,从行为学的逻辑看,没有一条和歌剧院的功能或行为记忆相称。
  
  (B)在行为记忆中、周围都是水的建筑物是中古世纪欧洲古城堡,它象征了与城市和群众的隔离和孤立。而且观众厅在地下-7-10m,相当于3-4层楼公寓。紧急情况时尽管也有逃生之路,但要比从地面直接逃生要慢好几倍的时间,紧急情况分秒必争。有时差一分钟,就要人的命。
  
  2、2安得鲁对中国驻法大使狂妄无礼,就是污辱中国人民。中国驻法国大使有一次接见安得鲁时,对他说:“要注意中国文化传统的协调。”他却说:“我就是要切断历史”。这位无知的“大师”啊!历史是时间,像水一样是切不断的!大使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如此狂妄的殖民主义文化侵略的态度,污辱了全体中国人民。
  
  安得鲁1999年在北京学术报告会上还说:“要保护一个古老文化,最好的办法是把它逼到危机的边沿”。这完全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失职无理的语言。就凭这两条,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就可以抄他鱿鱼。
  
  3、方案的选择是中西文化冲突吗?
  
  操作单位有一位重要人物,是安得鲁的忠实信徒,他写了一篇文章,认为许多人反对,是因为中西文化的冲突。我看这位先生既没有领悟中国文化的精华之处,更不了解什么是真正西方文化优美的地方。这位先生只是想转个弯子说,反对安得鲁方案的人,都是保守的中国老古板而已。其实,中西文化最高之处都是相通相融的,两者的互补性远远大于冲突性。只有西方文化中二、三流、不上正道的东西才会与中国科学界及建筑界的正统主流发生冲突。浦东的金茂大厦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美国SOM事务所Adrian SMITH设计的,它完美地结合了中国的塔和竹节,美的神韵和现代高科技。为21世纪贡献了中西文化结合的新生文化。中国人的心胸是豁达的,眼光是锐利的,只要是新的,但是一定要真正好的建筑都会受到赞扬。金茂大厦获得建国五十周年、上海十大优秀建筑(绝大多数评委都是不记名的中国人)。
  
  3.1迷信西方“未来派”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自己的认识和信心不够。如果我们一万个中国人,有一个人了解以下两件事,就绝对不会像业主委员会那样,欣赏和推崇一个在西方已是人家不要的过时的“新颖天才作品”:
  
  (1)1840年英国国会为了决定要不要为鸦片和中国打杖,在辩论记录上有议员说到:“中国的人口是世界的1/4,但国家综合生产力是世界的1/3,”这就是现代经济中的GDP。世界的1/3相当于今天美国的综合国力。另外,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我们国家的GDP在1978年只有世界的2.5%,现在已达8%左右,而到了2010年中国的人口和GDP都会巧合地、同时是世界的16%,也就是日本今天的GDP。
  
  但是,我们目前只有世界8%的GDP,是美国的1/4。如果要建一个比美国林肯中心还要贵4倍的,世界最贵的大剧院,就等于让国民负担了所能承受的16倍的费用。
  
  (2)三个月前是大思想家朱熹逝世800年,辛弃疾曾说过在周文王之后,最伟大的两个人物就是孔子和朱熹。中国科举制度有700多年,一直到光绪30年(1904年)都要考朱熹的“朱子集注四书”和宋明理学的“近思录”等书。
  
  3.2日本和韩国的立国和教育根本哲学就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院规,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句名言。
  
  日本明治维新学习欧美科技和工业,而他们的立国和教育根本哲学就是朱熹的这几句名言,韩国也是一样。中国人自己的国宝在其它国家或区域弘扬发展很好,在大陆却没有好好地用来做教育的基本。普遍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造成信仰的空虚,失去对中国自己的信心。
  
  4、安得鲁最得意的也是最牵强的比喻。
  
  安得鲁及其拥护者最常用的理由就是:创新设计,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反对,建成之后就会成为传世之宝。例如,艾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蓬皮杜文化中心及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分析如下:
  
  4.1(A)艾菲尔铁塔是建筑材料及体系的革命;才会有那种划时代的建筑物,在建筑形式或风格来说意义并不大。如果硬要扯上和安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方案的关系,那就太无稽了。安的大剧院方案没有任何创新建材、都是已用了几十年的老材料。形式也不新,国外早已过时,1996年哈尔滨太阳岛上的一个嬉水乐园方案竞赛中,已有了类似的设计作品。
  
  (B)悉尼歌剧院面对海阔天空,没有历史文化名域,或古迹的环境,所以很适合做一个大型雕塑式的建筑。相反地,大剧院的周围环境就是中国的历史。安得鲁“我就是要切断历史”,因此,这个外星式的大扁圆球,因尺度太大和太具侵略性(AGRESSIVE)使得人民大会堂北、西、南三侧原是很雄伟壮观的柱(廊)子,显得都象牙签了。何况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国会听了两方专家报告后,才投票通过的。中国有可能这样做吗?
  
  (C)蓬皮杜中心当年是高技派(High-tech)的代表。因为它的结构、楼梯所有管道都放在室外,虽然室内空间自由,但原该在室内的肠、肚都在室外,维护费太贵。而且它们遮挡了自然光,使得室内没有足够日光。实践证明尽管它是“未来派”,但并非是一个成功的建筑。
  
  (D)贝先生的芦浮宫玻璃金字塔,至今法国文化界和建筑界的反对意见并未减少。尽管如此,这个金字塔只是走向地下博物展馆入口的雨篷,它的尺度很小和大剧院的庞然巨物完全是两回事。何况协和广场原来就有不少埃及建筑构件,与现有环境还算协调。它是成功的,不能做安得鲁的例子。
  
  5、欧洲的城市文脉,强而美,北京的城市文脉,在淡化消失中。
  
  5.1欧洲从康德后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后,使得经济、文化乃至城市文化和城市文脉,都已像发育成熟的俊男美女。它们可以承受一些“幽默小品”、“变调音乐”、甚至一个“粪团”。(建筑专业杂志《ARCHITECTURE REVIEW》用“BLOB”来形容安得鲁设计的大剧院)
  
  5.2相反地,北京50年代老城墙被拆掉,加上改革开放之后,缺乏章法地建设了20年,使得北京原有城市的棋盘式城市文脉(GRID SYSTEM)已消失淡化(FADDING OUT)所剩无几。如果在古城中心再来一个“未来派”的外星“粪团”。那就真是雪上再加严霜,从我们建筑师的职业道德来讲,这是犯罪行为。尤其北京市两年来正在史无前例地大力恢复这种文脉和历史文物建筑,我们应该全面配合,逐步恢复北京原有的引以自豪的特色才对。
  
  5.3安得鲁先生应该推荐给中国的,是巴黎如何保护整个有2000年历史的古城的一系列理念和法规,而在德方斯(La'Defence)兴建最现代和“未来派”的建筑。我想安得鲁不可能在香榭丽舍大道的两侧,设计任何比八层楼更高或六层楼更矮的筑物,当然也不可能允许他在协和(CONCORD)广场的附近,建一个已经过时的假“未来派”建筑。国际建协(UIA)过去十几年几次大会宣言,都呼吁发展中国家要注意“区域性文化特色”,(Regional Culture Identity)就是因为极度担心,这些国家大量抄袭西方三四流的(像抄时装一样)建筑,失去自己国家的自我城市风貌。于是走到哪个城市都是“哪里有路,哪里就有丰田车”,灵魂枯竭的城市风貌。
  
  6、违反法定决策程序,即违反了中共所定党内民主(或一般政府行政)的决策程序。在院士的上书中写到,是“操办单位违反程序,误导了中央领导人的决策”。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操办单位的负责人偏爱上了这个方案,于是不进行评委会的神圣投票,跳过了规划局、首规委和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世界各大城市都有这样一个超然的专家机构,北京成立了十五年今年被撤消了???)没有相应的可行性研究和概预算就用直升机送中央政治局。这实际和东方广场跳过一系列法定程序几乎一模一样。(并非指操办单位有人受贿或者去了巴黎多少趟)
  
  7、应像培养中国自己的飞弹和人造卫星科学家一样重用和培养自己的建筑师。1998年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韩国人重用了他们自己的建筑大师,38岁的柳春秀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钢缆悬挂玻璃纤维顶的室内体育馆,美国结构工程师只是和他配合。他得了一系列国际大奖,两月前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院士(第一位韩国人)。韩国人像捧国产汽车一样,捧他们自己的建筑师,所以才有这种结果。中国政府全力培养自己卫星和飞弹的科学家,使得中国在国际上可以昂首自豪和任何国家平起平坐。为什么在建筑设计上就要迷信个别的外国建筑师?
  
  花了大量的钱,得到没有中国立国根本精神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要中国有三四十年经验,做过无数次歌剧院和音乐厅方案的建筑大师,替从来没有做过歌剧院设计的桥梁工程师当下手。这就好比少林寺的武林高手,替西方拳击师当跟班一样,本末倒置,丢尽了民族尊严。
  
  8、总结和建议:中国资深的科学家知识分子都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和文革之苦。人人知明哲保身之道。他们如此反对这个方案是出于爱国,爱历史文化名城之心,还有职业道德和良心。这位狂妄的安得鲁却在南华早报上说:“他们都是出于嫉妒之心”。
  
  吴良镛教授,王大闳大师,还有贝聿铭大师都是八十多岁的人,他们早已看开,他们会嫉妒吗?尤其是吴良镛教授荣获法国政府的勋章,有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头衔,但他还是中国读书人的本份,对事不对人,凭良知该说什么就说什么。相反,另外一位向来以民族风格神韵称著的大师,也被封为法国建科院院士,一反自己的风格坚决支持安得鲁,还带了他事务所的人去巴黎和安“合作”。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啊!这些院士和专家们,对新一代领导人开明和爱民作风有信心。何况这和三峡项目也大大不同,当时,反对三峡大坝的主要专家如周培源和钱伟长,都不是水利专家,而这一次绝大多数上书者,是建筑行业的专家或科学家,吴教授更是评委会的主席。
  
  8.1建议:(A)沈勃老总说,其它一切可以不说,但一定要严格反复審查这个设计的安全性。万一来个三四级地震,将水下的玻璃通道震裂,地下的六、七千观众要从水里钻出来才能逃生,万一失误,没有任何人负得起责任。所以建议由国家计委,聘请公安部的反恐,及消防专家,配合一家美国或其它法国以外的国家安全公司做一个紧急灾难或事故的安全疏散可行性分析报告。加上电脑模拟逃生动画片。因为院士们和建筑界专家的两份上书中,已清楚地说明“不是学派之争”,主要是致命的危险性和不合理的功能。
  
  (B)操办单位一直在用一年前或大半年前,一些民意代表或专家们的意见调查记录来说明问题。第一,那些调查时空环境和今天截然不同。第二,那个调查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有多少。所以建议由中宣部指定几家学术及新闻机构(如社科院、光明日报、人民大学、北大等)召开一个大型论证会,展开对民意代表、专家及群众的调查,这样才能对历史负责,真正证实,是否做到了“代表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
  
  8.2上书的院士们议论这件事的日子,正好是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前后,有一定的巧合意义。我从82年回到祖国工作,就是为了这片黄土地和自己的同胞。所以我希望不要再像50年代拆除北京城墙一样,重复无可弥补的历史错误。
  
  以上意见,请大家参考指正。
  
  彭培根(清华大学教授)

  --------------------------------------------
  
  外国记者评国家大剧院:“大泡泡”剧院引起的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7月20日10:02 香港大公报
  
  越来越多的工程师、建筑师和外国名人,异口同声批评这个位于天安门广场附近的工程。他们说,设计太昂贵、太丑陋,且与中国的风格完全相悖。
  
  伦敦《建筑评论》主编彼得戴维说:“中国人以惊人的毅力和巨大的精力,建造了一个可怕而难看的首都。他们取错经了。他们以二十年前的欧洲和美国为楷模来建造北京。错、错、错。”
  
  加拿大建筑师柯克兰称安德鲁的设计“十分糟糕”。他写道:“这是什么?是一个大鸡蛋?欧洲人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这类项目,是因这种东西不会被他们自己的国家接受……这个项目将会令中国人尴尬……请千万不要这样做。”
  
  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前系主任张沙娜(译音)说,她对政府批准在世界空气中灰尘最多的北京建筑这个“玻璃蛋”感到惊异。这位现年六十九岁的退休女教授说:“我出生在法国,我对法国很有感情,但我不得不说,这种类型的项目在法国绝对行不通,它与环境完全没有关系。”
  
  退休的著名建筑师陶崇真(译音)说:“这项设计表现了中国对现代派建筑的迷信,只要新奇就是好东西,但它一年后就会陈旧。”(《华盛顿邮报》约翰-庞弗雷特)
  
  和尚作文并转帖:网友言论不代表本人意见。木已成舟,有幸“到此一游”。
  
  谢谢光临!
  
  2007-8-28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