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呼吁给天才的“智能立方”颁发诺贝尔数学奖

火烧 2009-12-24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呼吁为天才儿童颁发诺贝尔数学奖,强调其在人口预测和计划生育方面的独特见解,指出老龄化问题及人口结构变化,引发对政策方向的深度思考。

“诺贝尔奖”没有设立数学项目,但是如果有这个奖项,我强烈建议,将其颁发给天才儿童------“智能立方”网友!

看看这位数学巨星的表演吧。

我就按nirendao的估计,“20-49岁的女性最多4000万”。可是我们知道,按空巢论的预测,2100年,中国大约有4.7亿,而18-64岁的劳动力大约有2.9亿老人约有1.1亿,那么0-17岁人口大约是0.7亿。】

=====上述蓝色字体是从哪里来的?从天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处来的!如果2100年的老人有1.1亿,即证明此时的老龄化只有23.4%(1.1/4.7)。然而,仅仅是到2045年,中国的老龄化就将达到29%!!!(参见《大国空巢》100--101页,附有详细计算)。

天才儿童是要告诉我们,自2045年后再坚持55年的计划生育,中国的老龄化将开始大幅度的减轻,原来计划生育是缓解老龄化社会的妙方.......看来,现在世界上大把的国家靠鼓励生育来解决老龄化,都是TM的胡扯!他们怎么不找天才儿童当狗头军师呢?

除了诺贝尔数学奖获得者,谁能计算的出来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结果?!

那么18-64岁的女性大概是多少呢?按照120:100的比例,那么就是说,2.9亿人中间有大约1.3亿女性。那么从18-64岁就可以划分为18-20,21-30,31-40,41-50,51-60,61-64,共47个年岁组,那么请问每个年龄组多少人呢?平均是276万。也就是说在270万左右。那么21-30,31-40,41-50三个十年组,就是270*30=8100万,怎么到了nirendao嘴里只有4000多万了?就算分步不平均,也不应该有这么大的误差吧。】

====此处,诺贝尔数学奖得主又一次展现了他有别于地球数学界的思维。

我已经说的非常清楚,到2100年,中国中位年龄至少55岁,即55岁以上和55岁以下的人口数量一样多。由于此时中国的平均寿命也就80来岁(按照10年增长1岁计算),也就意味着:如果按照年龄分组,年龄大的组人数将大大超过年轻的组。真要平均分,那也是55个年龄组的人数=20、30个年龄组的人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天才儿童就敢拿1.3亿的总数除以47个年龄组,然后再乘以组数,不考虑任何附加条件,就得出了最终结果!只有诺贝尔数学奖大师才敢用这种最简单的“平均分”方法来推测人口结构!

既然届时的中位年龄是55岁,那么,55岁以下的人有2.35亿(占50%)这是确凿无疑的。因此,即便是“平均分”,那么每个年龄组也只有435万人(2.35亿/54),考虑男女性比例120:100,则每个年龄段的女性为197万,因此“21-30,31-40,41-50三个十年组的女性合计为197*30=5910万人。注意!!!这仅仅是“平均分”,非常的不准确(即便如此,也不可能达到天才儿童所谓的8100万人!)。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5910万人是2100年“21-30,31-40,41-50三个十年组”的女性人数的最高上限!不可能比这个更高,因为计算这个数据的方法已经明显的放大了结果,完全不考虑年龄大的组人数要显然多于年轻组。

继续算,由于65岁以上的老人逾1.5亿(天才儿童如果再敢说只有1.1亿,就请您直接飞到日本当他们的老龄化解决国师,告诉他们用计划生育可以大幅度减轻老龄化!),老龄化程度是现在的4倍以上,假定届时的“21-30,31-40,41-50三个十年组的女性占总人口比例,是现在的1/3(反过来就是3倍,要是算1/4、4倍的话结果更低),那么,由于如今的“21-30,31-40,41-50三个十年组的女性,占总人口比重大约24%,也就是说2100年的“21-30,31-40,41-50三个十年组的女性,占总人口(4.7亿)大约为8%。4.7亿*8%=3760万人!

我说有4000多万,已经很乐观了。

当然,我完全可以按照诺贝尔奖得主的数据来推算-----2100年总人口4.7亿,老人1.1亿------这下您没有意见了吧?那么,彼时的老龄化也是现在的3倍,2100年“21-30,31-40,41-50三个十年组的女性占总人口比重,跟现在比较,对等减到1/3,占8%,结果照旧是4.7亿*8%=3760万人!我再放宽点,只减少到 1/2.5,占9.6%(计划生育居然还让年轻人比例相对提高了?!),那么,2100年“21-30,31-40,41-50三个十年组的女性也只有4500万人!

理论上限是5910万,实际乐观计算也只有4500万,为什么天才儿童能算出有“8100万人”?!因为在他那个星球上,计算兽口就是平均除的,丝毫不考虑老龄化、中位年龄等因素。

我们前面按空巢论者的逻辑进行了估计,“2.9亿人中间有大约1.3亿女性。那么从18-64岁就可以划分为18-20,21-30,31-40,41-50,51-60,61-64,共47个年岁组,那么请问每个年龄组多少人呢?平均是276万。也就是说在270万左右。”那么按照120:100,男性每个年岁将有320万人左右,18-21岁人口有多少呢?将有多少人可供挑选呢?320*4=1280万,请问nirendao,从中挑选200万人够不够?】

====诺贝尔大师在继续表演数学。继续用“平均除”来计算人口。继续向我们展示外星球的数学思维。

如前所述,按照2.35亿/54计算,0-54岁的每个年龄组平均为435万人,其中男性237万,18-21岁的男性撑死了仅有237*4=948万人!这就是理论上限。

我们还是先假定诺贝尔大师的“1.1亿64岁以上老人”是正确的。由于4.7亿总人口、55岁的中位年龄、男女性别比例等,意味着55-64岁的男性总数是6800万!(55-64岁总人口1.25亿=2.35-1.1)而按照诺贝尔大师上面的计算,55-64岁的男性人口应该是320*10=3200万,两者差了2倍以上!

首先,“1.1亿64岁老人”是诺贝尔大师的观点;其次,55岁的中位年龄、4.7亿的总人口就是当时的情况。那么无论怎么算,55-64岁的男性人口都不可能只有3200万。这也反证了,诺贝尔大师所谓的“男性每个年岁将有320万人左右以及相关的计算纯粹胡扯淡!如果55-64岁的男性超过6800万,意味着18-55岁的男性才多少(18-64的总人口2.9亿,男性1.58亿)?麻烦诺贝尔大师用你的“平均除”来计算一下18-21岁的男性人数。(注意哦,我这里是假定天才儿童的“1.1亿64岁老人”为真,才推算出后面一系列结果。)

问题的根源,在于天才儿童每次计算“平均数”的时候,都没有考虑“中位年龄55”,都简单的把这个年龄段统一加在了除数里面。事实上,由于年龄结构严重老化,此时的人口比例已经严重失调,再去简单的做除法,必然是严重失真。唯一能够比较准确的,就是在55岁的中位数下,显然55岁以下的人口是2.35亿(4.7/2),同时考虑男女性别比例,则55岁以下的男、女分别为1.28亿、1.07亿。这些都是相对准确的。

再往下计算,就必须考虑老化的因素,越是年轻的组,越要打折。简单的说,55岁以下,越靠近55的年龄组,人数越多,反之则越少。那么,无论是18-21岁的应征入伍年龄,还是25-35岁的黄金育龄,离55远还是近?!到底可能还有多少人?!不夸张的说,“平均除”后再打个六七折都不过分。

当然,诺贝尔数学奖大师是不需要会上述计算办法的。他的思维和推理已经到了地球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如同他的脸皮厚度一样,哪里是人类可以想象的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