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公社走过的道路

火烧 2007-06-05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这首诗纪念巴黎公社的奋斗历程,展现其对世界工人阶级的深远影响。作为无产阶级战歌,它象征着革命精神与斗争道路,是鲍狄埃诗歌中的重要篇章。

公社走过的道路

——给公社委员艾杜阿•瓦扬

文□欧仁•鲍狄埃﹙法﹚

  一八七一年五月廿八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在反革命的围剿中失败,结束了她短暂而光辉的七十二天生命。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Eugene Edine Pottier﹚在流亡中写下了长诗《国际》,后由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Pierre Degeyter﹚配曲,成为传唱世界的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战歌。虽然“鲍狄埃是在贫困中死去的。但是,他在自己的身后留下了一个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真正的纪念碑。他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列宁,《欧仁•鲍狄埃》﹚此诗可谓巴黎公社的直接产儿,却不是鲍狄埃专为纪念公社而写的作品。以下选录的《公社走过的道路》,是鲍狄埃歌颂公社的著名诗作之一,大约写于一八八○年前后。诗中回忆了公社的战斗历程与成就—这首先是公社自己的道路—但公社所开辟的道路并不仅仅是自己的,它还更是世界工人阶级所要一同追随前进的。于是一八七一年的失败指引了胜利的一九一七年,再次造成了划时代的转变,闪现了人类离开史前时代的曙光。这首诗的中文版在一九六一年首先译出,当时的译名是《巴黎公社走过这条路》,发表于同年三月十九日的《人民日报》第七版,同版并有萧三的诗评,《公社的歌声响遍全世界——漫谈巴黎公社的诗歌》。一九七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重新组译,以《公社走过的道路》为名,收录于该社出版的《鲍狄埃诗选》,并于同年的四月八日,重新发表于《人民日报》第三版。上述两种译文的译者均不详,这里的译文与注释则选用一九七三年的版本。今年﹙二○○六年﹚适逢巴黎公社诞生一三五周年﹙三月十八日﹚与鲍狄埃诞生一七○周年﹙十月四日﹚,仅以鲍狄埃的这首诗,纪念公社以及这位革命诗人。

公社走过的道路

——给公社委员艾杜阿•瓦扬﹙注一﹚

  公社使巴黎感到骄傲,

  像一声震天动地的惊雷;

  彷佛就是昨天的事情:

  惊惶的世界还闻到火药味。

  失败者正在等待报仇的时机,

  弗拉加斯﹑伏都尔﹑洛月拉之徒,﹙注二﹚

  他们的地位从此摇摇欲坠……

  公社走过这条道路!

  

  战斗曾掀起铺路的石头,

  多少战士曾英勇牺牲;

  平等用它巨大的铁犁,

  初次在田野里深耕……

  敌人进行了大屠杀,

  但哪里鲜血染红了泥土,

  哪里就有种子发芽……

  公社走过这条道路!

  

  公社痛恨那个虚假的大人物,﹙注三﹚

  他站在旺多姆圆柱的顶上,

  他使人类蒙受奇耻大辱,

  他象征着对外武力扩张。

  阿提拉的拙劣模仿者,﹙注四﹚

  轻轻一推就粉身碎骨……

  任凭沙文之流﹙注五﹚

  忿怒叫嚣,公社走过这条道路!

  

  我们想起土伊勒里宫﹙注六﹚,

  十二月﹙注七﹚钻进了一个杀人凶犯。

  他荒唐透顶,把这座宫殿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妓院。

  在那贪污腐化成风的年代,

  他的荒淫无耻的勾当不可胜数。

  我们终于烧毁了这座宫殿……

  公社走过这条道路!

  

  不论美国或者古老的欧洲,

  劳动者都在召开代表大会,

  科学拿起了刨子工作,

  铁锤不停地把进步锻造。

  未来在阳光照耀下成长,

  没有国界能把他们挡住:

  全世界人民只有一个纲领……

  公社走过这条道路!

  

  代表大会庄严地宣告:

  “铁路和运河,

  矿山和土地,

  电报﹑汽船﹑工厂,一切生产工具,

  所有权应当掌握在我们手里!

  为了建立大规模生产,

  社会必须占有这些财富,

  我们要消灭游手好闲的阶级……”

  公社走过这条道路!

  

  我们的头脑接受了光明,

  劳动人民变得更伟大;

  无论在工场,还是在茅屋,

  他们更加优秀,更有文化。

  “光明的日子!终于来到眼前!”

  在破烂的房子里人们齐声高呼,

  这就是他们日夜盼望的红旗!

  公社走过这条道路!

  注 释:

  注一:艾杜阿.瓦扬﹙一八四○——一九一五﹚,巴黎公社委员。

  注二:弗拉加斯是法国浪漫派作家戈底叶﹙一八一一——一八七二﹚的小说《弗拉加斯上尉》﹙一八六三年﹚的主人公,这里把他作为军阀的化身。伏都尔是一个残酷的地主。洛月拉是反动的耶稣会的创始人。

  注三:旺多姆圆柱是竖立在巴黎市中心旺多姆广场上的铜柱,顶上有拿破仑第一的立像。这是拿破仑第一为了炫耀他侵略战争的胜利,用缴获的一千二百门大炮铸成的,所以又称为“凯旋柱”。巴黎公社成立后,于一八七一年四月十二日通过法令,决定拆毁旺多姆圆柱,指出它是“野蛮行为的纪念物”。五月十六日旺多姆圆柱被拆除。

  注四:阿提拉﹙四五三年死﹚,匈奴族的首领。在阿提拉时代,匈奴部落联盟极为强盛。阿提拉曾率领匈奴人蹂躏高卢和意大利。这里“阿提拉的拙劣模仿者”是指拿破仑第一。

  注五:沙文是一个狂热地拥护拿破仑第一的侵略扩张政策的法国士兵。以后沙文一词就成为资产阶级侵略性的民族主义者的代名词。

  注六:土伊勒里宫是十六世纪法国封建王朝在巴黎建筑的王宫。后来,成为法国历代皇帝和国王的王宫。一八七一年在凡尔赛军队和巴黎公社作战时被焚毁。

  注七:一八五一年十二月一日夜间,当时任总统的路易.波拿巴举行政变,指使军队占领了巴黎所有的重要战略据点。政变之后,路易.波拿巴搬进了土伊勒里宫。一八五二年他又自封为拿破仑第三,法国历史上开始了“第二帝国”时期。第二帝国对内残酷地镇压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对外实行侵略扩张政策,以实现反动的资产阶级上层份子的要求。

“巴黎公社”简介

  巴黎公社﹙La Commune de Paris﹚是一八七一年法国大革命中无产阶级建立的工人革命政府,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成立于一八七一年三月十八日﹙正式成立的日期为同年的三月廿六日﹚,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失败于一八七一年五月廿八日,历时七十二天。

  导致巴黎公社起义的直接原因是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惨败。一八七○年九月二日,被围困在色当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下令投降,第二帝国也就随着皇帝的投降而崩溃。九月四日,巴黎爆发革命,宣布成立第三共和国。由资产阶级共和派和奥尔良派份子组成的新政府,称为“国防政府”。普鲁士并不满足于皇帝的投降,继续大举进攻法国。九月十九日,普军包围巴黎。为了保卫巴黎,巴黎工人阶级建立了一百九十四个营的国民自卫军,人数达三十万人,由工人选举产生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这是一支与国防政府对立的政治力量。

  国防政府的首脑梯也尔曾经参与过镇压一八四八年巴黎六月起义,而当年起义的幸存者大多参加了巴黎的工人武装。一八七一年三月十八日凌晨,梯也尔派政府军偷袭了蒙马特尔高地,企图一举夺取国民自卫军集中在那里的大炮。巴黎工人随即发动起义,内战爆发了。仅仅一天,工人就占领了市政厅。梯也尔政府逃往巴黎城郊的凡尔赛宫。

  三月廿六日,巴黎人民进行投票,选举产生了工人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公社由普选产生的巴黎各区代表组成。三月廿八日,巴黎公社正式成立。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军队;新建立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机构,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由工人团体管理,严禁苛扣工人工资。公社还规定工作人员薪水最高不得超过工人最高工资,不受群众信任的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撤换。

  迁往凡尔赛的梯也尔政府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来对付巴黎公社。但公社却没有乘胜追击。由于巴黎被围困,公社与外地的联系很困难。为了夺回巴黎,五月十日梯也尔与普鲁士签订了《法兰克福和约》。普鲁士答应放回十万名法国战俘,并同意凡尔赛军通过普军阵地去进攻巴黎。五月廿日,梯也尔发动了对巴黎的总攻。五月廿一日,凡尔赛军在内部策应下攻入巴黎,开始了称为五月流血周的大屠杀。

  五月廿三日,政府军通过普鲁士军队的防线攻陷蒙马特尔高地。当天晚上面临失败的公社政权下令纵火烧毁巴黎。在当天和次日被烧毁的建筑包括波旁王朝和第二帝国的王宫杜伊勒里宫和与其相连的罗浮宫﹙部分被毁﹚﹑法国参议院﹑内政部﹑财政部﹑司法部﹑王宫﹙Le Palais Royal﹚﹑巴黎市政厅﹑圣马丁门歌剧院,同时开始枪杀人质。

  五月廿四日,已完全焚毁的巴黎市政厅被攻下,巴黎公社的主要成员德勒克吕兹牺牲,瓦尔兰被捕。五月廿七日,五千名政府军围攻退守在巴黎东北的拉雪兹神甫公墓的最后两百名公社战士,最后这些战士在墓地的一堵墙边全部牺牲。五月廿八日,公社失败。国防政府随后对公社社员进行了镇压。未经审判的处决延续了一个多月,据估计约有二万人未经审讯就被枪杀,加上在战斗中的死者,公社方面死亡者约为三万多人,被逮捕﹑监禁者约为五万人,流放﹑驱逐到法属太平洋岛屿的约七千人。一八八九年,法国政府对公社社员实行了大赦。

  巴黎公社主要领导人:

  瓦尔兰 布朗基 德勒克吕兹 杜瓦尔 弗兰克尔 欧仁•鲍狄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