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传媒巨头向三大国企巨头发难
两大传媒巨头向三大国企巨头发难
司马平邦
据2009年世界五百强排行榜:
中国石化集团,以2078.14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9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1811.23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25位。
中国五矿集团,以266.6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331位。
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是中国最大的两家能源(炼油)集团,而中国五矿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企业之一(排在其前面的只有中化、来宝和中粮集团)。
而——
央视,即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最大的电视台,国家电视台。
新华社,即新华通讯社,响当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讯社,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从2009年10月到11月,三大国企巨头遭到了两大传媒巨头的强力狙击,而且狙击力度之猛烈,前所少见,尤其在常人意念里,如央视和新华社这样的国家传媒机构与中石化、中石油、五矿集团这样的国有企业巨头,似乎从来都是穿一条裤子的,现在却掰了。
骇人,省世。
1.
10月15日新华社下属的素来品德勇敢的《经济参考报》刊发《中国五矿下属两铁矿非法排尾有恃无恐》、《中国五矿邯邢局两铁矿非法排尾祸企殃民》两篇言辞激烈的报道,第二天,中国五矿集团新闻发言人即召开媒体通气会称新华社报道“不实”。
20天之后,《经济参考报》再以《中国五矿否认非法排尾,新华社称铁证如山》为题再度以“新华社”的身份揭河北省两铁矿非法排尾的调查报告,文章导引写得颇令人寻味:
新华社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派国内部、参编部和本报记者组成联合调查组,于10月25日到29日再赴河北省邯郸市和武安市,对中国五矿邯邢局北洺河铁矿和北洺河铁矿的北洺河铁矿问题进行深入调查。记者详细察看了两家铁矿的尾矿排放现场,走访了附近村民、村干部和企业,采访了当地政府部门,并与五矿集团、邯邢局、两家排尾铁矿的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依据第一手材料采写出这篇报道。
本来是《经济参考报》对邯郸两个小铁矿非法排尾制造当地民生条件严重污染的新闻调查一,20天后演变为新华社和中国五矿集团媒体巨头和国企巨头之间的斗法。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五矿集团下属的两家国有铁矿――邯邢局下属的北洺河铁矿和玉石洼铁矿,在尾矿库尚未验收、更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之际,便非法排放尾矿浆,造成下游一民营矿山企业透水关停;随后,两家国有铁矿改道排尾,其中一家居然将尾矿排入附近的河道,河滩农田被占,环境严重污染,附近村民上访不断。这起发生在河北省武安市的央企非法排尾祸企殃民事件,在当地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对于媒体的报道,中国五矿方面――邯邢局副局长张文学、中国五矿官方新闻发言人马骏及中国五矿集团办公厅新闻部经理何京林分别出面就邯邢局两铁矿在其尖山北尾矿库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就提前排尾的问题、两铁矿向河滩、山沟排尾充填造地等问题做出态度强硬狡猾但证据支吾的反驳。
这更让《经济参考报》的3篇报道看似均是基于铁证之上的言之凿凿。
2.
2009年11月中旬开始,又是以新华社下属媒体牵头,国内各大经济类报纸簇拥报道了雨雪夹下的湖北、湖南、河南、重庆、陕西等省市正面临不同程度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其中,重庆今年后3个月,西油公司应给重庆市供气1780万立方米/日,而目前的实际供应量仅为1360万立方米/日左右,相差420万立方米/日。供需缺口巨大,供求矛盾十分突出。而武汉天然气供给目前只有中石油的忠武线、淮武线两条气管供应。今年该市天然气最低需求量为7亿立方米,而供应方中石油批给武汉5亿立方米,缺口2亿立方米。2010年天然气需求为10亿立方米,而可供量估计在7亿立方米以内,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对此严重危及民生的能源紧张局面,最先跳出来的所谓能源业“业内人士”对媒体的报道和质疑回应指出,大雪低温天气是导致“气荒”的一个方面原因,现行的天然气供应机制导致的价格偏低、资源紧缺等问题才是根源——故而,此次的“气荒”可能推动天然气价格改革加速出台。
说白了,其实就两个字:涨价。
这“涨价”两个字一出,主宰中国天然气供应形势的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家国企巨头立刻遭到一众媒体的“围殴”,尤以11月21晚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的发表的“中石油、中石化在与公众‘躲猫猫’”对两大巨头最具摧毁性:
现在公众的疑问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第一个就是造成这次气荒最重要的原因到底是不是天气原因?如果是天气原因,为什么我们的预案和调节机制没有发挥作用?第二个是这次气荒是不是客观的供需矛盾的一个体现?还是因为我们天然气的供应企业,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以及地下储气库的建设上的投入不足造成的?第三个是公众非常担心,这一次的气荒会不会是下一轮天然气涨价的开始?会不会有人利用公众利益作为砝码,以此形成“价格逼宫”的态势?
在这之前,中石化和中石油对众媒体就“气荒”的频频发难曾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一张黑脸,11月19日,中石油对外称,公司天然气管网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11月以来日供气量增幅达到11.8%,中石化也称目前天然气满负荷生产,已达极限——有我们俩巨头在,中国的天然气供应就只能这样了。其中又以中石化股份公司新闻发言人黄文生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发言尤其让人听了刺耳,他表示,中石化全年天然气的产量定在83亿立方米,公司也是按年产量来定销售合同的,不能过多产天然气。“开采天然气不是生产自来水,想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再说合同年初产能已定位,想增加供应量也没有了。”
对此,中央电视台《新闻1+1》又以“天然气荒不天然”为主题做了最不客气的舆论还击——用一位媒体评论员的话说“国企大牛,为了自家利益,狠咬国民一口,通过供气让你知道‘气老虎’的厉害”。
3.
新华社及《经济参考报》是不是此番就真能彻底掀开中国五矿集团下属地方企业制造污染扰害民生的全部面目,以及CCTV及其它媒体能不能在“话语权围殴”中逼迫中石化和中石油打消价格逼宫的念头,更进而使其就此失却国有垄断企业作为一个既得利益方对消费者利益的随意予夺优势,就在双方来回拉锯正频之时,结论还言之过早,不过,有了眼前这次不谋而合杀得正酣的“巨人之战”,许多端倪或可管窥:
一来,中国五矿集团,以及中石化、中石油,它们都太大了。
这大企业的霸道,我们已经从五矿集团下属企业非法排尾制造严重民生危害的肆无忌惮中领略过,也在中石化、中石油在面对气荒之下的民生困难表现出的无赖无耻相里也领略过。
新华社记者揭污之后,来自五矿集团中层领导和官方发方人马骏的胡诌八扯更证明在这样的大企业眼里,来自媒体的监督和来自民生的呼吁一样,他们根本不在乎。对于已经产生严重民生危害的排尾污染,其发言人马骏仍然咬屎撅子硬犟说:
两铁矿向河滩、山沟排尾的目的是利用尾砂充填造地,是邯郸市“千矿万亩”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内容。他甚至称,2007年6月22日,国土资源部领导同志到武安现场视察工作时,对河滩充填复垦造田工程给予高度评价。两家铁矿向河滩、山沟排尾被这位发言人描述成“变废为宝,造福地方”,“是中央企业响应地方号召,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据现在的“气荒”的根源归结为“还是在于目前天然气的价格管制。对于(一个垄断着国家天然气资源开采与经营的)企业来说,没有利益的驱动,根本就没有动力去勘探更多的油气田。”董秀成表示。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因此,“企业会以此向国家相关部门施压,此次的‘气荒’很可能成为国内天然气价格改革的一大推动力。”另有能源业内的消息灵通人士这样表示。
说实话,他们的这副嘴脸都让我想起当年伊拉克萨达姆政府的发言人萨哈夫。
二来,虽然新华社和央视贵为中国政府的官方新闻社和国家电视台,在世界大新闻机构中也赫赫有名,但在国内,在现在这种媒体环境下,在整个社会主干几乎都被企业巨头和既得利益集团绑架之下,媒体的监督功用往往是雷声有多大雨点就有多小,远的不说,就我所知,如山西沁水煤矿巨量国有资源流失案,新华社及其下属媒体都曾做过大篇幅报道,而且在网上在民间亦曾引起过强烈的轰动,但经年累月过去,在大量证据被记者公布,大量事实已经大白于天下时,街市依旧太平,真正还公平于人间之日都仍然遥遥无期。
所以,面对中国五矿集团、中石化以及中石油这样的国家企业巨头,纵是新华社和CCTV这样的传媒巨擘,恐怕也难以撼动其根本――中国五矿集团的官方发言人马骏的发言已经表明,面对发生在河北两家矿山的污染事件,中国五矿的根本对策就是一个字:挺。
这样的道理,我们在所谓“能源业内人士”对“气荒”问题的不断表态中明显感觉得到。
三来,新华社高调如此地向中国五矿发难,也许因这被震动的可能不止是中国五矿集团的基业和结构,一大批与此有着密切利益关联的利益体和权力体恐怕都将感受到震动,与此同时,背地里又一轮对媒体报道的打压和妥协亦会同时展开,毕竟在现在的主体话语环境下,和谐的外表最重要。
因此我相信,此次新华社对中国五矿的揭批以及CCTV对“气荒”根由的追问,最后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两厢达成某种形式的妥协,或者位于河北的这两家铁矿的非法排尾污染的状况或者会有所收敛,但要绝根,谈何容易;而中石化、中石油在必要时候可能会出台一些提高天然气供应的战术性方式,但其挟气自重的本来面目是不会变的。
其四,从中国钢铁企业与澳大利亚铁矿石巨头的国际价格谈判而引发的中国老百姓对中国的钢铁业、中国铁矿石产业和中国资源行业等诸相关领域问题的巨大关注,而在这些行业、产业和企业中不断呈现的各种各样的不如意:如高价、污染等问题,还有整个产业的结构不均衡问题――其背后是不是也如中国其它行业、企业那些已被曝出的层出不穷的新闻一样,隐瞒着大量的腐败和黑幕呢?
而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问题,国家能源局某领导还回应说,其根本原因是天然气供需失衡。张国宝透露,两大巨头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当前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比如采取利用上海新建成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增加供气等临时应急措施,缓解今年的供气紧张。对于在网上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天然气价格问题,这位领导说,目前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还在研究中――他确实没有堵死天然气价值改革的契口。
新华社向中国五矿集团发难,CCTV向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发难,一前一后相离不足月,若在以前,单拿出其中一件也是稀奇罕见的,这几十天里发生的“巨人之战”真让人只能想起当年大闹天宫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这孙悟空的牛逼之处因他是真正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英雄伟丈夫,而孙悟空的失败是因他孤军作战,偌大之天宫又壁垒重重,他的那些对手亦妖亦仙非神即佛。
(此文发表于《新经济MOOK》杂志)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