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专访老红军郑加平:誓死跟着红军走!

火烧 2007-07-22 00:00:00 历史视野 1029
老红军郑加平讲述自己参加红军、经历长征和抗战的故事,分享战斗经历与伤痕,体现对红军的忠诚与奉献。

专访老红军郑加平:誓死跟着红军走!

2006年09月22日

云南日报网

  作为红四方面军的一位老红军,郑老经历过长征,参加过抗日战争……提起那段岁月,他心潮起伏,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夏日的一个清晨,雨过天晴,空气中弥漫着芳香。我来到了居住在昆明和平新村的老红军郑加平家里,见到了88岁高龄的郑老,他个子高大,身着蓝色西服,系着红色领带,非常庄重地迎接记者的到来。

  当他亲自沏茶给我喝时,我注意到他的右手手指残缺,他说:在肩上现在还有一块碎骨没有接上,整个右手不能抬高。全身上下负过30多次伤,留下累累伤痕,这些都是战争年代留下的印迹。他立过无数次战功,却从来不提,也不填写在档案里。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说呢?你是立过功的人,一个月可以多拿好几百块钱的。他说:不就是几百块钱吗,想想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我已经很满足了。

  17岁的郑加平参加红军,他还带来了400多人,成了新兵连的代理连长

  1935年,年仅17岁的郑加平在四川雅安的老家随伯父学银匠,伯父是共产党,在从事革命活动中把送信的任务交给郑加平。一次,郑加平将条子送到郎中县的一个先生手里,先生问他:愿不愿意当红军?他说:红军是干什么呢?先生说:当红军有饭吃,还有一杆枪,为穷人打天下。后来郑加平才知道,这位先生是红军派来“扩红”的,并希望他回去发动群众来当红军。郑加平一宣传,有许多人都愿意随他来当红军,并说:只要你去,我们就跟着你去。于是,他与大家约好一个时间,在村口集合。结果,来了400多人,郑加平就带着大家来到了县里,参加了红31军。一个团组织股长看见来了这么多人,就问:“你们是参加红军的吗?”400人一起回答说:“对头!”他又问:“你们这么多人里头谁负责?”半晌没人应答,股长意识到可能是没听懂,就问:“谁叫你们过来的?”好几个人指着郑加平说:是他。于是,团组织股长说:你们暂时先编成新兵连,由郑加平担任代理连长。后来,红军的“扩红”任务结束后,新兵连全部重新改编,大家都被分到了各个连队,担任了一个月连长的郑加平被编在274团当战士。

  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时,敌人的马刀向郑加平砍过来,他右肩上的鲜血像水柱一样喷射

  郑加平回忆起当年说:当兵没有几天,我就参加了一次战斗,没有经验,更不会带兵,就紧紧跟着老排长向前猛冲。因为在战斗中表现勇敢,火线入党。

  在惨烈的百丈关战斗中,红军战士用刺刀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天上是敌人的飞机轰鸣,地上是红军与敌人一片拼刺刀的响声。郑加平说:“太惨了!敌人的火力是红军的十倍。牺牲了很多战友。我跟着排长一直插入敌军的前沿阵地。尽管当时我还是一个新兵,战斗结束,团部通报表彰了我,当时并不是因为有多勇敢,而是不怕死,只知道拼命杀敌、报仇。”

  郑加平第一次负伤是中杂坎战斗。红军为了摆脱敌人的追兵,与国民党正规军和民团交手,打着打着,发现子弹没有了,在危急时刻,红军战士只能与敌人拼刺刀。郑加平看见一个敌人一刀砍在一个战士的臀部上,就冲上去用刺刀刺敌人,这时,他后面突然窜出一个敌人,举着长1米多宽2公分的马刀,向郑加平的脑袋砍下来。郑加平说:当时就听到耳边一阵风,本能地一偏头,顺势将敌兵捅翻在地。这时,连长在山坡上喊:“郑加平,你负伤了。”我根本不知道,还大声回答:“没有。”连长喊:“在你右肩上。”我用枪托将敌兵捅到山坡下的海子里,扭头一看,才发现右肩上的血往上喷,这时才觉得手无力,枪也掉在地上。

  直到战斗结束,郑加平才在卫生员的帮助下包扎了伤口,又开始上路了。

  带着重伤翻越夹金山后,部队让他留在当地,他坚决表示:誓死跟着红军走

  部队开始行军,目标是翻越夹金山。一路上,为了照顾负伤的郑加平,同志们找来了两匹马,郑加平和另外一位伤员杨坚才各骑一匹,杨坚才的伤在屁股上,个子高大,连续的行军打仗,马非常疲劳,没走多久就摔死了。郑加平就把自己的马让给杨坚才骑,教导员担心郑加平的伤势无法行军,又找了一只羊让他骑。部队已连续几天没有吃东西了,杨坚才骑的马死后被宰杀吃了,暂时缓解了一下饥饿,但后来大家仍然饥饿难挡,郑加平又让出自己骑的羊宰杀给大家吃。连长担心他是否走得动,他勇敢地说:走得动。连长夸他很顽强。

  1935年10月底,右肩带着重伤的郑加平,跟着红军来到了终年积雪、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的夹金山下。

  雪山脚下,朔风呼啸,雪花满天。郑加平和战士们身着单衣、脚穿草鞋,要翻山,困难特大。拂晓,红军战士喝下烈酒、姜汤、辣椒汤,沿着崎岖狭窄的泥路,穿过刺骨的晨雾,向山顶爬去。

  越往前走,路越来越艰难。走在前面的战士用镐撬开一条雪路,雪厚厚的深至膝盖,战士们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跟着走。郑加平个子小,把脚踩进前面战士的脚印时就深到膝盖,无法走路。战士们只好一个在前面拖、一个在后面推他,艰难地挪步。草鞋渐渐裹满了冰雪,脚冰得失去了知觉。山上狂风四起,雪花随风扑面而来,像刀割一样拍打着战士们单衣遮盖的身体。有些战士草鞋穿烂了,只好光着脚爬过雪山,许多人得了雪盲症,只好让人拉着下山。郑加平说:“红军就靠顽强的意志爬雪山。伤员就更艰难了,经常是一个卫生棉球擦3个伤员的伤口,药只有碘酒和纱布。”

  爬雪山之后,部队考虑到郑加平伤势的严重,准备让他留在当地养伤。教导员拿了5块银元给他,说:拿着做盘缠,好好养伤,养好伤以后,或者回家去过日子,或者再来找部队。郑加平一听,急了,坚决地说:“我不走,叫我以后再来找部队,我上哪去找你们啊?我死也要跟着部队走,革命胜利才能回家。”

  走出草地,他获得了最高荣誉:在红旗下照相,那是对他坚强革命意志的鼓励

  进入草地,一望无际看不到边,什么吃的都没有。郑加平先是吃草根树皮,后来,多年的老牛皮裤带也拿来煮了吃掉。郑加平说,过草地之前,部队曾开展了筹粮工作,按要求每人应准备10天所需的10至15斤干粮。但这一地区贫瘠,许多部队远未达到要求,有的甚至仅筹到两天干粮。行程未及一半,一些部队即告断炊。那时流行的一句话是“吃一顿管三天”。草地荒无人烟,哪来补给?草地中有许多浑浊之水,因陈年衰草腐蚀其中,不能饮用,行军时不慎跌跤,干粮掉进毒水中,亦不能食用。有的战士不堪忍受饥渴之苦,喝了有毒的水,吃了有毒的野菜,因而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过若尔盖沼泽,红军减员万余人,其中许多人是陷在沼泽中,被吞没了。郑加平身边的一个战友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陷进沼泽里面。这时,大家叫那位战友千万不能动,纷纷将身上的绑腿、腰带解下来,在接头处打上死结,然后丢过去给那个战友,战友用手死死抓紧带子,大家一起用力最终将他拉了出来。这个战友是幸运的,而有的则越拉越深,就这样永远地陷了下去。

  郑加平回忆起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他说:“有一天,我看到一名战士突然跌倒在湿漉漉的草地上,怎么也爬不起来,看样子是饿坏了。就在这时,一名身穿灰色制服打着绑腿的指挥员,赶到这个战士面前,取出自己的干粮,又从背壶里倒出一碗水,将战士扶起来,一口干粮一口水地给他喂下去。后来听战友讲才知道,这个指挥员就是朱总司令。”

  当郑加平和战友们终于走出了草地时,他获得了最高荣誉,在红旗下照相,这是对他带伤坚持爬雪山过草地的顽强精神的鼓励。黄正成教导员对郑加平说:“你可要记住,这是最高荣誉。”

  事隔54年后,郑加平与黄教导员在成都铁路干休所相逢时,他还离黄教导员有3公尺远,就说:“报告教导员,还记得我吗?”黄教导员迟疑片刻后马上说:“你就是一走出草地,在红旗下照相的那个小鬼呀……”

  武乡伏击战,全连战斗到最后一刻,他带领战士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抗日战争时期,在武乡伏击战中,日军调动周围5个县的兵力前来增援,战斗打得激烈而艰苦。这时,陈赓旅长要求大部队从阵地上撤下来,给身为连队长的郑加平一个任务:掩护大部队撤退。陈旅长说:我给你一个连的兵力来完成任务。郑加平想到部队兵力有限,应该用在刀刃上,便坚决地说:“报告旅长,我只要一个排就够了。”陈旅长说:“能完成任务吗?”郑加平说:保证完成任务,只要我在,阵地就在。于是,他带领全排战士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其他连队的弹药都集中在他们排的战士手里。他们埋伏在战壕里,待鬼子靠近后,机枪怒吼、手榴弹飞蝗般掷向敌群。战斗愈打愈烈,全排战士坚持了3个小时,敌人不断增加兵力。这时,大部队已安全转移,他们面对着从四面包围来的敌人和头上扔炸弹的飞机,背靠万丈深渊,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这时,他想起了朱德总司令的话:作为指挥员,任何时候都要学会保存实力。在危急时刻,郑加平立即决定:留5个战士和他一起掩护战友,其他同志从悬崖上跳下去。等大部分战士都跳下去时,他和另外5个战士也跳下了悬崖......郑加平说:“当时我真是幸运。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等我醒来时,发现自己还活着,只是牙齿脱了出来,左手不能动弹,我挣扎着寻找活着的战友,这时,大部队已找到了我们。”

  激战关家垴,他们全连只剩下3个人,彭德怀副总司令得知后难过地低下了头

  1940年10月20日,日军集结1万余人,从武安、辽县、潞城向八路军总部进犯。郑加平他们团奉命到大陌村一带阻击日军,掩护八路军总部安全转移。

  郑加平带领四连一马当先,借着漆黑的夜色,以迅速隐蔽的动作进入到距日军前沿阵地30米处,他高举手枪喊道:“同志们,冲呀,冲呀!”队伍冲到距日军阵地20米时,郑加平下令:“投手榴弹。”顿时,一排手榴弹“嗖嗖嗖”飞向敌群爆炸,全连像猛虎一般趁着烟雾冲破日军前沿阵地。这时,陈赓旅长冒着枪林弹雨来到郑加平连队,询问战斗情况,郑加平急忙向营长蒲大义报告陈旅长来到他们连队。蒲营长一听,立即跑上前来请求陈旅长回指挥所去,但陈旅长不肯离开。郑加平急了,又再次劝陈旅长说:“这里太危险,你是全旅的指挥员,你的安全很重要!”说着,郑加平和警卫员一起拉着陈旅长离开了四连。

  拂晓前,郑加平率全连冲破了日军第二道防线后,在关家垴小庙与日军一个小队展开激战。战士们视死如归,打得非常英勇。连续向日军阵地冲锋5个小时,二排副排长兰树清向日军投掷58枚手榴弹,头部受伤后仍坚持再投掷了3颗手榴弹,炸毁了日军3挺机枪。他在牺牲前,还断断续续地对郑加平说:“指导员,日军右侧阵地还有一挺机枪,请你注意……”郑加平心急如焚地问营长:“怎么办,让我上去把它干掉吧!”营长说:“4连只剩你一个指挥员了,你怎能离开指挥位置呢?”说完,他就和2营营长研究,立刻组织了两挺重机枪、3个掷弹筒、几十名投弹手向日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迅速压制了日军火力,歼灭了日军小队。

  30日18时,八路军全线部队向关家垴日军发起总攻,毙伤日军几百人。战斗结束后,彭副总司令问郑加平:你们连还剩下多少人?郑加平痛心地回答:“只剩下3个人!”彭副总司令难过地低下了头。

  在郑老的家里,他拿出了许多照片给我看,有一张是他和周恩来总理照的。他说:当年他在云南省民航管理局任副局长时,周总理前后3次到东南亚出访的相关事宜都是他安排的,因此,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另一张是一位老人坐在椅子上,他珍藏了多年的教导员黄正成的照片,当年他们一起爬雪山过草地,如今,黄教导员已不在人世了,郑老非常怀念他。说着,郑老拿出手帕擦眼睛。

  临别时郑老说:最大的心愿就是祖国能够富强,年轻一代不忘革命传统,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多做贡献。

  本报记者 李悦春(云南日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