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现代民主”观是统治阶级的民主观?
为什么说 孙寿惠 先生的“现代民主”观是统治阶级的民主观?
---同孙寿惠先生再商磋
田忠国
孙寿惠 先生在“再谈毛泽东的“直接的人民民主”问题”一文中这样说:
“我认为, 这种“大民主”实质上是领导发动的群众性革命的阶级斗争行为。在新的国家政权建立后,应当建设法制范围内的民主。新的国家政权既已确立,则说明作为阶级整体的敌人已经不复存在,还搞轰轰烈烈的阶级斗争性质的群众运动,——新的政权建立的初期几年搞还有些道理,而且越演越烈,这是与革命成功和新政权建立自身相矛盾的;已经作为个别存在的敌人,应当通过法律机关对其制裁和专政,因为法律机关就是代表人民对敌人进行专政的国家工具,让群众抛开法律机关而直接行使所谓的民主权力,只能会使得将民主权力的行使偏离正途,文化大革命中许多善良正直的人被摧残以及邪恶分子钻取了权力就是这种思维的结果。依照这种“直接的人民民主”的观点,还要国家专政机关干什么呢?还要人民代表大会干什么呢?”
孙 先生在“ 为什么说“大民主”是专制的一种特殊方式”一文中又说:
“我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亟需解决的几大理论问题》一文中指出,“‘大民主’是专制的一种特殊方式,决不是真正的民主方式。””
孙 先生的这种观点对不对呢?我在“毛泽东的民主观是世界上最彻底的民主政权观”一文中,以相对论的观点曾经这样写道:“离开劳动大众自己保护自己利益的民主都是伪民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而不是劳动大众的民主。 孙 先生的“现代民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毛泽东的“错误性”民主观是劳动大众的民主。所以,从统治阶级的角度说, 孙 先生的“现代民主”是正确的,毛泽东的民主观是错误的,但若从劳动大众的角度说,毛泽东“错误性”民主观是正确的,而 孙 先生的“现代民主”观则是错误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前,只有无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而且,无产阶级还处于自为阶级,而没有形成阶级的自觉。所以,无产阶级的力量是弱小的,即不可能形成无产阶级民主的价值秩序、价值机制,更不可能形成无产阶级民主的制度秩序,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国民党时代,不要说构建无产阶级民主的制度秩序,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有关书籍也在查禁之列,怎么可能构建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秩序?对于这一事实,我想 孙 先生不会否认吧?当然, 从孙 先生文章的价值逻辑中,已对我的这一观点进行了否定。但是,否定归否定,事实归事实,这是人类无法跨越的客观规律。国民党时代无法建立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就是建国后,从无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到民主价值秩序的形成,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序。
因为,思想是文化的萌芽,文化是价值秩序的呈现。
而制度秩序,则是在价值秩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的结果。无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建设是这样,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也是如此。不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是在无产阶级暴力反抗下逐渐形成的,是资产阶级被迫下的让步(如果不适当让就有被无产阶级消灭的危险性),无产阶级的民主则是无产阶级的主动探索。
无产阶级民主机制的核心,一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这是保持国家性质不被改变的根本所在。离开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就会由孙寿惠这样的先生当家作主,孙寿惠这样的先生一当家作主,就没有人民群众的当家作主权了。所以,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是无产阶级民主的核心。二是建立无产阶级民主的思想文化,因为,没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只有剥削阶级的思想文化,建立的就必然是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民主制度。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是形成无产阶级民主的价值机制、制度机制的基础。建立无产阶级民主的思想文化,就必然有个思想文化革命的过程。当然, 孙 先生认为不需要这个过程,但事实上,中国前三十年初步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民主的价值秩序、价值机制,又被剥削阶级的思想文化消灭了。 孙 先生统治阶级的民主观本身就说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其思想文化的革命是长期的,因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同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有一个长期斗争的过程。在这个斗争过程中,不是剥削阶级的思想文化战胜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就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战胜剥削阶级的思想文化,但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必将战胜剥削阶级的思想文化。这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三是无产阶级思想文化同剥削阶级的思想文化斗争过程,是两个阶级消长盛衰的过程。为了确保无产阶级政权的纯洁性和持续性,“造反有理、革命无罪”就成了无产阶级民主价值的必选项目,因为,取消“造反有理、革命无罪”,无产阶级政权一旦蜕变为剥削阶级的统治工具,劳动大众就失去了翻身做主人的民主工具。所以,民主永远都是工具,不是目的。因为,剥削阶级的民主,是剥削阶级实现剥削的工具,而无产阶级的民主,是保障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的工具。我们认为,毛泽东的民主观的三大层次,构成了无产阶级民主的系统闭环体系,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民主体系。
二、 孙寿惠 先生说“大民主”实质上是领导发动的群众性革命的阶级斗争行为, 孙 先生说对了,大众民主从本质上说,就是无产阶级共同意志同剥削阶级思想意志的斗争过程。但 孙 先生观点错误之处在于,他认为阶级斗争消失了。但事实上, 孙 先生“现代民主”思想,就是斗争无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斗争形式,就证明阶级斗争不仅没有熄灭,而且还在继续。 孙 先生所谓的阶级斗争消灭了,没有阶级斗争了,只不过是只允许剥削阶级的民主观斗争无产阶级的民主观,不允许无产阶级的民主观同剥削阶级的民主斗争而已。战争年代的阶级斗争,其表现形式为发武装斗争,和平年代的阶级斗争,其表现形式则是思想文化的斗争。
思想文化的斗争,是消除武装斗争的主要渠道。
思想文化的斗争,即是本阶级内部的斗争方式,也是同不同阶级的斗争方式,所以,我称思想文化斗争为和平式整合社会价值目标共识机制和共同意志的形成机制。这种机制即是保障劳动大众民主权利的需要,也是对剥削阶级思想的拯救,因为,和平式整合社会价值目标共识机制和共同意志的形成机制,就必然导致新的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生。剥削制度一是扼阻经济发展的制度机制,二是当阶级矛盾无法解决时,暴力斗争就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
暴力斗争虽然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但其负面效应却是影响经济发展。
或许,正是毛泽东认识到阶级斗争的两面性,他才决心为中国建构一个和平的阶级斗争机制,彻底解决剥削阶级复辟给中国人民带来的重大灾难。
三、 孙寿惠 先生还说:
“那么多的同患难共生死的战友,那么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党的干部,都是怀抱坚定的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从几十年的推翻反动阶级的枪林弹雨中过来的,怎么会刚建了国就都变为资产阶级了,成为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敌人了?经过领导中国革命几十年斗争胜利的历程,解放后的毛泽东,内心的“我就是正确的”这种意识有意无意地形成了,对异己之见则不高兴;随着建设的推进,暴露出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错误也必然越来越多,这样,他的主观主义与其他了解实情的领导者的分歧性冲突升级也就是必然的了。尤其是他将这众多的异己之见看作是阶级对立性质的政治问题后,又必然要强化专断,以保证“党的意志”和“无产阶级的意志”的实现,从而又导致党内民主生活的废置和破坏。”
从以上对 孙寿惠 先生的引文中,我们发现 孙 先生有一个可能他自己都无法解释的逻辑错误: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共同坚定的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所以, 孙 先生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没有剥削思想,不需要阶级斗争。在此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毛泽东的阶级斗争观,同 孙寿惠 先生的阶级斗争观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毛泽东的阶级斗争观,一是思想文化的斗争,二是通过思想文化的和平式阶级斗争,分清好坏、方向、路线,提升无产阶级队伍( 孙 先生所谓的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继续思想革命的能力,保持无产阶级领域思想上的纯洁性。 孙 先生的阶级斗观,一是武装斗争,二是武装斗争结束,阶级斗争消失,所以不同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也消失了。从逻辑上说, 孙 先生的阶级斗争观,是打天下、坐天下,而后只准自己斗争劳动大众,不准劳动大众同自己斗争的阶级斗观。说穿了就是从革命党到统治党的阶级斗争观。在从革命党到统治党的阶级斗争观指导下,建立 孙 先生所谓的“现代民主”制度。
我不知道 孙寿惠 先生是何许人(村野乡人,孤陋闻,还请 孙 先生原谅,也请 孙 先生不要以“你是党内即得利益者”批评我的观点,还是找个好的、与客观事实相符的理由批评的好),但 从孙 先生言必称马克思主义上看, 孙 先生大概是恢复剥削制度就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反对剥削压迫、消灭剥削压迫制度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者,也就是吴敬琏、高尚全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者。但是,不要说通晓马克思主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是假马克思主义者,就是稍具马克思主义常识的人,同样也能眼看出来,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宗旨就是消灭剥削制度。
我曾经说过,无私者定然热爱毛泽东的大众民主观,自私者必然否定毛泽东的大众民主观,为什么?原因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因为,无私者大众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他希望大众共同监督,批评有损他人和国家利益的社会现象,并与斗争,但对自私者来说,大众民主是个人追逐利益不可逾越的一道墙。
所以,我们认为,大众民主和思想文化的继续革命,是党和共和国的生命。
没有大众民主党和共和国必亡。中国六十年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最后,借白发渔樵先生的留言为本文结束语:
支持田忠国!举手之间拍掉一只没头苍蝇。
那个孙 先生的说法够逗的,说他是从古墓里钻出来的,可他还讲现代民主,说他是不识中国近代来历的外国人,可他还冠以中国人的姓名,说他是从月亮上掉下来的不知今夕何年的仙客,可那架式那腔调分明一个当下精英。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经天纬地,使中国起死回生,由弱到强。忽来一个 孙 先生,对毛泽东思想非也狭隘一番,可他对毛泽东思想的最基本的内容还不明白,劝 孙 先生别忙着当精英,还是先把一句中国老话闹明白了:盐打哪咸?醋打哪酸?
2009-12-26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