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古人的书都是博客

火烧 2009-11-19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通过古籍内容展现古人生活智慧,如婚姻、就业、禅让等,结合现代视角进行解读,揭示传统与网络时代的关联,适合文化爱好者与内容创作者参考。

  

一、女人出嫁要做打算  

《韩非子-说林上》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念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  

人有为人妻者,人告其父母曰:“嫁不必生也,衣器之物,可外藏之,以备不生。”其父母以为然,於是令其女常外藏。姑妐知之,曰:“为我妇而有外心,不可畜。”因出之。妇之父母以谓为己谋者,以为忠,终身善之,亦不知所以然矣。宗庙之灭,天下之失,亦由此矣。故曰:遇合也无常,说适然也。  

《淮南子-卷十三氾论》  

宋人有嫁子者,告其子曰:“嫁未必成也。有如出,不可不私藏。私藏而富,其于以复嫁易。”其子听父之计,窃而藏之。若公知其盗也,逐而去之。其父不自非也,而反得其计。知为出藏财,而不知藏财所以出也。为论如此,岂不勃哉!  

   

二、找工作要搞市场调查  

《韩非子-说林上》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说苑-反质》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缟为冠也,而越人徒跣剪发,游不用之国,欲无穷得乎?”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  

鲁人身善制冠,妻善织履,往徙于越而大困穷,以其所修而游不用之乡。  

   

三、汤禅让、务光自杀  

《庄子-让王》  

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也。”  

汤又因瞀光而谋,瞀光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曰:“吾不知也。”汤曰:“伊尹何如?”曰:“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汤遂与伊尹谋伐桀,克之,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伐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漫我以其辱行,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椆水而死。  

汤又让瞀光曰:“知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立乎?”瞀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谦也。吾闻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自沈于庐水。  

《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  

汤以伐桀,而恐天下言己为贪也,因乃让天下于务光。而恐务光之受之也,乃使人说务光曰:“ 汤杀 君,而欲传恶声于子,故让天下于子。”务光因自投于河。  

《吕氏春秋-离俗览第七》  

汤将伐桀,因卞随而谋,卞随辞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卞随曰:“吾不知也。”  

汤又因务光而谋,务光曰:“非吾事也。”汤曰:“孰可?”务光曰:“吾不知也。”汤曰:“伊尹何如?”务光曰:“强力忍垢,吾不知其他也。”  

汤遂与伊尹谋夏伐桀,克之。以让卞随,卞随辞曰:“后之伐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我为贪也。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诟我,吾不忍数闻也。”乃自投於颍水而死。  

汤又让於务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之,仁者居之,古之道也。吾子胡不位之?请相吾子。”务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吾闻之,非其义,不受其利;无道之世,不践其土。况於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沈於募水。  

《淮南子-卷七精神训》  

务光不以生害义,故自投于渊。……务光不污于世,而贪利偷生者闷矣。故不观大义者,不知生之不足贪也;不闻大言者,不知天下之不足利也。  

   

四、辩论  

《墨子》  

1.  

鲁人有因子墨子而学其子者,其子战而死,其父让子墨子。子墨子曰:“子欲学子之子,今学成矣,战而死,而子愠,是犹欲粜籴,雠则愠也。岂不费哉!”  

2.  

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谓义者,亦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乎?”吴虑曰:“有。”子墨子曰:“翟尝计之矣。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 一升 粟。籍而以为得 一升 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虑被坚执锐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一夫之战,其不御三军,既可睹矣。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脩。故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  

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吴虑曰:“教人耕者,其功多。”子墨子曰:“籍设而攻不义之国,鼓而使众进战,与不鼓而使众进战而独进战者,其功孰多?”吴虑曰:“鼓而进众者,其功多。”子墨子曰:“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  

(墨子也有劳心者功大于劳力者之论)  

3.  

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谓子墨子曰:“先生以鬼神为明知,能为祸人哉福?为善者富之,为暴者祸之。今吾事先生久矣,而福不至。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乎?我何故不得福也?”  

子墨子曰:“虽子不得福,吾言何遽不善?而鬼神何遽不明?子亦闻乎匿徒之刑之有刑乎?”  

对曰:“未之得闻也。”  

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什子,子能什誉之,而一自誉乎?”对曰:“不能。”  

“有人于此,百子,子能终身誉亓善,而子无一乎?”对曰:“不能。”  

子墨子曰:“匿一人者犹有罪,今子所匿者若此亓多,将有厚罪者也,何福之求?”  

4.  

子墨子有疾,跌鼻进而问曰:“先生以鬼神为明,能为祸福,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今先生,圣人也,何故有疾?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知乎?”子墨子曰:“虽使我有病,何遽不明?人之所得于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百门而闭一门焉,则盗何遽无从入?”  

5.  

二三子有复于子墨子学射者。子墨子曰:“不可。夫知者必量亓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也。今子非国士也,岂能成学又成射哉”?  

二三子复于子墨子曰:“告子曰:‘言义而行甚恶’,请弃之。”子墨子曰:“不可。称我言以毁我行,愈于亡。有人于此,翟甚,不仁,尊天、事鬼、爱人,甚不仁犹愈于亡也。今告子言谈甚辩,言仁义而不吾毁。告子毁犹愈亡也!”  

5.  

《论语》〖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孟子》  

1.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子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2.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  

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  

曰:“礼重。”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与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3.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 闻 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 闻 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 滕 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  

“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可比墨子“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  

   

五、总结  

“以一况百”,“形而上学”或“不完全归纳”,笔者结论是:  

古人的书都是博客,都是发表的高硬度——削竹简木牍,论文不硬是没有动力的——学术论文,都是为解决古人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而进行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争论。  

   

某些辱骂祖宗者,读不懂古人,可以将他们的言论都看作在发表博客,把古人的行为看作讨生活。  

某些度古人为“小人”的高人,读不懂古人,可以将他们看作历史局限性导致有些愚昧,将他们当作你爹对社会和生活的先行探求,他们高明之处,你就高兴;他们愚昧之处,你就超越。  

有国际精神的外国人就不要乱说乱动,国际精神分很多科,综合政策是外国人要学会“君子行礼,不求变俗”,就是入乡随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