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悼影视卓越创作者池小宁

火烧 2007-07-18 00:00:00 文艺新生 1029
池小宁作为卓越影视创作者,其作品如《横空出世》《秋菊打官司》等广受好评,展现深厚艺术功底与文化内涵。他专注摄影,与优秀导演合作,推动影视发展,留下不朽艺术财富。

悼影视卓越创作者池小宁

周国瑾 2007.7.17

  池小宁,时年26公岁,韶华才艺,正如日中天,却因劳作过度被癌症强夺性命。身前淡薄名利、用度拮据;身后却艺术财富惊人,影视硕果累累。

  池小宁,中国影视卓越创作者(尽管他完全堪称,此处亦不用“大师”这个多被用滥之词)。其作品电影“横空出世”、“秋菊打官司”,视剧“恰同学少年”、“乔家大院”、“海瑞与嘉靖”……部部铿锵有力凸见艺术功底,篇篇动人心弦彰显文化深蕴。
 
  透过那些大气恢宏的镜头画面,一个追求审美精进的魂灵在光影中绰绰约约;回望那些已成定论的影视剧集,一个坚守社会良知的心性从剧情中跃然而出。这就是池小宁。他用摄影机所表达的艺术造诣、文化使命,塑造出人民喜爱的、时间长河注定冲逝不去的影视作品。

  一个摄影师,在创作集体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他要用镜头与剧本同声相应,他要用光影与导演同气相求。他的水准会直接影响片子的成败,他的创作范围又常常被界定受局限。这本是职业的特性使然。为此一些志在突破者便挂机而去,转作导演。然池小宁在摄影本行安之若素,兢兢业业。他并非不志存高远,他本就心性通灵。我们今天通观他的作品,才发现他早已在摄影的疆域开辟出同业所不能的多层空间,他选择与优秀剧本、优秀导演的合作展示了他的思想辨析与文化洞见;他对艺术的深刻见解与技术的精益求精令剧作更上层楼别有洞天。在与优秀剧作、导演的合作基础上,他的创作视野高远开阔一泻千里。从一幕幕如油画般深厚凝重的场景画面中,让人感受到那收放自如、指挥若定的镜头同时提升出美术造型的如歌如泣、年代久远;在一个个有雕塑感而不滞重的情节人物间,更可看到镜头的运动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却又恰到好处呼应了剪辑创作的灵感……

  池小宁的镜头,从机位、景别、运动路径与节奏、逻辑关系与表述,处处可见独具匠心的精美与大气;

  池小宁的画面,从构图、用光、气氛营造、反差比例,处处表明美学禀赋的通透与灵气。

  当我们得悉他的身世,便豁然明白这一切源于他苦心孤诣的求学与实践,同时亦有着一层不可忽缺的家学渊源。

  池小宁,他的生活与社会认知,走过怎样的路途?有着怎样的艰辛甘苦,才使他心如磐石、顽强执着?

  池小宁,正当才华横溢之时,恰逢社会物欲纵横、影视径流无状;民族文化飘摇于淫乐风雨之中,价值理想匍匐在声色犬马之下。他没有凭其高超的技艺参与媚俗,追逐金钱,也没有挖空心思制造名人效应获取利益。他只专注于艺术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技术发展的探究实践。

  于是乎,从他镜头中流泻出的故事与画面,看不到低级浅薄,看不到无聊颓废,几乎全是厚重的历史文化、是率真的人间善良、是深切的人文关怀与凛然的社会责任。

  这样的镜头与画面,就在合符逻辑的节奏间行走、在刚柔并济的光影中闪耀、在撼人心魄的长镜头与特写之间切换……年复一年。最终,它们为池小宁写就了一部铭刻在观众和同道心中的历史诗篇。

  这就叫文化创造,这就叫精神财富。它岂能用“娱乐”、“消费品”这种字眼来解读?!那些以媚俗取利为狂欢而浪得虚名者比之池小宁怎能望其项背?

  池小宁,人之厚重冰清如同作品。他挚爱摄影已然融入生命,惜别妻儿家小不计万里漂洋,长年颠沛辗转于大漠山川天南海北。就在绝症缠身的晚期,他竟然还坐着轮椅工作在片场。这样的亡命,岂是“敬业”可以评价?那海瑞身陷危难仍痛斥官场腐败的震撼人心,那湖南一师众志成城抗御军阀的壮烈,无不是池小宁强忍癌痛几乎泣血之镜头语言。

  池小宁,生的坚强,死的辉煌。

  池小宁没有丰厚财产遗赠妻小,他的医疗费也是朋友同仁数次募集接济。他创造的文化产品社会影响之巨大经济效益之可观,竟不能改善他囊中羞涩之状以使生命得到疗救延长,亦不见政府社会实施应有的救助以保护我们民族的优秀。这样巨大的反差令人无以言说!

  池小宁没有留下遗言就匆匆而去。他的离开,会令天国陡然生辉景象更为灿烂;他的离开,却使人间文化艺术黯淡失色,一片悲叹。

  呜呼!痛哉,惜哉!池小宁!我们深深悼念!

  当我民族优秀文化在华夏大地真正复兴、在世界大放光彩之时,池小宁将回眸欢颜!

  2007年7月17日夜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