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剧《井冈山》的联想
看电视剧《井冈山》的联想:领导干部应在思想上重上井冈山
电视剧《井冈山》播出过半,工农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支部建在连上,实行党指挥枪;成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政治民主;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历史画卷,以及坚信井冈星火,可以燎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都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甚是让人感动。接下来我们还将看到井冈山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看到跟随毛泽东一块上井冈山的红军将领们又一个个不幸倒下:
1928年7月,二十八团在返回井冈山的途中,营长袁崇全和党代表带着部队叛变投敌,团长王尔啄前去追赶,不幸被袁崇全开枪打死。
1929年1月,为了“围魏救赵”,红四军主动下山,身负重伤的张自清为了不给部队增加负担,主动提出留在山上辅助红五军工作,在永新的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1930年,红五军二十九团的“少爷团长”胡少海在井冈山保卫战中不幸牺牲。
被毛泽东派到湘赣特委工作的宛西先因坚持不杀袁文才、王佐两“土匪头领”,在抗议途中被特委枪杀。
袁文才、王佐因与湘赣特委意见分歧,后被特委错误执行省委六大决议:“对土匪争取其群众,杀戮其头领”,以其“反水”为名,借彭德怀红五军的力量,在永新将二人杀害。
这就是井冈山后来留给我们一段让人心碎,但又无法抹去的历史。它告诉人们红军在草创时期的艰辛与困惑,着实让革命的成功者、幸存者,以及新中国的后人们感慨万千,矢志不忘。
1965年5月,“久有凌云志”、常在梦中思井冈的毛泽东终于在三十八年后重上了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毛泽东白日里看到的是“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夜晚想到的是昔日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的战友,他对陪同人员说:“一回到井冈山,脑子里就看到他们一张张年轻的面孔,都是活生生的,他们都是有坚定信仰,有牺牲精神的好同志,牺牲时都只有二十多岁呀!”接着他又谈到:“井冈山的斗争是伟大的,这些为革命牺牲的青年人是伟大的。一想到建立红色政权牺牲了那么多的好青年,好同志,我就担心今天的政权。苏联的政权变了颜色,苏联的党内有个特权集团,他们掌握了国家的要害部门,为个人捞取了大量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我们国家也有危险,官僚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做官有特权、有政治需要、有人情关系。县官不如现管,假话满天飞,忽左忽右,或形左实右,很容易造成干部腐败和蜕化变质,苏联就是个教训。我很担心高级干部出现修正主义。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有没有制度管住他们?”
毛泽东此时所谈到的,是“防修反修”这个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他在有意提醒在座的干部,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好传统,要坚持真理,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下山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毛泽东迅速做了三件大事。
六月一日,宣布取消了军衔制,打消等级差别,做到“三军一样,官兵一样”,全军统一实行井冈山时期的五星帽徽和红旗领章,即“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当年有评论说:“从着装上,看井冈山官兵一致的作风又回来了。取消军衔制后,就象井冈山时期那样,领导干部只是在军事上有话语权,没有其他的特权,亦官亦民,官兵一致,自觉接受士兵委员会的监督。”
六月十三日,毛泽东在杭州看望了越南胡志明主席,毛泽东向他通报了中国取消了军衔制情况,胡志明听后称赞:“中国是世界唯一取消军衔制的国家,是敢于依据中国军队自己的历史和现状,向传统挑战的国家”。他还对身边的工作员说:“毛主席真伟大,做中国人真幸福。”
六月二十四日,毛泽东从杭州来到上海,看了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非常高兴,因为他这次重上井冈山的目的也是希望在全国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京剧现代戏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于是,提出了现代京剧改革的初步思路。毛泽东说:“京剧改革的事情要搞下去,先搞几个好的剧目出来,到处去唱,唱来唱去就逐渐成了传统剧目,逐渐使现代剧占领了我们的舞台。不能老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于是,便有了我们现在被人称为“红色经典”剧目的现代京剧样榜戏。
六月二十六日,毛泽东在上海还听取了卫生战线召开的一次巡回医疗报告会,从中了解到医疗卫生部门存在“不为广大工农兵服务,群众看病难,农村严重缺医少药”的现象。毛泽东的思绪马上回到了井冈山,他说:“井冈山时期,红军医院一直免费为老百姓看病,尽管那时候医药比较少,但只要有药,就先给老百姓治病,然后再是战士、党员和干部。现在共产党掌权了,怎么能把老百姓忘了,把工人和农民忘了,怎么能把井冈山的传统给忘了呢?我们不能忘啊!”
于是,当晚做出了重要批示:“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工作,而且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院,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脱离群众,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深、难的疾病上,搞所谓的尖端,而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通存在的病,怎么预防?怎样改进治疗?却放任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小。尖端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而应该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去。城市里的医院应该留下一些毕业一两年,本事不大的医生,其余的都到农村去。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这就是我们后来称之为6,26的指示。事隔不久,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服务模式“赤脚医生”诞生了,她们身背药箱,赤着双脚,出现在全国广大乡村。后来的电影《春苗》就是反映这个历史时期的现状。
毛泽东曾对不少领导干部讲过:“井冈山精神说到底,第一还是老百姓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事,不是半心半意,假心假意,这是我党我军的宗旨,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宗旨,也应该成为订一切计划的宗旨。1927年冬,在井冈山我们没有吃的,吃点野蘑菇明确规定不能采大的,大的要留给群众。
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虽然提倡艰苦奋斗,也重视支部建在连上,但忽视了士兵委员会。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这一点比起井冈山时期的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现在看来,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刻领悟井冈山精神,更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在思想上“重上井冈山”。如果我们能像毛泽东当年重上井冈山那样,坚持真理、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强调井冈山革命传统,我们就能始终坚持党指挥枪建军原则,始终不改变人民军队的性质,始终不改变党从工农中来,应该服务于工农的执政方向。如果我们有毛泽东“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蹩”的这种共产党人与天奋斗,与人奋斗的精神,我们还有什么腐败不能除掉?还有什么新的“三座大山”不能推翻?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能像毛泽东那样,在井冈山宾馆住七天,走后留下的是一张17,50元的结帐发票,(见井冈山博物馆)党内还会出现陈良宇那样腐败分子吗?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现在要的就是革命战争年代的那股勇猛劲,建国初期的那股“多快好省,力争上游”的革命热情!
“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片中主题曲,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也促使本人激情写下这篇短文。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文中毛泽东的部分谈话内容引自当代出版社〈前奏〉一书)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