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选》及其他

火烧 2009-11-1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探讨《毛选》与毛泽东、鲁迅的历史地位与评价,反思伟人崇拜现象,分析当代年轻人对历史人物的态度变化,强调理性看待历史与领袖。

《毛选》及其他  

   

我以前看到北大教授孔庆东的文字说他推荐北大中文系学生在本科期间应该读《鲁迅全集》,在硕士生阶段就应该读《毛选》。言下之意谓《毛选》精神之博大,论辩之深刻。余杰很不以为然,认为高度评价《毛选》是旧时期的余毒在作祟。

我不会对《毛选》反感,因为我服膺毛泽东之伟大。事实上略读过《毛选》后我开始由衷地敬佩毛泽东的才气和智慧。在过去的漫长历史时期里,毛泽东被请上了神龛,俨然是个救世主。我在很多地方欣赏毛泽东,但毛的历史定位不应该到神化的地步。无论是什么时候,偶像崇拜是件极其危险而且恐怖的事情。当毛泽东成为了神,毛泽东也不复为毛泽东。毛的灵魂被架空,作为生命的实体被抽离。这种尴尬的现象同样发生在鲁迅身上。鲁迅和毛泽东在我看来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意义非比寻常的存在,但他们又同样受到了严重的扭曲和涂抹。伟大领袖的话语就是箴言,“红宝书”被奉为圭臬正是这个怪圈的极端反映。

在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但不盲目崇拜毛泽东,反而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与他们前辈相反的是,他们很大程度上已经不相信过去的所谓“伟大”,也不承认所谓的“伟人”。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由于过去的狂热膜拜造成了当代年轻人的逆反心理。伟大的鲁迅在当代年轻人同样遭到了抵触,这也是这种心理的反映。鲁迅与毛泽东不但被请下了神坛,反而接受了另一层面的歪曲和误解。在我看来,毛泽东无疑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一直以来,当我们将毛主席拉下神坛之后,我们对毛主席的形象歪曲了太多。“乌有之乡”上的一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毛泽东让中国人从此活得有尊严。”这或许是我们直到现在仍怀念他的原因。毛泽东如果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他可能不会在中国的文学史和书法史上留下任何地位,但毛的魄力和领袖气质注定使这一切成为假设。  

去年是我非常关注的一年,因为这不但是长征胜利70周年,而且是文革结束30周年。而且我早就算好了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30周年纪念日。但结果是,那一天,舆论各界都似乎没有注意到这天的特殊,在静悄悄中完成了一次沉默的悼念。有网友愤慨地说:“如果没有毛泽东,我可能还生活在农村,我们也不会坐在电脑钱惬意地敲键盘……”  

我沉默了,给可敬的毛主席遥献一瓣心香。  

 2007年12月23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