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上面条清茶会议的秘密
我喜欢上了面条清茶会议
近五年来,笔者参加过多次各级别的学术研讨会和民间的思想碰头会,发现可以分如下类型:
其一,权威吃拿型会议。权威地位稳定后,基本是吃点老本,到处发表点陈词滥调。主要目的就是吃几顿美餐,显摆下身份,拿点红包。在听完领导讲话,代表讲话,部分大权威讲完话后,之后就是集体合影留念,之后就是酒足饭饱散去。完了就形成一本厚厚的只有自己看的论文集,向相关部门介绍成果。至于是什么成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参加了。只要大家都吃好了,拿走了,会议就成功,因为借此会议形成了会议利益共同体。
其二,游山玩水型会议。提交篇无关紧要的论文,主要是选择一个大家还没有去的地方开会,尤其是参观游览价值比较高的地方。一般在会议开幕式上是要给主办方面子的,毕竟人家管吃管住管玩,要认真听下所在地领导的致辞。当然参会的权威的面子要给些,人家掌管着各种基金分配,不能把人家撂下就溜,那太不礼貌,何况人家都是圈内明星,不掌握下明星的表现,回去也缺少吹嘘的资本。待到吃过午饭了,分会场了,那大家就自由了,15人一组的一般到个六七个,其他的就分散忙私活去了。大家关心的是伙食,最关心的是到哪去玩,要拍些照片才好,这是生活质量的标志。玩不好,那生活有啥意思。因此游山玩水会议现在基本成为学界主流。
其三,干部型会议。参会者有没有文章参会不重要,重要的是行政级别是什么。比如开个省级会,那参会怎么也需要个处级或副处,这样外来的和本地的才能水平相当。干部型学术会议,开得比较多,因为资金雄厚,大部分是财政拨款,而游山玩水型的基本是难得有出钱的主邀请。干部型的会议,一般不愁资金问题,所以干部经常飞机上、火车上办公。因为会多,干部型的学术会议,目前以会议为主,以学术为辅。干部型会议,一般是官官相互会议。只要上了处级了,再没有学术文章,也不愁没有课题经费什么的,大家总不能看到同志落后,需要互相帮助才是硬道理。
其四,面条会议。参加过几次面条会议,因为没有出资方,但大家又很想聚一起交流,为了能多交流会,主持人出资吃碗面条,维持会议多开个俩小时。面条会议,一般吃精神大餐为主,交流真问题,结交真同志。因此个人依据爱好不同,选择会议类型不一样。纪念毛主席116周年当日,有个干部型会议,因自己事先不知道,本以为提交论文会被通知参会呢,但直到会议结束也没有接到通知,因为职位级别不够。我还是比较庆幸的还好没去,否则八股讨论,官样哈哈,郁闷也把人郁闷够呛。临时参加了个面条会议,因为满怀着问题去思考的,所以大家抢着发表新见解,到会的多有收获。所以我决定以后多选择作东当面条会议主持人,享受精神大餐。
其五,杂交清茶会议。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职业,以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公共话题切入召集会议,这种会连面条都没有,比较好的是有可以不断续杯的清茶。参加了几次这样的会议,我发现这种会议虽然资金匮乏,但会议精神质量很高,还真能找到不少同志,有些好同志那好的程度,往往比游山型和干部型的水平高,我现在纳闷,为什么民间水平咋比“高级”学者和干部水平还高呢?才领悟老祖宗说的“道失求住野”。
如果党的、政府的会风、人大的、政协的、学者们的会风保持在面条和清茶水平,那会议一定会成功,成果一定是为人民服务的好成果。为了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常有必要弘扬面条会议、清茶会议。
思考到这,才理解为什么毛主席倡导向贫下中农学习,才理解群众路线是战无不胜的正确政治路线。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