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经济学家”是否会被淘汰出局
“主流经济学家”是否会被淘汰出局
3月10日上午10点10分,铁道大厦3层会议室,全国政协委员刘革新在讨论中扔出一个“炸弹”。“主流经济学家的判断已经证明不行了,需要有一个民间独立的机构和他们进行质询,还要淘汰一部分经济学家。”刘义愤填膺(3月11日《华夏时报》)。
这确实是一个重磅炸弹。我国主流经济学家诞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期间。应该说,这些经济学家在建立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进入21世纪后,一些问题突出地暴露出来了。国有企业改革中贱卖、鲸吞国有资产、资金的情况大量出现,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提出零价格卖掉国有企业的怪论。在分配中,扼杀活劳动的作用,大肆吹捧资本高于一切,资本应该得到所有回报。政府管的越少越好,不管最好,不要监管和宏观调控。完全否定国家计划,把市场经济吹捧为万能。主张一切产业都无须保护,高新技术和建设资金也完全或主要从外国引进,比较赞赏拉美国家的新自由主义发展路子。认为贫富越悬殊,效率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竭力推行西方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理论。中国社会随之出现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买房贵住房难等现实问题。一时,百姓意见很大,社会各种矛盾凸显。
实际上,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竭力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推行的市场经济理论,他们自己都没有搞清楚,比如:借鉴国外的住房市场化改革,却没有想到国外完善的保障性住房制度;借鉴西方国家的医疗市场化,却没有想到西方国家健全的医疗保险体制;盲目推行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却没有想到西方国家完善的助学贷款体系。也难怪,一辈子生在中国本土上的人都搞不懂中国的许多事情,何况在西方国家校门里读几年书回到中国摇身一变就成主流经济学家呢?
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前,虽然社会不断对主流经济学提出质疑,所谓的草根阶层也不断进行抨击,但是,把持话语权的主流经济学们仍然坚持自己的“真理”,我自岿然不动。然而,这次金融危机却事实胜于雄辩的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所谓的“真理”击了个粉碎。
金融危机再次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绝不是万能的,自由市场经济固有的周期性危机是不能克服的,只是爆发的时间和周期长短而已,而每次危机的发生对生产力造成巨大破坏,对经济造成极大危害。同时,也告诉我们并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不好,主要是我们计划不好。如果我们能够准确计算出总需求和总供给,那将既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也不会发生生产过剩,生产力效率将是最高的。主要是我们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有限,而不能准确做好计划而已,并不是计划经济本身有问题。需要强调的是,计划经济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绝不是乌托邦,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发展,我们的认知能力将会大大提高,总有一天会实现这个目标。这是这次金融危机后,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热销的原因。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我承认我们是失败的。我在内部开会的时候,就说了很多伤人的话,我们重犯了98年就犯过的错误。”代表们一针见血:“我们实际很多的学者都是教科书思维,照本宣科。都没有深入实际。都是摸着领导的脾气做研究。”还有一点就是,照搬和盲目吹捧西方经济学那一套。全国政协委员邓伟说了这样一个故事。“3年之前,一位非经济学家的哲学届人士向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要警惕2008年的经济危机,特别要警惕美国;巴菲特当时也跟我说,我现在已经不再做任何投资了。”
政府决策单纯指望官办的研究机构,可能会出现偏差。多位委员建议“加大力度扶持民间的研究机构,并且着力畅通民间机构和决策层的沟通渠道。”这个建议,笔者认为可行和必要。
中国的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如果不能与时俱进,被淘汰是早晚的事情。同时,金融危机后,真正给中国经济理论研究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新课题。过去照搬西方、学习美国,现在西方犯了大错、美国老师的经济理论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再学习西方特别是美国那一套显然行不通。中国今后怎么办的问题提了出来。创出一条摆脱任何条条框框和现成模式,探索一条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已经摆在中国经济学家的面前。但愿,下一个经济学诺贝尔奖诞生在中国。(余丰慧)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