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谋杀未来?
计划生育遭到质疑的根据之一是:人口出生率低于2.1时,出生人口小于死亡人口,人口规模不断缩小,本民族人口比例占世界人口比例缩小,以至于最终“断子绝孙”。
“空巢论”者易富贤绘制的一张不同方案的中国人口总数显示:如果按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比例,人口是呈一条剧烈下滑的曲线下降:中国人口2025年为13亿,2050年约10亿,2075年7亿,2100年约5亿,2125年约3.5亿,2150年2亿,2175年1.5亿,2200年1亿。他们认为家庭即使是实行二胎生育,也不能防止人口规模不断下降的,因此必须停止计划生育。易富贤的图表显示,如果按2005年停止计划生育,那么在2060年左右降到13亿后,2200年人口降到12亿左右。也有人称计划生育为“亡国之策”,或称,“狂奔在崩溃之路上”。这就很可笑,空巢论一方面指责马尔萨斯等计划生育者在制造“末世论”,具有邪教性质,可自己却同样陷入“末世论”的泥沼。
事实是不是真像空巢论者说的那样,计划生育是在灭绝中华民族呢?
空巢论出现了重大的理论漏洞:在模型中它已经将人类调控自己的因素实际上剔除了,只看到目前的出生率下降,用现在的出生率推导未来,以为这个出生率永远不变。
首先,空巢论者设置了一个假定,就是计划生育始终是着眼于减少人口的,而完全不顾中国计划生育动态调节人口的事实。于是他们认为计划生育必将灭掉整个民族。
从毛泽东时代开始,计划生育理论就已经提出人类对自身生产规模进行动态调节,毛泽东主席说:“社会的生产已经计划化了,而人类本身的生产还是处在一种无政府和无计划的状态中。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对人类本身的生产也实行计划化呢?我想是可以的。”,“人类要自己控制自己;有时候使他能够增加一点,有时候使他能够停顿一下,有时候减少一点,波浪式前进,实现有计划的生育。”很显然,毛主席关于计划生育的论述具有普遍意义,而不是只针对某个特殊时期,并不是有些计划生育反对者所说的毛主席的论述只适用于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也就是说,计划生育政策不是一味减少人口,如果出现人力不足的情况时,计划生育也会适当鼓励生育。
其次,空巢论构造了一个神话,他们认为人类一旦进入出生率下降趋势中,人口就一定保持下降趋势,永远不会抬头了。
这个神话完全忽略了人类对于现实环境的适应性,看不到人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看不到历史是曲折向前演化的,人类会根据自己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规模。这个因素不是数学模型可以预测和规范的。
用现在的可能性去推测也是非常可笑的,现在做不到未必将来做不到,这种错误实际是“刻舟求剑”;而且,空巢论者拿不出有力的证明说明这个出生率是不变的。历史告诉我们,人口出生率并非是一个常量,而是不断变化的,有的时候高,有的时候低,既然如此,空巢论对于未来人口规模变化的预测就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怎么能说中华民族因为计划生育就一定灭亡呢?空巢论有没有明确的证据可以预测中国人口在10亿、5亿、4亿的时候将会如何调节自己的人口政策呢?没有。有没有证据预测中国人口规模对那时的人口政策作出如何的反应?没有。既然如此,空巢论关于计划生育是亡国之策的推导就是荒谬的。
其三,为了论证上述观点,空巢论者从现代国家寻找例证,认为现代国家在HDI增高的同时,那么人口规模一定会下降。他们认为到目前为止,出生率稳定的大幅度下降,人口减少,保持较长时间后,采用某种手段又让它显著回升的现象没有出现过,所以他们提出必须停止计划生育。
按这个逻辑,西方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有的进入负增长的国家就意味着一定要消亡了,这样的结论可信吗?他们忽略了出生率要提高,客观上至少需要:
一是人口降低到与资源紧张关系解除,就是说资源相对于人口不再紧张,人口养育成本降低,人力资源可以大幅度提高收入;
二是科学技术增长替代劳动力的速度降低,劳动力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渠道。
这两个条件,现代国家根本不具备,所以他们的出生率会继续降。
其四,空巢理论没有对他所构造的计划生育产生的人口下降曲线依据什么公式或模型做出详细和具体的说明,我们知道,结论不代表证明。
空巢论试图论证计划生育是亡国之策的时候,无非是为证明解除计划生育的束缚铺平道路,他们甚至认为每个家庭只生二胎也是错的,提出应该取消人口控制,这就显示空巢论分明是彻底的自由主义人口理论,可是,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人被空巢末世论所震惊,不知不觉接受了自由主义人口论的蛊惑,放弃了起码的理智,他们看不到一些不争的事实:
A资源是有限的,大多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人口增加、生活享受资料的增加将加速中国有限资源的消耗;
C不久的将来,中国资源就将成为资源贫乏国,人口所赖以生存的资源一旦消耗殆尽,所有的科技手段将成为垃圾,GDP幻想成为泡影,劳动人口没有赖以创造财富的劳动资料;
D资源的生杀大权就掌握在资源富国和军事强国手里;
E资源耗尽的时刻很快会在找到新办法之前到来。
假如,自由主义人口论的建议成为现实,那么中国加速走向衰退。道理很简单,任何国家的繁荣富强都依赖于资源,如果资源耗尽,那么任何社会经济实体都会迅速崩塌,急剧萎缩,繁荣幻灭。
三个主要的变量决定崩溃的时刻:
(1) 可利用的资源总量;
(2) 人均单位时间资源消耗速度;
(3) 人口总量。
资源总量越多,那么崩溃的时刻就会迟些到来。可我们知道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总量是有限的,而且我们还知道,对于一些可再生的资源来说,单位时间可供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地球的单位时间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我国的资源储备是有限的。根据估算,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潜在总值为16.56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储量潜在总值为1.5万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排世界第53位,而且人均资源数量和资源生态质量仍在继续下降和恶化。35种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60%,石油11%,铁矿44%,铝土矿10%。某些重要资源长期依赖进口,增加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也影响到国家安全。据地矿专家论证,按实现第二战略目标需求来看,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10多种矿产探明储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到2020年,除煤炭、钨、钼、稀土和某些非金属矿外,大部分主要矿产将缺乏必要的储量保证。(中国国土资源网,http://news.mlr.gov.cn/front/read/read.asp?ID=30744)
科学技术的发展能不能额外生产出资源呢?科学技术不能改变地球的资源总量,包括物质和能量,因为世界存在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规律,科学技术只是发现了可利用的资源、促进了资源向使用价值的转化以及提高单位时间的资源转化效率,资源在地球和空气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是促进了新材料的发明,发现了更多可供利用的资源,也不断提高吸取资源的效率:我们的住宅更大更结实;挖掘机更多更大,挖掘速度更快,传送带更快更宽,运输车辆更快更大;工厂里面设备更多、更精密、;更便捷更灵巧的通讯手段缩短了信息交流的距离和时间;人们走得更快,吃得更多更快;电子计算机处理速度不断加快;产品更新速度加快,人们更多更快的消费,流行时尚日新月异。“大”、“快”、“多”——成为效率的代名词。
空巢论者认为还有很多国家比中国的资源贫乏,但绝口不提中国的资源消耗速度有多快。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7年会上表示,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10.7%,增速已连续四年保持在10%或者多一点。但是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马凯:《中国为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人民网,http://env.people.com.cn/GB/5491990.html)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却增长了40多倍,平均每增加1亿元GDP就需要5亿元的投资。2003年,我国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约合50亿吨,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的4%。
有的人说,中国的技术不行,资源利用率很低。这是事实,但是要明白西方国家的资源利用率不是一下子提高的,也是经过两百年技术发展达到的,我国目前的技术管理条件是历史继承的,我们不能脱离这个现实来谈提高资源利用率。也就是说,要提高资源利用率也是需要一个历史阶段逐步实现的。即便如此,在采用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加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依靠市场力量优化资源配置的条件下,中国2010年约短缺8%,到2050年将短缺24%左右,其中石油缺额可能多达4.4亿吨标煤。石油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与消费量之比)由1995年的6.6%上升为2000年的20%,预计2010年将上升为23%。天然气进口依存度2000年为6%,2010年为20%。(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十五”时期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及政策》,中国气候变化网http://www.ccchina.gov.cn/cn/NewsInfo.asp?NewsId=3808)
我们看到,人类正在透支子孙的资源支持自己的贪婪。中国到目前为止,人均资源消耗量和人口都在同时增长,这导致人口资源消耗速度还在不断加快。这就好像一杯牛奶,原来是一个人用一个细细的吸管在吸取,现在我们增加了吸奶的人,同时在把吸管加粗。可以想象,这杯牛奶会加快被吸光。人们把这种方式叫做“发展”,或叫“进步”。这种发展和进步正在加速生态系统的崩溃。
中国目前的“发展”是加速资源耗竭的速度。以汽车发展为例。假设全国的13亿人口每两人一部汽车(如美国),中国将需要7亿辆汽车,每辆小车每消耗0.5吨汽油,中国仅私车就会消耗汽油3.5亿吨,是现在全国原油产量的一倍,超过美国现在从世界进口的总量;如果3人一辆汽车(如日本),则中国需要4亿辆私人汽车,这样需要消耗汽油2亿吨,相当于现在的全国原油产量;就是假设每12人一辆汽车,中国也至少需要1亿辆汽车,是现在水平的5倍,此时需要消耗汽油0.5亿吨。即使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达到每10人一辆的世界平均水平,全世界的石油出口可供量也满足不了中国的需求。(参见:上海市信息中心汽车产业研究室《资源消耗与汽车消费的适度增长》http://www.cadcc.com.cn/article/2008/6/10/1345107349.shtml)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生态足迹报告》称2003 年,地球生物承载力为112亿全球公顷,即人均1.8 全球公顷。中国正在以可持续能力两倍的速度消耗农田、木材和水等自然资源。该报告称,中国的“生态足迹”是每人1.6公顷。已经逐渐接近地球承载力的极限。“足迹”测量多少生产用地和内陆水资源能够满足当前每个人平均生活水平。这表明,为了满足中国12亿人口当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中国将需要两倍的土地和水域,或者将该指标削减到每人0.8公顷。(参见中国生态足迹报告)
既然资源规模是有限的,那么,这个有限的资源规模就只能供给一定时间内的有限人口的有限消耗总量。而这个有限的人口消耗总量又决定了人口和人均单位时间资源消耗量这两个变量。人类就必须选择,增加人口,还是增加单位时间中的人均资源消耗量?
人口越多,那么人均单位时间资源消耗量就必须降低;人均单位时间资源消耗量提高,就必然制约人口规模。为何西方国家人口规模不会大幅度扩张,甚至缩小?因为资源有限,要保持较高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减少人口。如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如果要同时增加人口,并且提高人均单位时间的资源消耗量,那么就会突破自然承载限度,造成对自然资源的透支,就意味着未来后代的资源拥有量减少。在人均资源消耗量不变,甚至更高的条件下,那么未来的后代的数量规模一定是大大缩小的。
如果现在的人口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出生率,那么必然将来的后代出生伊始就面临与其他人争夺有限资源的局面。肯定有人要在这种争夺中消失,否则无法支持单位时间人均资源消耗的增长。请问谁愿意主动放弃这种权利呢?
如果每个人都不愿降低人均单位时间资源消耗量的话,那么等待人类的远景就必然是战争。荀子的预言仍然是有效的:“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唯一的出路就是人类控制自己的人口,并且每个人降低自己的欲望水平,降低单位时间的人类资源消耗量。否则,就是在谋杀人类的未来。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谋杀中国未来的恰恰不是计划生育,而是自由主义人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