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要警惕经济学家的反垄断

火烧 2007-03-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经济学家对春运不涨价及垄断现象的误解,强调中国需结合国情看待垄断,追求社会公平而非单纯效率,同时批评西方经济学原理在中国的不适用性。

要警惕经济学家的反垄断 


顾可尾
 


近日两则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做客搜狐访谈时声称铁路春运票价不涨会“长命百岁”(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03/17/content_5858413.htm),二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文瑞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垄断不是贬义词(http://finance.jrj.com.cn/news/2007-03-12/000002052831.html)。这两条消息传递的言论,与热衷于反垄断的经济学家们截然相反,个中道理,耐人寻味。

对于“不符合市场经济原理”的春运不涨价,铁道部的王勇平是这样说的:“铁路部门今年春运实施票价不上浮,旨在为广大旅客尤其是农民工和学生,减少出行成本,而不仅仅是只算铁路一个部门的经济账。”确实,经济学家很难理解这说法,居然有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垄断!

但是这是事实,发生在中国的事实。因此,经济学家们在按西方的市场经济原理来处理中国的事情时,须得很小心了。这里要为食洋不化的经济学家们说几句话。按西方经济学原理,价格如果是由供需决定,可以有效配置资源。但是,经济学家们显然忽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经济运行的环境没有问题。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已经形成贫富两极分化的态势,此时从全社会来看,最重要的是公平而不是效率。铁路这个国有垄断部门,大义凛然顶住了经济学家们的诟病,站到比经济学家们更高的层面上,作出了春运不涨价的决定。依我看来,铁路这个垄断部门的眼光要比经济学家们更宽更远,不仅看到了效率还看到了公平,而经济学家们仍陷在他们所盲目崇拜的只讲效率不顾公平的所谓市场经济原理的狭小眼界里。

春运不涨价这个令经济学有迷惑不解的中国现象,有三个意义。首先是对经济学家含糊不清的“反垄断”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其次是对经济学家们崇拜的所谓“原理”的一次无情的否定,第三,春运铁路不涨价以谋求社会公平,雄辩地说明了铁路这种国有资产及其垄断地位存在的必要性。

无独有偶。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文瑞则公然表示:“垄断不是贬义词,而应该看其代表了谁的利益。如果垄断体现了国家的利益,代表了人民的利益,那么就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垄断’”。

是的,在处理中国的垄断问题时,是不能按照西方来的书本上的说教行事的,我们看到,中国的垄断部门行事“怪异”,有些垄断部门没有定价权,铁路在求大于供的春运期间不提价,在油价超过45美元之时中石油还“缴纳石油特别收益金,以支持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所有这些现象都不符合经济学家们概念中的垄断,经济学家们于是语焉不详,我注意到,经济学家们反垄断,嚷来嚷去最像样的一个理由就是垄断部门的工资过高,而利用垄断把产量定位在一个小于完全竞争水平上以获得垄断利润这一反垄断的根本依据,由于在中国并不存在因此经济学家们矢口不提。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把垄断归于收入分配恶化的原因之一并以此为据要反垄断。

可是哪怕关于垄断部门的收入,中石油胡文瑞是这样说的:“据我所知,中石油内部工资并不高,我们是按照国资委规定来做的。那些总说石油系统工资高的人,他们调查了没有?到底高了多少?”据我所知,经济学家们并没有拿出有力的数据来说明垄断部门确实造成了中国的收入分配恶化。给人的印象是,经济学家们根据他们从国外找来的原理把中国的垄断说得一无是处,却根本拿不出事实来说明问题。事实是什么呢?“事实是去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都曾从国际上高价进口石油,加工后再低价卖给国内消费者”。这就是中国的垄断。这方面最大的讽剌是,作为垄断部门的铁路居然春运不涨价,而反垄断的经济学家则主张春运涨价,垄断部门放弃了利润的追逐而着眼于社会的和谐,而经济学家们则着眼于所谓的“市场经济原理”要求垄断部门涨价!仅从此例子就知道,我们要十分警惕经济学家们的反垄断。

中国的垄断,多属国有性质。经济学家们反垄断,到底如何反法,本人孤陋寡闻没有看到具体的主张,也许经济学家们只是嚷嚷而从来没有拿出具体的主张。但我要指出,决不能打着反垄断的旗号搞私有化,如果私有化了,铁路春运必涨价而且按“市场经济原理”注定是令人瞠目结舌的大涨价,而石油电力一类垄断产品的价格注定上涨,涨价的好处,则全归私人囊中,造成收入分配的再度恶化而破坏了社会的和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