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计划经济时代“剪刀差”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计划经济中存在的市场经济因素

火烧 2007-06-14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分析计划经济时代剪刀差现象的形成原因,指出其根本在于市场经济因素的存在,导致农业向工业转移利润。通过A率概念解释剪刀差,并探讨全民所有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计划经济时代“剪刀差”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计划经济中存在的市场经济因素


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在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要向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转移利润。这一点也是传统市场经济以资为本或说资本主义特征的重要体现,陈云同志说,(传统)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是有根据的。我们现在所搞的市场经济,不是这种资本主义性质的传统市场经济,而是新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如何实现,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智慧。吴敬琏说:我们设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相对于工业这个生产部门,农业属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因此,在已存在过的市场经济(以下简称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部门要向工业部门转移利润。为了描述这种利润转移的程度,我们定义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一次交换,用于交换的农业产品的实际价值和用于交换的工业产品的实际价值的比,为A率。比如说,农业部门用价格2元的农产品交换了工业部门的价格2元的工业产品,而事实上这些农产品的价值是4元,而那些工业产品的价值是1元,则A率为4。当然,在具体计算A率的时候,还需要用到统计学的知识。本文用不到具体计算A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业部门要向工业部门转移利润,A率要大于1。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A率也大于1,这也就是计划经济的剪刀差现象。事实上,计划经济时代的剪刀差之所以存在,就因为当时的计划经济不纯,还存在着市场经济的因素,正是这种市场经济因素的存在,造成了剪刀差现象,剪刀差现象是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利润的一种形式。

如果计划经济时代所有的部门都是全民所有制,就不会存在所谓剪刀差,无非都是8级工资制,我农业部门的8级工和你工业部门的8级工工资应该是相同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所有部门的全民所有制的条件不成熟。其实,在大跃进初期,曾经出现过这种建立所有部门的全民所有制的意向,比如刘少奇陈伯达等同志提出的“穷过渡”。但事实表明,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一种空想。由于这些意向影响了前台领导的政策,所以造成了三年经济困难。

只要有不同所有制部门存在,在这些部门之间就必然存在市场经济或说商品经济因关系。计划经济时代,表面看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价格都是国家制定的,但这种价格的制定必须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因此A率就不可能是1。当然,在市场经济规律许可的条件下,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是可能的。其实,这个时候国家确实进行了这样的调整。这种调整就是通过定价把A率调低了(相比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A率)。而且,当时的口号是消灭三大差别,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进行,A率会越调越低直至调成1,这个时候城乡差别就消失了,农村就会建立起全民所有制。

值得注意的是,80年代初期粮食价格的提高,正是国家通过定价手段,再次调低了A率。这本来是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进行所应该做的工作。只是当时的这项工作是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的,因此A率调整得过快,这也造成了当时的经济困难,青藏铁路,运十等等诸多大型项目纷纷下马,科研投入大幅度减少,造成了“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现象。从经济角度说,这一次经济困难和三年经济困难的原因是一致的,就是违反了经济规律,把A率调整的过低了。

如以上所说,毛泽东计划经济时代,相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A率是被调低了的,在80年代初期,A率再次调低。而85年以后,随着计划经济的逐步废除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A率必然要回复到他本来的数值。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到,1978年城乡收入之比是2.6:1,而2004年城乡收入是3.2:1。而且城乡差距还在不断的扩大,按照目前的情况发展下去的话,2020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会扩大为4.9:1,这是史无前例的(林毅夫:职业教育对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同时,《暸望》周刊数据表明,85年城乡居民收入为1.8:1,这些数据印证了本段前面的推断。


总结上文的结论:由于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是不同的所有制,这种所有制的差别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不能马上被消除;他们之间是商品经济的关系,产品的定价不能违背商品经济或说市场经济规律。这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存在剪刀差的原因。另外,在这样的条件下,虽然产品的定价不能违背商品经济或说市场经济规律,但可以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毛泽东时代通过定价手段调低了A率,因此城乡差别小于市场经济条件下,80年代初期通过同样的方法再次调低了A率,城乡差别降至最低,但随着计划经济的逐步废除,A率恢复了本来的数值,城乡差别重新扩大,且这种扩大仍在继续。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工农业的剪刀差来源于何处的问题。对于一次工农业产品交换来说,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工业部门用自己的产品和农业部门的部分产品进行了一次等价值交换,其二部分则是工业部门白拿走了农业部门所剩余的部分产品,这部分剩余产品,也就是所谓剪刀差,这种剪刀差来源于何处呢?就是解放前地主富农对贫下中农剥削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解放以后对解放前农村分配制度的改革是这样的:把之前地主富农的剥削一分为三,一部分作为剪刀差由国家拿走,一部分留给集体,另一部分分给农民。在这样的改革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贫下中农当然是得了实惠的,这也造成了计划经济时代人口的飞涨,没有农村绝大多数人口生活质量的改善,这是不可能的。当然,对于地主富农来说,自然是吃了亏的。正由于他们的剥削所得被国家、集体、贫下中农瓜分,所以他们最仇视国家,具体地说就是剪刀差;最仇视集体,疯狂诋毁人民公社制度;最仇视贫下中农,疯狂攻击农民领袖李自成。

另外,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剪刀差”的概念来自于前苏联学术界,而不是来自于帝国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攻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需要没有常识的人自己去学习的。最后需要说明,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补贴和剪刀差是两码事。关于这个问题,是可以单写一贴专门阐述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