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茨:美国私有化实践的失败
文章分析美国私有化实践的失败,指出公有制企业能实现非利润最大化目标,促进长期稳定发展。同时批判私有化理论,强调产权保护并非私有化成功关键,揭示私有化带来的腐败、不平等及经济问题。
打破私有化万能的神话
[美]大卫•科茨 张文红编译
2006年11月13~14日,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和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共同主办的“所有制和产权: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文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经济与合作研究系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大卫•科茨教授向会议提交的论文。文章批判了私有化万能论神话,并认为,公有制企业成分比较大的经济一般可以获得长期、稳定发展,国家能维持统一,社会收入差距也较小,因为公有制企业能以非利润最大化的社会长远计划为目标。
所有制和产权是当今世界热点争论中的主题。很多经济学家——在美国、欧洲,甚至在中国——声称只有私有制企业才可以带来有效率的经济。这个观点自1980年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很有影响力。在西方、在中欧和东欧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它为很多前公有企业的私有化提供了理由。在某些情况下,国际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者世界银行已经强制那些依赖这些组织的国家进行私有化。在另外一些情形下,私有化是由那些受到主张私有制优越性的经济学家影响的政府自动推行的。
但是,很多推行大规模私有化计划的国家并没有得到曾经许诺的利益。尤其是在俄罗斯和拉丁美洲.在大规模私有化的进程中,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随之而来。这些问题包括腐败、犯罪活动的增加、从过去的公有制企业中攫取财产、大量工人被解雇、不平等的增大以及私人企业令人失望的业绩。
这些问题导致两个相反的结论。一些人质疑私有制具有必然优越性这一基本论点是否正确。但最有影响的私有制提倡者提出了另外的论据来支持他们原来的主张。本文将在此利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来展现一些案例,说明对私有制的批评是正确的。
美国的公有制
美国的多数企业都有某种程度的私有制形式:个体的、合伙的或者更重要是大型企业的法人私有制形式。然而,从19世纪早期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开始,多种形式的公有制就已经存在,只是在少数情况下,与私人所有的企业结合在一起。直到今天,美国经济中还有多种类型的公有制企业存在。其中一些由联邦(国家)政府所有,一些由州或者地方政府所有。还有一些采取集体所有的形式。
美国目前由联邦政府拥有的企业很少(除了美国货币制造厂)。这是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浪潮的结果。过去.美国有一些政府控制的重要制造企业,如美国军工企业,它在二战后被私有化了,结果就是如今的价格大大高于产品成本,并以此从纳税者那里攫取利润。第二个例子来自于电力工业。大约在1980年前后,电力工业开始了一场缩小国家对经济干预范围的浪潮。其结果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1996年该州放松了对电力部门的调控,2001年初就出现了严重的电力短缺,造成市民、商人和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在美国经济的金融部门可以找到另一种形式的公有企业。储蓄银行(或者储蓄和贷款联合)是重要的一种类型,它由在银行中开设有账户的人(即银行客户)所拥有。二战后,储蓄银行在资助美国主要城市郊区建造新房的大潮中起了主要作用。这次住宅建设浪潮极大地改善了成千上万美国人的居住条件。包括很多工人阶级的家庭。同时,它是推动美国经济在战后几十年迅速发展的主要力量。那时。大部分私人商业银行对小额家庭购房信贷没有兴趣。
所以,现实看起来和只有私人所有的企业才能高效、有效果这个简单理论相冲突。
产权问题不是私有化的借口
私有化的提倡者最近坚持强调,私有化的任何问题都不是私人所有制优越性理论具有缺陷的结果,而是在某些国家缺乏有效产权的结果。俄罗斯是他们举出的主要例子。他们声称,俄罗斯私有化的失败是因为产权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强制推行,使得一些个人从公司中窃取财产而不是有效地经营它们。
但19世纪后期的美国司法系统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今天的俄罗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美国资本家新富,在追逐财富的过程中都是残酷无情的。他们每个人都有腐败的记录,如果对他们有利,他们会随时撕毁合同,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修建了跨越美国的铁路,盖起了现代化的炼油厂和高效率的钢铁厂。他们这么做,是因为通过这样的生产性投资,可以得到巨额利润。这是因为美国政府作为一个发展主义国家来运作,资助了强盗资本主义时期的铁路建设,并且提供了保护性的关税来对抗欧洲的进口货。这就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受保护的市场,使得生产性的投资能有巨额利润。相反,俄罗斯的新自由主义国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以鼓励生产性的投资,这就是那里的新私有企业的所有者主要是窃取资源,而不是投资于新的制造设备的真正原因。
所以,虽然安全的产权是值得追求的,但在决定经济业绩时它们并不是主要的因素。私有化经常是失败的,不是因为缺少对新所有者的产权保护,而是因为私有化的基本理论从一开始就有严重的错误。
公有制的潜在优势
公有制具有一些优势,它们既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中,也存在于拥有巨大市场经济成分的社会主义经济中。
首先,公有企业可以追求非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它可以追求由负责它的政府部门所制定的各种公共目标。例如,公有企业在经济衰退时期可以继续进行投资,而私人企业则会迅速地削减生产和投资。不用对贪求利润的股东负责,公有企业可以从长远角度考虑,认识到经济萧条终将结束,在衰退时期的投资是一个有益的政策,因为融资价格低廉并且有充足的过剩生产能力。
其次,公有制可以引导公有制银行只向生产性投资,而不向投机的意图发放贷款。可以要求公有制银行向那些还没有发展成熟但是从长远来看有成功潜力的新兴工业发放贷款。而私有制银行往往会向投机性的投资发放贷款,同时也会乐于向那些已经充分发展的工业,而不是向那些在将来有长期积极潜力的工业发放贷款。
此外,公有制企业倾向于提供长时间的有保障的工作。它们经常因此受到指责。然而,人们在生活中需要稳定。在我家乡的全部私有部门,目前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形式实际上废除了工作的保障,而这对劳动人民的安宁生活产生了非常有害的影响。
(《环球视野》摘自2007年3月1日《社会科学报》)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