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第二次改革:资改派最新动向,值得警惕与研究

火烧 2009-12-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7
《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发布,提出我国需启动第二次改革以适应发展型阶段变化,涉及消费主导、城市化、公共产品短缺、低碳经济及政府转型等五大特征,强调公平、消费、创新、绿色为核心关键词。
《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新书发布会现场

人民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李晓明) 12月28日下午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经济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该书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会上提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社会需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国社会发展阶段已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新阶段,但现行的体制创新与政策调整还不适应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未来30年为实现强国之路需要启动“第二次改革”。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卓元、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张占斌、中国经济出版社总编辑栾建民等出席发布会。

  迟福林指出,我国当前正面临第二次转型和改革的转折阶段。他认为,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改革实现了预期目标,由此使我国从生存型阶段开始全面进入发展型新阶段。发展型阶段的变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逼迫我国加快由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过渡,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转变。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二次“转型”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欧美等发展国家消费萎缩使中国“大进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终结,二是我国需求结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扩大内需已成为已成为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内在要求。第二次转型直接依赖于“第二次改革”。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第二次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成功与否,更关系到我国未来30年的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迟福林说:“我的观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我国实现未来30年的可持续发展,出路在于推进第二次改革。”

  迟福林提出第二次改革具有“五个时代特征”:即消费主导时代的转型与变革、城市化时代的转型与变革、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转型与变革、低碳经济时代的转型与变革和政府转型时代的转型与变革。他认为,第二次改革与第一次改革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第一次改革我国处于生存型阶段,解决温饱问题是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第二次改革我国开始进入到发展型的阶段,促进人的自身发展成为改革的主要挑战,基本目标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基础。第二次改革就其领域而言,不仅涉及到经济领域,也涉及到社会领域和和行政管理体制;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且也涉及到社会公共需求转型和政府转型。他将“第二次改革”的关键词概括为:公平、消费、创新、绿色。

  《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一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从后危机时代改革的历史机遇、发展型阶段的新特点以及消费主导时代、公共产品短缺时代和政府转型时代的改革特点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