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大汉民族主义是反动的

火烧 2009-12-18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指出大汉民族主义从社会主义历史观来看是反动的,强调民族融合与文化多样性,批判大汉族主义对民族分裂的促进作用。

大汉民族主义是反动的

夏夷呈阳

当下在中国网站上有不少提倡大汉民族主义的文章。我认为,从社会主义历史观的角度来看,这些观点大都是比较反动的。

首先,从历史事实的角度来看大汉民族主义是反动的。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所谓"纯种的"民族与"纯正的"民族文化。一般来说只有右翼份子才会这样看问题,如西方的各个新纳粹党,日本的神道教民族主义,也就是那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份子,等等。由于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即使是极端的大汉民族主义也不会反动到这种程度,这是与中国的国家属性有关系的。但是无论如何,大汉民族主义仍然是相对反动的。

毛泽东过去就批判过大汉族主义,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历史上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是次要的。至于种族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与殖民主义大范围兴起之前的古代,是不存在的。大汉民族主义经常指责游牧民族为滥杀无辜的野蛮人,然而汉族军队难道就没有进行过大屠杀么?孟子说:春秋无义战。那可都是最正统的华夏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再近一些来说,当年国民党的盛世才在新疆杀了多少人?事实上,滥杀无辜的军队往往都是代表大地主阶级的势力,无论是那个民族,而代表人民力量的军队,如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与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就更加能够做到"杀富不杀贫"。

还有中国的文化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完全纯正"的。除了来自印度的佛教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之外,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也对中国有过很多正面的影响,特别是在军事文化方面。鲜卑人的北魏朝的府兵制度,就是一种比汉族南朝的贵族化的部曲制度更加进步的军事制度。隋朝虽然推翻了鲜卑人的朝廷,但是隋唐的皇室中都有鲜卑族人的血液,隋唐更是继承了北朝的军事制度。隋唐的君主,不仅是汉族式的皇帝,同时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天可汗,唐朝是唯一一个能够控制整个蒙古地区的汉族王朝,这与在文化上游牧民族的贡献是分不开的。其实,所谓"胡汉混血",早在南北朝时代很久以前就发生了,战国时的赵武灵王就曾经"胡服骑射",并且占领了广大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地区。在斯拉夫诸语与突厥诸语中,"中国"就以"契丹"相称,可见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其次,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中国,而不仅仅是汉族的中国,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推崇大汉族主义很不合时宜,容易促进民族分裂。当然,中国是需要有一个民族文化上的主干,但是中国境内的大多数少数民族,以及历史上的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是基本上接受以汉文化为主导的文化体系的,有些还汉化程度非常的深。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强调"惟我独尊"式的大汉族主义,就显然是反动的了。

事实上,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看,推崇大汉族主义的那些人,往往都是右翼保守主义者,不少是反动的复古主义者,甚至是反共份子,并不是"古为今用"的批判式继承历史遗产。其中不少对中国其它少数民族心怀敌意,却对我国当代的不断扩大的贫富差别视而不见,或许在他们的眼里,"贫富差别",与所谓的"华夷之辨"一样,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