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国”为何变成“中美怪”?
“中美国”为何变成“中美怪”?
谭中
跨越大洋
11月中旬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前后的美国舆论聚焦于中国人民币值调整的问题,奥巴马到北京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劝说中国让人民币与美元币值脱钩、不随美元贬值,中国却劝说美国减低预算赤字、防止通货膨胀及美元贬值,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美国舆论对人民币值的敏感性也牵动了一位重要学者,他是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弗格森(Niall Ferguson),是英文新字“Chimerica”的发明人。我一直认为这个字是模仿我和印度友人、现任印度环保部长兰密施共同提倡的Chindia(中印大同)的翻版,因此应该把它译成“中美大同”,但中文媒介喜欢把它译成“中美国”。两种翻译其实都和英文原意不符合。
弗格森像是故意捉弄人,他于11月16日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当初故意把希腊神话的狮头、羊身、蛇尾的吐火女怪chimera改装为Chimerica。这么看来,Chimerica既不是“中美大同”也不是“中美国”,而是“中美怪”。他还说:“我们也许正在看到这一怪物的临死时刻”。
弗格森言论前后矛盾
早在今年8月31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上,弗格森就登了一篇以“Chimerica即将离异”为题的文章,被中国媒体译成《“中美联姻”走向破裂》。这篇文章出笼以后,中国媒体就有反应。网上有人评论说:Chimerica时代远未终结,才刚刚开始。
弗格森可谓出尔反尔,先吊人胃口地把Chimerica建立起来,然后又造成中美“离婚”形象,最后索性把它当作怪物而宣判死刑,这不是一位言论家负责任的态度,今后谁也别把这位教授的话当真了。
也不能完全怪弗格森前后矛盾,是前年开始的金融风暴大大打乱美国资本主义旋律,也使中美关系起了量变与质变。弗格森承认:“早在2007年初,似乎中国和美国相互缠绕到变成一个经济整体,我把它称为Chimerica。中国人储蓄,美国人花费;中国人出口,美国人进口;中国人放债,美国人借贷。 他说:“有个时期,Chimerica不像怪物,而是在天堂结婚。”
去年11月金融海啸高潮,弗格森开始谈论美中需要达成协议来“逐渐减少Chimerican不平衡”。现在他索性责备中国单方获利,说中国外汇储备由2000年的1650亿美元升至现在的2万3000亿美元,使得美国人不储蓄而想从房产上获利。他也参加到美国许多经济学家强烈呼吁人民币升值的队伍。
中国政府对美国这一强烈呼吁是认真考虑的,实际上一直在对人民币值进行适当调整。可是货币是最敏感的问题,一不小心就可能出大差错。再有,中国调整人民币值主要从中国的利益出发,北京也不愿意造成在这问题上接受华盛顿指挥或向美国低头的印象。更重要的,20世纪末叶美国对日本施压,使得日元变成强劲的国际货币后,日本经济就陷入停滞状况,久久未能恢复,中国引以为戒。
虽然Chimerica寿终正寝,新的标新立异的符号还会不断出现。一位新近在印度互联网言论中颇有名气的年轻人赛克森纳总结了印度民间的一种意见,认为国际形势将会被他新造的英文字Chinusa(可译成“中美金怒萨”)现象所操纵。
中国在掩盖贫穷?
赛克森纳说,印度也莫想和中国搞什么Chindia”(中印大同),也别怕什么Chi-pak(中巴联合),更别幻想被美国扶植来制衡中国。现在的国际形势似乎回到冷战时期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主宰世界,所不同的是,当年美苏意识形态迥异、经济互不交往,现在的Chinusa却是两个沉溺于资本主义、经济上又互相依靠的超级大国,把世界分成两大势力范围,中国专管亚非两洲,美国专管欧美两洲。
赛克森纳的Chinusa和当年弗格森的Chimerica是从相反的角度出现的,后者当初是赞美并提倡,前者一露面就带贬义、带反抗的情调。现在Chimerica原形毕露变成“中美怪”了,和“中美金怒萨”变得大同小异,等于说,两者都是国际言论对中国的批评。当然,Chinusa尚鲜为人知,比Chimerica更容易昙花一现。
从Chimerica的昙花一现到Chinusa的昙花一现,客观地反映出中国已经进入国际舞台中心的现实,尽管中国发展本身是和平而不带有打击别人、抬高自己意图,但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范式“优胜劣汰”的旋律中,中国的兴旺对潜在的竞争对手难免不起副作用,印度在这方面就特别敏感。
赛克森纳说中国和美国同样是个“沉溺于资本主义”的国家也许比较武断,但却不是标新立异,许多国际评论家都有这种感觉。印度朋友还有另外一种比较中立的说法:“社会主义的中国在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竞争中如此如鱼得水是一个谜”。这话对中国当前发展的性质既褒奖、又批评。
可以把Chimerica和Chinusa比作镜子,是国际人士从不同角度看中国。刚才说的中国是个“谜”(enigma)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认为中国发展有不符合国际公认的一般逻辑之处,另一是中国开放得不够,对国际人士缺乏坦诚、难以推心置腹。
中国要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的传统也增加了外国朋友深刻了解中国的困难。印度让贫穷展现在五星宾馆的边缘,还让英国人制成《贫民窟百万富翁》获奖、到自己脸上抹黑,中国却走向另一极端,把贫穷藏起来不让老外看到。可是中国的贫富悬殊、两极化世界上最严重的事实是全球出名的、无法遮盖的。
如果把中国所有的形象工程(包括奥运及国庆大典)花费的钱都用到最需要钱的地方,中国可能就没有必要掩盖贫穷了,在那一基础上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只有一步之遥,国外也不会说中国是“谜”或者对她心存恐惧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