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业之路——华为的崛起与毛泽东思想
民族工业之路——华为的崛起与毛泽东思想
这个题目比较大,所以写的不好,大家不要笑话,多提宝贵的意见。
最近在一个图书会馆偶然间看见一本《华为真相》的书,翻开大体看了一下,基本和我以前对华为的印象差不多,看到任总写的《我的父亲母亲》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想起了我父母,他们虽然没有文化(父亲初中毕业,母亲小学没有毕业),可是他们在我跟哥哥上小学的时候就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以后上大学,为了我跟哥哥的学业,他们把我们都送到了教学质量比较好一点的乡镇中学上学,请客送礼花了不少钱,在我哥哥上大学,我上高中和刚上大学的时候,每次学校收学费的时候是我们家最难过的时候。父母为了凑足学费除了养猪,种果树,就是跟亲戚朋友借。现在我跟哥哥都已经工作了,父母现在终于轻松了,家里10多年来第一次开始置办新的电器什么的。刚才扯远了,书里提到华为是真正的在高科技领域与欧美王牌企业并驾齐驱的中国的民族企业,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方面最成功的企业,另外提到华为是私营企业,任正非是军队出来转业干部,因为现在只看了看透几十页,而且我对企业方面也没有什么深入的研究,比较详细论述实在是超出了我的能力。书的背面提到英国的一个媒体的报道:华为的崛起是西方跨国公司的灾难。
我不仅纳闷了,难道就是一个某个领域的企业的崛起就有这么大的威力?是一贯觉得自己可以独步天下的跨国公司的灾难?如果仅仅看一个公司可能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可是如果仔细看看现在的世界形式,也不免让人敬佩西方媒体的远见,鄙视中国媒体的短视,中国的媒体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什么东西就知道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爬,其实西方跨国公司对中国已经形成了灾难,可是我们的媒体却在歌唱赞美它,说什么新的时代,与国际接轨,国际化的大都市……真不知道中国养这么多鹦鹉有什么用处。看看英国的这个媒体,在华为刚刚崛起他就提醒公众,提醒他们的企业,华为的威胁,中国力量的威胁,不要认为中国只是个打工者,可是总体来讲我们现在还只是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充当一个打工者的地位。
个人觉得英国这个媒体提到的华为的威胁是两个方面的。一个单纯从华为所在的产业来讲:华为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包括移动和固网两个方面,还有在互联网的数据通讯方面,现在华为已经涉及了无线终端产业,华为现在生产3G手机,因为国内现在没有完全启动3G网络,他们主要在海外销售。我再分析一下信息社会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趋势,我们就会发现人类正在进入新的移动化的信息时代,这个信息时代的特征就是手机的多媒体化,互联网化以及手机处理数据功能逐渐提升到电脑的水平,还有无线通讯在数据传输方面逼近有线网络,这个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手机厂商的手机开始具备越来越多的功能,而另外的例如苹果等传统的电脑生产商开始涉足手机业务,这意味这人类进入新的移动化信息时代的结点上,中国迎头赶上,其巨大的能量将是再怎么高估也不会过分的。信息时代的发展经过几个过程,开始是电话,电报的出现,信息革命开始迈开了小的步伐,而此时容量不大,仅仅设计到通讯方面,后来电脑,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信息时代开始出现了信息革命,此时主要是有线光线为标志的通讯线路,并出现了以企业为主的数据通讯业务,再后来手机出现,人类进入了移动的通话时代,接着电脑与手机的融合,电信(有线无线)与互联网的融合将要标志着人类将进入新的移动化的信息革命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在前两次信息革命我们错过了,在最新的移动化的信息革命时代我们的企业迎头赶上了,并从“土狼”发展成了“狮子”,不论在产业上还是在国家的战略层面其影响将是意义深远,华为就是这里面的杰出代表。
另一个方面就是华为崛起对中国企业的示范效应,榜样的力量,对鼓励中国企业的成长的意义也是英国媒体视为威胁的重要原因。因为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的扶持外资,抑制内资,分解国企的政策,使得现在中国企业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处于最底层,西方媒体为了安抚中国人,中国人也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给中国起了一个曾经代表着权利和财富的称号:世界工厂,殊不知世界工厂之下,中国人失去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企业面临恶性竞争的压力,环境面临过分污染危机,能源资源方面也在透支子孙的那一份,整个中国笼罩在精英们宣称的“盛世”中。幸运的是当年中国扶持通讯产业发展的政策下,培育中国的一批优秀的通讯方面的企业,华为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已经成长为世界级别的王牌企业,华为的崛起改写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只能充当代工脚色的现象,他给西方人津津乐道的优势比较理论一个响亮的耳光,也打破了那些认为中国不适合发展自主产业的部分主流的论断。华为是在发展中国家崛起的第一家具备与世界级王牌企业竞争的企业,美国思科的老总说:今后他们的竞争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华为,思科这个话加上英国的论调,里面不排除有围剿中国企业崛起的味道,西方人毕竟还是一家,他们一个在强调华为威胁西方跨国公司,一个在说自己的对手只有华为,言外之意是:华为是个异类,西方跨国公司的共同敌人,华为也许是觉察到了这个信号,在国际化方面采取竞争加合作的方式,打破了西方的围堵阴谋。华为起来了,为后面更多的有雄心中国企业指明了一个方向,提供了一个可以选择的道路,国内的企业界吸取管理知识大多来自于西方的管理,而现在华为的崛起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榜样,好多看过华为崛起过程的中国本土企业人大多感到震惊,而在西方跨国公司工作的有海外留学背景高层主管却不以为然,说华为不具备可复制性,这里面究竟有什么逻辑呢?难道跨国公司的发展具备在中国的可复制性?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喜爱偏好,还有政治背景都不一样,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中国具有可复制性完全就是一个悖论,华为能在中国的土壤上崛起基本就可以断定,华为在中国不断可以复制,而且将产生巨大的鼓舞力量,因为信心是很重要的。我不明白那些海龟们到底在想什么?可能是如果华为的模式证明是适合中国的,那么他们那些洋东西可能从此在中国失去了市场,他们的白金般尊贵的身份也将淹没在巨大的中国企业崛起的潮流中,他们样子是东方的,脑子里东西是西方的,只有证明西方的是绝对的真理,他们才能踏着所谓的真理在中国人民面前耀武扬威,这不正是中国所谓的“主流精英”的形象吗?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当年毛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部分喝了点洋墨水的人说毛主席是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瞧不起毛主席,压制毛主席,他们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国家人民的利益,就是为了自己的尊贵的地位,几乎把整个中国革命毁掉,后来毛主席从新掌权,领导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初步建立了健全的国防和工业体系。历史竟然惊人的相似的,海龟从海里游上岸就想做老大,压制代表中国最进步的力量的发展。
之前西方媒体对中国企业的宣传有个特点,他们特别欣赏海尔,他们看好浙江模式,温州模式,他们喜欢广东,他们说富士康是世界级的王牌企业,并给于很高的排名,可是事实是这样吗?海尔只是在美国人已经放弃的夕阳产业得到了一杯羹,浙江温州模式,把中国经济搞的乌烟瘴气,他们自己是赚了不少钱,可是代价是他们毁坏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城信为本的商业理念,假货充斥市场,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完成原始积累的这些所谓的“精明人”,把目光投上房地产,股市,搞的股市成了赌场,房市成抢劫。温州人自称是中国的犹太人,可是他们陪吗?犹太人很团结,犹太人很重视知识,犹太人总是团结在一起挣别人的钱,可是这帮中国的犹太人呢?瞧不起学者,认为念书无用,他们搞不了外国人,只能弄点假货搞自己人,还自称精明,殊不知他们破坏了中国优秀的价值信仰体系,他们没有丝毫的社会责任感。还有以加工贸易著称的广东,西方人希望中国都象广东那样,那样他们才可以高高在上,稳赚高额利润。关于富士康,我之前已经做过一些论述,富士康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崛起,记得日本索尼的董事长说自己这辈子做的最英明的决策就是拒绝给美国人做代工(收音机),也正式一大批的不为美国人做代工的日本企业,才实现了日本用30年的时间就崛起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经济超级大国。而台湾呢?出名的以代工起家的。记得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2000年提出一个说法,台湾的企业具备运营优势,什么是运营优势呢?就是在制造业领域,他们能够以最底的成本,最短的时间生产出产品并投放市场或者客户。这个语意很明显,就是在台湾企业完成资本的积累后,安抚台湾人安心做自己的制造业,不要有别的想法,可是当年哈佛大学还有一个教授提出一个理论,把俄罗斯折腾个半死,看来哈佛不过是西方利益的代言人而已,在误导台湾的战略发展。台湾这个代工可不得了,闹的血汗工厂开遍了华夏大地,中国企业也如获至宝,开始模仿,殊不知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阴谋,也真是华为的崛起,在大雾迷茫中为困境中的中国民族产业提供了一个灯塔,无数的中国企业将前赴后继,实现对西方跨国公司的颠覆。
华为的崛起靠的是什么呢?一个是压强战略,类似与毛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选择好重点的领域,集中财力人力进行突破,第二个是对技术的重视,记得任总的父亲在文革时期对他说,不要随大流,别人不学,你也要学,以及根深与他心中的知识就是力量的信念,使得在人们迷失在股市和房地产的时候,华为冒着破产的危险进行技术的研发。三。就是华为的狼群战术,华为采取的是农村保卫城市的策略,在完成农村市场的巩固后,开始进军城市以及海外市场,这个与毛主席的农村保卫城市的战略及其相似。四是小建议,大奖励,不过分的追求片面的高技术,而是要做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这个也正如NOKIA说的科技以人为本,就是说企业要面向消费者研发消费者喜欢的产品,不片面的追求产品的高技术。这个也类似与毛主席的土地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虽然好,可是他不适应中国的国情,那么毛主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并在中国的大地上得到了实践。五就是华为老总任正非的英明领导。一个企业的崛起与这个企业的领导人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六是华为充分处理好了消费者需求以及技术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任正非有句话,个人认为很经典,就是技术的最高境界是创造需求,引导消费,而在追随阶段是抓住机会,创造价值。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正是一次次的科技的创新引导人们进入新的时代。七是在完成企业的初期发展后,积极的借鉴了一些西方的管理方法和经验,例如在IT业的冬天里,华为跟IBM学习产品集成开发和集成供应链管理等被世界上大多数跨国公司采用的产品开发方法和供应商管理方式。
华为的崛起开创了中国民族工业走向世界的新的纪元。如果说华为的崛起是种子的话,那么中国政府就应该提供民族工业崛起的土壤,对民族工业采取资金,技术,政策上的优惠,引导中国企业发展壮大,对那些不谋上进为外国做代工的企业采取政策上的限制措施。防止中国企业内部的消耗,打破西方在经济领域以华制华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