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总理七旬 光阴八载——聆听纪东少将讲述总理晚年

火烧 2007-04-27 00:00:00 历史视野 1033
纪东少将回忆周恩来晚年工作日常,讲述总理七旬至七十六岁间的工作与生活细节,包括台历记录、深夜工作、饮食习惯及与邓颖超的互动,展现总理超负荷工作状态。

总理七旬 光阴八载

——聆听纪东少将讲述总理晚年

苏延芳

  纪东少将,周总理最后八年的秘书(1968年至1976年)。

  1968年8月15日,25岁的纪东来到了中南海西花厅,当时周总理70岁。

  在文革期间,除了李先念副总理仍主持工作,其他副总理难以正常工作,周总理的工作非常繁忙。当时总理办公室的秘书也从200多人锐减到两人,周总理曾说:“我身边有两个秘书,一文一武。”“文秘书”是钱嘉东,主管外交和宣传,“武秘书”就是纪东少将,主管内政和军事。

  2006年12月9日纪东少校在清华大学做报告,他说:“周恩来的领导力和领导艺术”这个题目对于我来说太大了,我就从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一些小事讲起吧。63岁的老人在台上站着,激情洋溢地讲了两个多小时,当他回忆起那些往事,他仍然是总理、邓大姐、钱秘书眼中的“小纪”,宛如回到25岁光景。

  正是这“小纪当年”的时空交错,斗转星移,物是人渐。2006年1月8日是周总理逝世30周年,让我们一同缅怀。

  总理的一天

  作为出生在八十年代的“80后”,作为一个还没有走出校门的青年,总理的工作和生活遥如天上明月,而纪东少将讲述的点滴故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七十年代,带到了总理身边:

  从1950年到1977年,有26本台历记录着周总理的工作日程。周总理属于夜猫子型,一般早上八点才睡,中午十二点或下午两点醒来,在洗漱的时候开始工作,听取秘书的汇报,下达指示。所以纪东少校总结到:总理的工作从卫生间开始。

  1974年3月26日,周总理工作23小时,而这样的日子也并不是特殊的。当天总理下午三点起床,之后会见坦桑尼亚总统,晚上和坦桑尼亚总统会餐,夜里两点半听取民航总局的汇报,早上七点去钓鱼台,十一点迎接西哈努亲王,下午两点入睡。当时,周总理76岁,身患癌症。

  周总理的早餐是牛奶冲鸡蛋(豆浆冲鸡蛋),加黄油或果酱的面包,午饭和晚饭都说不准几点吃,在哪里吃。有时,几乎没有吃饭的时间,工作人员给周总理准备一小份花生米,在讲话时吃几粒。后来,炊事员给他准备加肉末和青菜的粥,是营养较好的食物。

  天津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有个斜面的小桌,周总理在床上批阅文件时用的,这个小桌让总理在床上看材料更轻松些,但工作人员也发现,有了小桌后,总理的睡眠时间更少了。纪念馆还有周恩来和邓颖超之间的小条、信、函的资料,因为总理超强度工作,邓颖超也很少见到他,所以常常托卫士、医生和秘书帮忙带话给总理。周总理严肃对待自己,认真对待工作,真诚对待别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辛勤工作。

  总理教我怎么样当秘书

  纪东少将说,他在总理身边的八年,影响了他一辈子。周总理给秘书八个字“注意综合,反对分散”,周恩来当时任总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总书记,工作十分忙碌,思考问题全面、深入而实际。

  周总理说当好秘书有几个条件:广学博览;核查事实;多联系人;培养综合概括能力。周总理对二十四节气等了解很多,在东北早一天下霜大豆的产量就会减少几万顿,他一直从细微处关注着国计民生。周总理的办公室中,有很多工具书:《辞源》、《辞海》、《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还有华罗庚的《优选法》、《运筹学》,航空航天、水利相关的书籍。他对中国2000多个县的位置、概况了如指掌,说地图要“看、读、查”,在这样的反复使用中熟悉情况。

  913事件

  当年周总理73岁,事发后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连续工作50多个小时。9月12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起草第四届人大文件,8341部队报告说,林彪的飞机停在山海关机场。经系列调查,周总理给11个军区,29个省的负责人打电话,“庐山会议第一个发言的人带着自己的儿子跑了”,一直到嗓子沙哑。9月13日凌晨1点45分,林彪飞机坠毁,信息由蒙古外交部致电。9月14日,人民大会堂118室,周总理向毛主席汇报情况。

  总理最后的日子

  1972年5月查出膀胱癌,同年3次受批判。

  1974年6月1日,住院,带着两包待批复的文件。

  1974年9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做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他最后一次做报告,让秘书写3000字以内的稿件,确保在重病中可以完成报告。

  1976年1月8日逝世,共住院587天,14次手术,161次谈话,63次外事接待,40次会议,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

  身高一米七多的周总理,最后体重不到60斤。逝世后,遗体供解剖,后火化。

  纪东少将说:古语言“宰相肚子能撑船”,但周总理承纳的是中国的人民,中国的未来。周总理乳名大鸾,在他离开人世时,亦如凤凰涅磐。

  后记:

  有一个青年给纪东少校寄了一封信,写了一首诗表达对精神传承的担忧,纪东少校给青年回复了信件,也回应诗歌,其中“长江滚滚民心随,海棠望春春归回”尤其令人感慨。听纪少校说,海棠是中南海最多的花。风雨当年,今朝的海棠分外醒目。纪少校在讲座后,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这首诗。他苍劲有力的笔锋中,洋溢着对总理的思念,对青年和未来的信心。

  纪东少将说,他正在写一本关于总理的书,希望在2008年前能完成,在总理诞辰110周年前完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