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建私人银行还是劫贫济富
中行建私人银行还是劫贫济富
何必
提起银行,第一想到的恐怕是排大队,长时间等候…今天开业的私人银行却能让客户感觉到去银行是一种享受,不过您得有八百万的身价。古色古香的红木家具,枣红色的屏风,显得极尽豪华尊贵,让人乍一看倒像是进了一家高级会所。这种布置得像咖啡厅的会客室,就是银行工作人员为客户提供服务办理业务的地方。交易现金的柜台也和普通银行柜台不一样,被隔成这样一个个独立的小房间,目的是为了保护客户的隐私。这就是中国内地第一家私人银行,想成为这里的坐上宾就至少得有一百万美元,也就是八百万元人民币的身价。客户:“私人银行刚刚开业嘛,我觉得它会对客户有一个挑选,也期待着这个银行的服务能给一个崭新的感受吧。”根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私人银行比一般的VIP客户服务更上一个台阶,提供类似于管家的服务模式,还可以上门服务。无论是投资理财,咨询业务,甚至定机票、住酒店、听音乐会,工作人员都会尽量满足客户需求。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北京)总经理王磊:“一个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加上一个投资顾问专家再加上一个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助理,这三个人共同对一个客户进行专属的私密性的服务,不仅限于金融领域。”到记者截稿时,刚开业的私人银行今天只有一名客户签约,但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根据统计,当前在国内符合私人银行门槛,拥有八百万元资产的富豪共有32万人,因此作为中行战略合作伙伴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对于私人银行的前景十分看好。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亚太区总裁袁鲲涛:“我们现在觉得,每一年在中国私人银行的客户年资产率增长会有13%,这是比其他亚洲国家高很多的,所以这方面我们是挺乐观的。”袁鲲涛表示,私人银行在国外一直是由顶级的国际金融机构提供,因此门槛设为八百万元符合国际惯例。(字幕)如花旗银行的私人银行部需要100万美元;汇丰银行为100万美元;摩根大通为50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的门槛最高,不仅开户的最低限额为500万美元,还要求最低净资产2500万美元,并拥有1000万美元的流动资产。(2007年3月29日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
网上有关中国银行的段子是:“中国银行教您最新鉴别伪钞的方法:将钞票平铺在你自己胸前蹭一下,再蹭一下,使劲蹭几下,然后观察纸钞上的毛主席头像是否流口水,如流则是真钞!”
现在,中行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当中,率先成立了私人银行。这种在国际上被认为是彻头彻尾为富人服务的金融服务,终于在中国粉墨登场了。
再过两天的4月1日,外资银行就可以在中国大陆办理人民币业务了,也就与中国国内的银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对于崇洋媚外甚至卖国求荣心态异常浓烈的我们来说,对此是何等欢欣鼓舞欢呼雀跃。而面对汹汹而来的外资银行,争夺高端客户的战役早就打响。
其实,在外资银行还不准许染指人民币义务时,他们已经将在中国大陆的绝大多数外资企业的金融服务抢到麾下,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国内银行在如此局面下节节败退,已经被坊间称作全面失守。
现在,中行与外资进行战略合作,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对于去年底到现在股市出现的发疯,人们也注意到主要是银行类股票的作用。其中,中行、工行作为大盘重仓股,对股市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也正因此,为了摆脱中国股市对银行业股票的过分以来,人们都在探讨着股市中非银行股的区分,并关注中国股市如何才能避免整体被银行表现的决定。
而且,除农行因为太多不确定因素外,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海外上市,引发了社会上对于国有资产贱卖的热议。
现如今,中行干脆将外资引为战略合作者,共同开发完全针对富人服务的私人银行业务。
银行嫌贫爱富,似乎未可厚非。但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并不是单纯是市场主体,作为国有企业,本身就带有鲜明的公共产品特性,以及浓厚的政策性。
可近来,媒体对于这类银行的所作所为的诟病越来越多。银行通过官商勾结,招徕各式各样的储蓄业务,什么交通罚款、代发工资、代收水电煤气费、代收固定和移动电话通讯费……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并且很多业务都形成了垄断经营。
不仅如此,这类银行还在“与国际接轨”的名义下,巧立名目收取名目繁多的费用,小额账户、银行卡、跨行查询、清点零钞……有统计显示,在与国际接轨的旗号下,银行收取的费用已经多达100余种,而且,有消息称,这堆破烂银行虎视眈眈摩拳擦掌拟议收费的其他项目,更是还有300多种。
可在银行拼命吸储、玩儿命收费的同时,他们的服务又怎么样了呢?
就在上周的3月22日和23日,该节目就做了有关在银行营业厅排队令人头疼不已的景象。
(3月22日)去银行办事,大家最头疼的就是等候的时间过长。原本只需要几分钟就办完了的业务,偏偏在银行要排上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队。(字幕 时间:早上八点半)按理说,既不卖国债又不卖基金,早上刚开门银行应该没什么人才对。可是您瞧,来银行办业务的人都快排出大门口了,记者粗略地数了一下,足足有50多人,就算工作人员效率高,每人只需一分钟,那也至少要排1个多小时的队。储户:“一开门还没开门呢,门口就等着人了,我和老伴一人坐一会儿,轮流排着呗。”“抓着票就赶紧去超市买东西去呗,等超市回来就差不多了,(记者:那要是排过了呢),排过了再重抓呗。”是不是早上来办业务的人太多了?记者决定中午再来试试。(字幕 时间:中午十二点)快到十二点了,记者换了一家银行试试。好家伙,竟然密密麻麻站了一屋子人。(记者:怎么这么多人啊?)银行工作人员:“这还算多,这算这几天里最少的了,中午得倒休吃饭,窗口少。”储户:“我就交一个牡丹卡的罚款,结果排了一中午,前面有三百多人,排了俩钟头,中午饭都没吃上。”排两个小时还算是短的。这张传真是一位热心观众给本栏目发来的某银行排号单,上面写着您排在第608号,在您前头有388人。还按每人一分钟算,这位观众朋友得排上6个多小时!储户:“6个小时!这哪儿是排队啊,这不成了到银行上班了吗?”(字幕 时间:下午五点二十)我们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赶在银行快下班的时候来。没想到排在记者前面的仍然有65人,这时离银行下班只剩下十分钟了,工作人员估计了一下,再排50分钟差不多就能轮到我们了。银行工作人员:“6点,怎么着6点也完了。但是5点半以后就只进不出了,你们就不能出去了。(记者:上厕所也不行?)反正我们这儿管得严,过号不侯。”记者三次进入银行,三次均因排队时间太长而不得不放弃。银行排队的现象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到底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彻底治理排队现状?本栏目明天将继续关注。
(23日)银行排队有多烦,很多人都深有体会。昨天本栏目播出关于银行排队的新闻之后,不少观众给我们发来短信支招。第一招:多开窗口。储户:“应该增添窗口,因为窗口太少,房子挺大挺豪华,但是真正办理业务的人很少。”“那人排的说实在的都恨不得排到门外头去了,他有三个窗口根本就不开,可是你看里面的工作人员也是在流动着的,要问的时候,他们为什么不干,人家说人家休息呢。”多开窗口真的能彻底解决银行排队问题吗?专门研究排队论的专家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图例)例如某银行网点一天营业8小时,尽管同时开放了8个窗口,但是每天排队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以该网点一天平均办理业务的人数1262人计算,每个客户平均等待时间为9分45秒,每个窗口平均排队24.87人。根据排队论模型计算,只需要再多开放一个窗口,平均等候时间就降低为5分钟,可以解决排队难的问题。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字,事实上,不可能要求任何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一天8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也就是说,即使银行多开了窗口,对于庞大的储户群来说,也只能算杯水车薪。有银行想出了第二招:把排号换成排队。这家储蓄所原本放置排号机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指示牌——“排队”了,而且是采用“挪屁股”的方式排队,当您把所有的座位都坐一遍之后,就能轮到您了。银行工作人员:“有的人拿了号就走了,再回来的时候就过了,别看上面写着‘过时不候’,净是回来打架的。”.“叫号太慢了。(记者:啊,排队快啊?)当然排队快了,没有叫号的时间了就。”可是储户并不这么认为。储户:“因为一直站在那儿等,你不能走开,所以我觉得不方便。”为了解决排队问题,建行曾经客户等候时间不超过3分钟的优质服务标准。工行也计划在今年拨出专向资金,再增加30个营业网点。更有一些热心观众和市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储户(字幕:延长工作时间):“5点下班还是早了点,要是能再延长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那就最好了。”储户(字幕:贵宾窗口与普通窗口分开):“我觉得贵宾窗口应该跟私人窗口分开来用,不要拿贵宾的窗口占用我们的个人帐户的窗口。”储户(字幕:开设单笔业务通道):“有的开了绿色通道的,凡是简单的可以在一个窗口取。”
……
所以嘛,那些必须要到银行营业厅办理业务的储户们,的确是死不死啊你!
就这堆烂银行的服务水平,现在又与时俱进弄出什么私人银行。原本,银行排队都到了这副模样,还要开辟出专区建立私人银行,很有趣吧。
其实,人们对现在银行营业厅里所谓的理财金(VIP)客户服务方式就存在越来越多的非议。由于这类客户只要到了营业厅,随时可以享受不排队的服务,并且可以挤占所有服务资源,招致那些在营业厅里排队很久却被这些VIP们不容分说加塞到前面的普通客户的抱怨甚至愤怒,处处表现出银行对于财富的馋涎欲滴和对穷人的轻蔑忽视。
现在,又出现了高于VIP们的私人银行,要对那些开户就100万美元的客户前呼后拥进行团队式单向服务。这也算是中国的银行们最真实的本色了。
巴拿夫叫嚷着:“重要!先生,什么也不算么?愚人的尊敬,孩童的惊奇,富人的艳羡,智者的蔑视。”(转引自司汤达《红与黑》第8页)西赛罗恶狠狠告戒周围“平民是都市的糟泊。”(转引自雨果《笑面人》第518页)
在中国社会,仇富心态是如何被培养起来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各式各样的国有、私营和外资企业作为社会组织所表现出来的对于财富的露骨贪婪的献媚和寡廉鲜耻的逢迎上。
萧灼基在一次演讲中介绍,根据国外的资料,中国内地拥有一千万美元以上的富人大概有24万人,即中国富裕阶层已经出现。与此同时,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每天收入低于一美元的赤贫户,中国尚有2.1亿。他说,中国贫富差距扩大不但连年恶化,而且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王未名给我发来了BBC相关内容。
2007年03月05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33北京时间 19:33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经济高速增长 弱势群体受困
学者点评
香港资深媒体工作者 丁望
中国经济增长迅速
刚发表的2006年经济统计公报,凸显中国大陆社会经济发展亮丽的一面: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超越二十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增长10.7%,远超出原预定的8%;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一万七千亿美元,增长超过23%,顺差接近一千八百亿美元;外汇储备突破一万亿美元。
差距仍很大
本届温家宝内阁的任期,是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在过去4年中,GDP年均增长10.3%,居全球前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均上升2.1%,去年为1.5%,距4%的警戒线尚远;增长率与CPI升幅之间的“漂移缺口”较大,显现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景观。 这虽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相背,却折射温内阁控制通胀得力。
中国大陆的经济规模(GDP)超过二万六千亿美元,仅次于美、日、德,列第四位;进出口贸易额居第三,外汇储备列首位。
尽管经济持续高增长,但国际之间、国内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甚大。去年的人均GDP,中国大陆约二千美元,与香港的二万五千、 台湾的一万六千美元,悬殊甚大。其它的比较数据,也显现中国大陆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如联合国2006年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中国大陆在177个国家和地区中居81位,而香港的排名却高居22位。
更不能忽略的国际差距,是中国大陆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导致资源利用率远低于先进工业国家。GDP的高增长,依赖煤、石油、电力、金属材料和水的高消耗;许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重复、低效益,加剧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恶化。
在国内,东西部、城乡、贫富的差距越来越大。经济高增长下的利益和财富转移,向权势阶层、富人阶层极度倾斜;贪官大肆敛财,富有阶层奢靡和炫耀财富,弱势群体贫困化,成为社会的一大特点。去年,领取救济金的城镇赤贫居民,达二千二百多万,比上年增六百万;按照官方低标准的贫困线,未得温饱和温饱不稳定的农民,超过五千七百万,如按联合国每天人均一美元的标准,贫困农民达一亿五千万之谱。三亿三千万农民的饮水不安全,重金属 污染的威胁大。
利益大倾斜
利益的大倾斜、各种差距的扩大,关乎制度弊端如城乡二元结构,也与“前朝”的政策偏失息息相关。
1995-2002的社会经济政策,有类似1958-1960毛泽东“大跃进”的错失:好大喜功,竞相攀比GDP和“政绩工程”,漠视民众疾苦、意愿、利益而劳民伤财,如《贞观政要》言:“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城镇化衍生的圈地运动,既使农民承受大量摊派,又有六千万人失去耕种的土地;以地生财的官吏和商人,则一夜暴富。
一些所谓改革,如许多国企的股份化,实际是由国企高管变相瓜分国有资产,导致大量职工失业,沦为社会边缘化的族群。
城市“医改”的不少项目,“变味”为医疗和药品价格狂升、草菅人命的敛财。 郑筱萸与药管系统的贪腐大案和各地的矿难弊案,暴露贪官恶吏奸商合流的狼群现象;在人性泯灭、狼性嚣张之下,民众的健康、利益乃至生命受到威胁。
经济持续高增长背后的脱序、乱序,也使弱势群体深受困扰。教育界滥收费用,药品、医疗、殡葬价格高昂,地方官与开发商哄抬房价,地方官府行政收费和罚款无度,食物和药品安全程度偏低,交通事故频仍,官方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太少,尤使他们感到无奈。
民本主义
民本主义政治家孔子强调“为政以德”,他说:“敬事而信,节用爱人。”以现代政治学的视角解读,执政为民就是要在认真为民 办实事中建立诚信,取信于民,节用经费和民力,情系民众。上述的官场腐败和狼群现象,却显现许多官府和官员的公信力危机,贪污浪费侵害民众利益。经济的持 续增长,如严重损害社会公平、道德和人的生命价值,必会积聚民怨。
胡锦涛和温家宝提出和谐社会论,无疑是正视经济高增长背后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公平,试图透过符合民众利益的改革和行政措施,缓和官民关系,但举步维艰。
中行以私人银行方式对处于垄断状态下服务资源的分配,更是彰显出中国社会的基本走向。如此劫贫济富的路数,必然成为未来更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当然啦,如此操作,距离彻底的和谐社会,也就越来越逼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