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张超《当代中国大陆自由文学评述》
砍张超《当代中国大陆自由文学评述》
——覆某网友之帖
吴季
说明:这篇是典型的自由派文人之作,有说对的地方,但也充斥着偏见
我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北岛《宣告》
【吴季注: 文章拿这句作引言。那就先说说谈谈北岛老哥。现在的北岛,虽然仍是诗人或文人的底色,但至少在“意识”层面往“新左派”方向走了。简单地说,他见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略一段。可参看俺的《摘录和随感:北岛〈时间的玫瑰〉》http://tw.netsh.com/eden/bbs/713969/html/table_16750362.html)】
1949年7月的北京……这次会议的召开和随后新中国的成立,是赵树理战胜了梁实秋,是大一统摧毁了独立思考,是政治压倒了文学。
【吴季注: 这一段,包括前前后后,虽有线性叙述,但完全没有跟现实环境结合起来谈论。一般来说,自由派的论述都有这个问题:从道德和原则始,到道德为止;但不深究发展的动力问题。比如,造成“党领导一切”的原因(或现实基础)是什么?
梁实秋被“战胜”有什么大不了的,或值得“鸣冤”的。老梁有学问是真的,不过,就他拿自己的经历教育劳动阶级一步一步向上爬,这就很够鲁迅同志给予“资本家的乏走狗”之称了。即使撇开论战中不可避免的尖刻之语,道理本身就是如此——也就是为等级社会辩护,当然,老梁也像多半的自由派一样有时会骂一骂“为富不仁”的“坏现象”。完全看不出来老梁同志的“自由主义”能给劳动阶级什么启示。】
1949年7月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中共党内文艺的最高具体负责人用斩钉截铁、不容置喙的语气宣布:「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那些不主动屈服于中共的自由作家群体则根本无缘参加这场中共的文艺大联欢。
【吴季注: 这个“大联欢”本来就不可能存在。既要“不主动屈服”,又(下意识地)梦想“应该”有“大联欢”,这真是奇怪。作者后面还引用朱学勤的话说:「鲁迅在个人主义的伦理方面,跟自由主义吻合得比较多一些……但并不是彻底的自由主义者,不然,他不会加入左联……」也就是说,在国统区,或者在自由主义知识份子眼里,鲁迅如果真是“彻底的自由主义者”,那他就不应该加入左联(同左翼文学的“大联欢”)。可是这会儿又为“自由作家”没法加入“大联欢”而叽哩呱啦。这是什么脑子来的?】
胡适跑到了台湾继续他的自由民主事业。胡风进行了艰难的抗争,无奈「秀才遇到兵」失败了。的确,1949年以后我们很难在公开场合和正式报刊上读到自由文学家的作品了。……
【吴季注: 为什么张超同志不顺便也提一提:在台湾蒋政权下,从鲁迅到马克思的书都是禁书呢?在台湾,固然可以读到一些“自由文学家”和更多的御用文人的作品,但同样读不到他们的敌人的作品……】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促进了几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学类型的诞生。就其主题和风格而言,较早的有「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何谓「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显而易见,它们都是针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和专制主义带给人们的痛苦而言的。……
【吴季注: “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事实上是被新上任的当权者所鼓励的。它并不触及更深刻的问题,事实上,这些作者后来大多得到好处,爬得很高了。自然,当下社会的“伤痕”对他们来说隔膜得很。我举个更明白的例子,当年写下轰动一时的作品《苦恋》并被打压的诗人白桦(俺还看到过他更早年的“革命诗”哩),前些年俺又在某红色资本家自费出版上巨著的书内题字里遇见了他……这就是时代的缩影。】
章怡和……《往事不再如烟》。不仅如此,这部可能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当中,章怡和笔下的这些历史人物不仅传承了古代中国士大夫精神,而且还将这种精神在20世纪中国后半夜这个特殊的政治环境中实现了现代性的转变。这种现代性转变乃是中华民族反抗专制暴政、追求文明复兴的基础所在。
【吴季注: 许多稍具敏感的左派都会看到(但章怡和自己看不到,意识不到)就在章氏书中,当年那些高级知识份子享受了多高的待遇,生活又是多么奢侈腐朽(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这种腐朽)。他们是和党官僚一样的特权者……诚然,他们后来成了党争的牺牲品,但他们(以及现在的自由派知识份子)有足够的资格代表劳动人民发言吗?】
文学博士代迅在〈民粹主义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一文中指出:「乡村文学压倒城市文学,大众文学压倒精英文学,工农大众压倒知识份子,是现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重要特点,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集中表达了现代中国的民粹主义诉求」
【吴季注: 反动自由派的这一论点非常“重要”,它清楚地表明:一、自由派文人争取的自由正是“精英”自由,他们是反对“大众”的,不管是“工农大众”也好,“大众文学”也好……为什么俺们要跟着他们凑趣呢?二、他们把旧时代称为“民粹主义”思想盛行的时代,这个也够扯淡。当然,知识份子被压垮了,工农被动员起来搞“创作”。可是,工农的创作果然能传达他们自己的心声吗?难道他们所写的大多不一样是“遵命文学”?换言之,工农也要听命于党官僚,他们并没有从“民粹主义”中得到什么好处(相反,每天累死累活为官僚们搞积累)。自由派批判“民粹主义”,到底是虾米意思呢?是说:如果“极权主义”老大哥能够反过来,让“精英文学压倒大众文学,知识份子压倒工农大众”,这个世界就称了他们的意?后面还有一段话也很可怕:“我们发现,由于排斥了知识份子精英,鼓吹蒙昧与落后……”当然,吴季本人并没有要把知识份子乃至“精英”掐死的意思,可是,如果作者认为这些鸟人才代表“文明和进步”,工农大众则代表“蒙昧和落后”。唉,那没办法,我只能朝他们吐口痰:呸!】
在赵树理的眼中,党的目标和人民的目标本质上乃是一致的,他的文学就其目的性而言乃是为党的事业服务的。党给了据称代表了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赵树理文学以最高的荣耀「赵树理方向」。……即使意识到新生的国家种种不是之处,赵树理也仅仅将治国失误责任推卸给地方领导人,这种做法其实与中国古代社会那种「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传统如出一辙。于是,面对新时期的贪官,小说也完全没有想到用现代社会的法治程序来解决,只能寄希望于党中央的觉悟了。
【吴季注: 这一点已经够明白地表明:“党的目标和人民的目标”事实上是不一致的。赵树理响应党的号召,提倡深入生活。但他也苦于自己只能走马灯似的到各地调查了解,没能在任何地方呆得更久,结果,他最熟悉和拿手的仍然是早期农村生活及其语言。尽管如此,他还是看到了“地方领导人”的种种问题,甚至颇为尖刻地提出来。后来老赵也不得志了。】
极权主义政治著名的批评者乔治•奥威尔认为在现代社会里语言是掩盖真实的幕布,粉饰现实的工具,蛊惑民心的艺术。奥威尔所批评的正是现代社会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他认为现代性乃是个人自由的敌人之一。在一个现代性的社会中,奥威尔坚信自己必须拯救语言的堕落,永远保持独立性,在抵抗暴力和承担苦难的意义上的做一个永远的抗议者。29奥威尔也是这么做的。在他有限的半个世纪不到的生命历程中,参与过诸多政治革命,最后基于其对共产革命、乌托邦迷梦的反思,写了不朽的《一九八四》、《动物庄园》。
【吴季注: 嗯。关于奥威尔,是最典型的例证了:可以证明自由派知识份子脑壳里是一团浆糊。除了少数阶级嗅觉敏锐的老手之外,大部分自由主义者把奥威尔捧为“反极权”的自由知识份子的榜样,典型(就像他们常常会误认吴季是自由主义者一样)。他们故意不提奥威尔是个革命者,是个社会主义者呢?还是他们被资产阶级宣传机器洗过脑,根本不知道呢?这些自由派到处宣扬奥威尔“反极权”,却避而不谈他亲历西班牙内战后,真正感受到革命工农的力量、精神、行动,并“最终信仰了社会主义”。(参考: 黔进派:向奥威尔们致敬——读《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后记communismabc.googlepages.com/c102 )《动物庄园》尽管有一些缺点,但仍以寓言的形式表现了工农革命最后如何为少数官僚所掌控,甚至到最后(书的结尾),猪大哥们(也就是斯大林们)开始避开其他动物,跟别的农庄的“人”(也就是统治者,资产阶级)秘密谈判,并且学会了像“人”那样直立起身子来了(参考:寓言不能代替历史——评《动物庄园》http://communismabc.googlepages.com/c104作者:黔进派)。在此书的乌克兰版序言中,奥威尔声称:“对社会主义思想玷污最大的,莫过于相信俄罗斯是社会主义国家,相信即使不模仿,也一定要原谅其统治者的全部行为。因此在过去十年中,我一直相信,如果我们想复兴社会主义运动,戳穿苏联神话至关重要。”(参看乔治•奥威尔《向加泰罗尼亚致敬》第五章http://www.wyzxwyzx.com/shudian/ShowArticle.asp?ArticleID=7606)至于《一九八四》的场景,正是那个令人窒息的英国社会,而不是虚构的“乌托邦”(参考资本暴政下的极权鬼影——漫谈《一九八四》http://communismabc.googlepages.com/1984作者:黔进派)。
还有很多,我不想再批判了。需要说明一点,作者只从知识份子(作家)的角度去喊冤,去批判,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尤其是自由派知识份子,认为官僚只是针对自由派进行打压甚至消灭,由此把所有的光环都戴到自己头上去了,他们的地位高了处境好了,就一切都好。这只是在期待自己成为新的统治精英,只是拿官僚的黑脸来映衬自己的灰脸罢了。我们必须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上看待问题。争取自由、民主,这当然!但不是为了换上这些精英来统治我们。我们既反对官僚专劳动人民的政,也反对资本专工人的政。我们的目标是劳动者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当然,这需要巨大的社会变革,而变革的力量,不是靠少数知识份子的呼吁和“自由主义精神”,而是靠觉悟了的劳动人民自己的行动。在当代社会,主要靠的就是工人阶级(打工者)。】
附:在权力夹缝中追求人的尊严──当代中国大陆自由文学评述(作者:张超)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612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