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冼星海仅用一天时间完成的抗战杰作——《牺盟大合唱》

火烧 2007-07-22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冼星海仅用一天时间完成《牺盟大合唱》,作为《黄河大合唱》的姊妹篇,展现抗战时期音乐家的创作激情与历史背景。

冼星海仅用一天时间完成的抗战杰作——《牺盟大合唱》

雷 刚

  “我们是牺盟会员,我们生长在山西,战斗在大西北的高原,举起抗战的旗帜,用我们一百万坚强的队伍,争取民族革命的实现;坚持民主进步的战线,团结一千三百万同胞,建立按劳分配乐园。艰苦奋斗英勇向前,宁在山西牺牲,不到他乡流亡……”这是一部名为《牺盟大合唱》的大合唱曲的第一乐章歌词,如今已很少有人知道这部合唱曲也是出自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之手,然而它却是当年唱响大江南北的《黄河大合唱》的姊妹篇,也是冼星海在中国创作的最后一部乐曲。前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97岁高龄的薄一波同志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还曾回忆道:“当年,音乐家冼星海在延安听了牺盟会许多感人事迹后,十分激动,很快就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的姊妹篇——《牺盟大合唱》,一时在延安、在山西传唱不衰。”

  成立于1936年9月18日的牺盟会,全称是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它是山西抗日根据地的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至1939年夏,牺盟会会员人数已达到300万人。《牺盟大合唱》即诞生于这一如火如荼的抗战时期。

  1939年冬,一位23岁的牺盟会员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次年将他创作的一部名为《牺盟大合唱》的词稿交给了音乐家冼星海。这位年轻人名叫傅东岱。

  傅东岱原名傅尚晋,出生在河南。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在家乡新安县组织“抗日救亡宣传队”,上街贴标语、唱歌曲、演话剧,同时还与别人在县城成立了教育救国促进会。1938年1月,傅东岱来到山西赵城,曾任蒲县牺盟会秘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牺盟会洪赵中心区宣传部从事宣传教育工作,还在吕梁剧社担任业余指导。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傅东岱得到了锻炼,更为他充满激情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939年他到达延安以后,那里火热的革命氛围进一步激发了他的艺术灵感与激情,他于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创作了这部由多个乐章组成的《牺盟大合唱》。

  冼星海在见到傅东岱之前,早就为牺盟会的许多鲜活的抗战事迹及英雄人物所感动。他看了傅东岱这部洋溢着沸腾的抗日激情的词稿,一下子就激起了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激情,他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为这部大合唱谱了曲。

  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写道:这部大合唱“是一天的工夫写作,完成后交傅东岱同志拿去山西,他们带去前线应用”。这是冼星海继《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和《九一八大合唱》之后的第四部大合唱作品,被誉为《黄河大合唱》的姊妹篇。

  一周以后的1940年4月初,傅东岱带着《牺盟大合唱》的全部手稿东渡黄河,来到山西兴县,指导吕梁剧社排练这部作品,准备参加晋西北区党委组织的“红五月”文艺调演。不幸的是,这年五、六月间,晋绥公安总局根据不可靠的材料,以“国民党特务”等问题为名,将傅东岱逮捕处决了。这位颇具艺术才华的有志青年,就这样含冤而去。

  与此同时,冼星海从延安赴苏联学习和考察,直至1945年在莫斯科病逝,冼星海再未回过中国。《牺盟大合唱》因此成为傅、冼二人留下的最后绝唱。

  《牺盟大合唱》共分六个乐章。六个乐章的标题是:1.我们是牺盟会员,2.民众武装曲,3.三年的牺盟,4.打倒顽固分子,5.战斗吧!牺盟,6.保卫牺盟。下面请读者欣赏一下这部大合唱的部分歌词摘要:

  群雁飞,汾水寒。敌人打到娘子关。坏官旧军齐逃跑,留下人民受苦难。太原失守,临汾沦陷,风陵渡边起狼烟。万千同胞无家归,父子流散泪涟涟。

  黄河呼啸,汾水激荡。日本强盗杀到我家乡,牺盟会员汹涌出动,勇敢深入敌后方,建立新政权,号召同胞保乡庄,救国救民靠我们,庄稼百姓杀敌有力量。

  黄河呼啸,汾水激荡。日本强盗杀到我家乡,家家弟兄一齐武装,拿起棍棒端起枪,展开游击战,三五出没在山岗,决死队伍旗飘荡,民众的军马威武又坚强。(《民众武装曲》)

  自从鬼子攻绥远,牺盟坚决要抗战,拥护大团结,万众同心干,统一战线称模范。合理负担租息减,人民生活都改善。民主政治大家管,选县长,除贪官,父老兄弟把身翻。

  卢沟桥吹起抗战号,三年的牺盟有功劳,督率决死队,杀声震云霄,五万好汉个个是英豪。万千民众齐参战,担架运输又慰劳,你盘查,我放哨,要赶鬼子回三岛。(《三年的牺盟》)

  顽固分子不要脸,勾结敌人怕抗战,要妥协,想投降,私人利益暗打算,一心回太原,洋楼享清闲,恢复财产两万万。

  牺盟建立新政权,顽固分子怒冲天,找摩擦,造谣言,暗杀牺盟会员,独霸山西省,打算坐高官,消灭牺盟才安然。

  借口冬季总反攻,晋西边界布阵容,决死队,战洪洞,旧军后面来夹攻,敌人发枪弹,内战抖威风,要给鬼子当先锋。

  勾结汉奸汪精卫,组织和平救国军,反进步,反民主,挑拨离间起奸心,破坏大团结,联络苏体仁,要拿中国孝敬洋大人。顽固分子真可恨,背叛国家当祸根,巩固大团结,保卫牺盟会,誓为民族争生存。(《打倒顽固分子》)

  向前吧!英勇果敢的牺盟会员,战斗吧!艰苦奋斗的牺盟会员。用千万的革命成果,坚持新山西的战场,以广大力量,创造新中华的国防。同志们!站稳自己哨岗,抓紧革命主张,战斗进步冲锋向前。我们是牺盟的战士,我们战斗在斗争的前线,战斗向前。(《战斗吧!牺盟》)

  雁门关前长城怒号,风陵渡边黄河呐喊。最后胜利就在明朝,民族存亡决在今天。起来啊起来!牺盟会员,举起杀敌的枪刀,挥动一千三百万双铁拳,到娘子关,到汾河西岸,到晋西北,到晋东南,守住我们的阵地,保卫我们的火线。五台山、中条山、吕梁山,保卫牺盟,保卫中国。战到最后胜利的明天,战到民族解放的明天。(《保卫牺盟》)

  1940年5月10晚上,冼星海亲自指挥延安鲁艺音乐系的学生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演出了《牺盟大合唱》,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都出席观看了演出。大合唱在宏伟的终曲中结束,全场报以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大合唱蛮有气派的哟!”毛泽东称赞道。他握着刚走下指挥台的冼星海的手亲切地说:“星海同志,听说你明天要走了,来看你们演出,也算给你送行!”“请主席多提意见!”冼星海激动地回答。

  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牺盟大合唱》的歌声传遍了延安和山西,极大地鼓舞了牺盟会员和抗日军民的士气。正如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所写:“这曲没有全部的器乐伴奏,以简单的合唱,两部,一部的形式写成,但他们极爱唱,曾在1940年5月10日延安的晚会上(是我离延安的前一天)由鲁艺的音乐系学生演唱出来,颇好。自后,这大合唱的第二段《民众武装曲》……群雁飞,汾水寒……的歌声响遍了延安和山西一带。第四段的《打倒顽固分子》和第六段《保卫牺盟》在民间和军队里也时常听见。”

  2007年6月28日《人民政协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