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俩答案 正确不分女与男
一个问题俩答案 正确不分女与男
——乱读随抄之六
马望野
=================================
·之一·
昨天晚饭前,在《北京晚报》上,读到苏文洋先生的大作《钱学森的三问该谁回答》,颇有同感。于是下载如后,以供备忘——
###《钱学森的三问该谁回答》
苏文洋
钱学森一辈子都不看电视。去年年底,他因为耳背的原因,突然对儿子提出要看电视,还问永刚:(买电视)多少钱?贵不贵啊?永刚说:孝敬您了,买汽车,钱可能紧一点,买电视的钱还是有的。听这父子对话很有意思,可知钱老姓钱真不爱钱,而且钱家的钱也真不太多。
钱老看上电视后也有故事。据儿子永刚回忆说:“汽车广告,一看,都是外国汽车,他就说,泄气泄气。我说中国汽车也是‘外国心’。他说这些人怎么了……听到这,他就不高兴了,说,人都干什么去了?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更有条件出成果,为什么还弄不成?”
看到电视上的外国汽车广告,钱老连说“泄气泄气”,正和我们很多人相反。我们很多人看见外国汽车广告“激动激动”,开上外国汽车“带劲带劲”。钱老这样的爱国科学家,就是和一般人想的不一样。钱老大概不知道今年中国汽车产销已经突破一千万辆,知道的话不知是笑了,还是对那些装上“外国心”的汽车感到“泄气”。
钱老问:这些人怎么了?……人都干什么去了?……为什么还弄不成?这三个问题也正是我们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同时,又是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钱老在晚年的最后岁月,始终关心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中国的汽车、大飞机买外国发动机的问题,成为钱老生前关注的问题之一,其实是创新人才这个大问题下面的子问题。
要回答钱老的三问,可能需要有胆有识的记者深入采访,写一篇长篇通讯。首先,要了解中国有多少大学开设汽车制造专业,从何时开设的,有多少教学科研人员。新中国60年,他们花了多少钱,研究出了哪些成果,自己的发动机现在研究得怎么样了,与外国的发动机还有多大差距,等等。上述一系列同样的问题,还要到中国的汽车制造厂去采访,了解我们那些比中国航天、导弹起步还早的汽车工业历史,听一听他们对钱老的三问怎么回答。其次,要千方百计搞清“这些人”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的学问究竟如何,他们到底适合不适合或者说能不能自主研发出我们的国产发动机。在摸清“这些人”的真实水平后,才能知道“这些人怎么了”。这些人可能就是与航天科技人员不一样的话,或许应当从航天部门派几个人过去支援一下,别老让他们“自产自销”,自己玩、玩自己。
“人都干什么去了”这个问题不难搞清。一种情况是,人都在干汽车呢,就是干不出来自己的汽车发动机。另一种情况是看着是在干呢,而且还都快忙死啦,其实是忙着开会呢、出国呢,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论坛,写着各种各样的论文、讲话,搞着各种各样的兼并、重组。我们现在有许多事情不尽如人意,原因就是不知道“人都干什么去了”。收税收了60年了,地方政府竟然连一个给纳税人看的账本都拿不出来,财政局的人都干什么去了?有的地方提出2012年拿出公开预算来,似乎成了新闻大报特报。为什么明年拿不出来,里面藏着什么样的“机密”不可告诉纳税人?钱学森的三问,可能有普世价值,对各行各业都适用。
——这些人怎么了?
——人都干什么去了?
——为什么还弄不成?
钱老走了,留下三问。我们应当替钱老去追问,大家都去问,同时也要自问。
(原载2009年11月11日《北京晚报》)
·之二·
昨晚入睡之前,在上海的《报刊文摘》(2009.11.11)上,读到 所摘赵相如先生的大作《睿智的警示》,其中引文所录李子云女士之言,仿佛也可以算是对钱学森大师提出的问题的一种答案。想来亦颇有同感。于是也下载如后,以供备忘——
###《睿智的警示》
享年79岁的李子云女士不久前仙逝。她是位文学评论家,曾任《上海文学》杂志副主编。李子云的大量评论文章,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针对当前学界的状况,李子云说:“很难再出王元化这样的文化大家了,因为很难再有不顾花花世界,潜心做学问,把自己奉献给学术的人,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一个人花费毕生的精力。现在一部分知识分子也富起来了,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个人的价值跟财富直接挂钩,风气就是这样,暴发户的攀比心理,全体疯狂。现在也少有人关心正义或不正义,有利就行,缺少反思能力,缺少道德标准。现在尊重什么人?财主(指有钱人)。 ”
这是一个参加革命队伍有六十年的老人,睿智的思索得出的警示。尽管如今大师的帽子满天飞,但是纸糊帽子容易一风吹,而真正的大家需要板凳一坐几十年,潜心研究学问,不出风头,不赶场子,如今这样的大家确实难找。
(摘自 10月30日《杂文报》作者赵相如)
·之三·
马氏子曰:
一个问题俩答案,
思路竟走一条线。
时间虽然有先后,
分量难免深或浅。
人脑不同疑惑问,
都能各自作判断。
尽管南北方向异,
正确岂分女与男!
·参考资料·
民间谚语:
“钻进了钱眼出不来”,“钱眼里翻跟斗——财迷转向”,“钱能通神,势能压人”,“钱眼出火,财眼生力”,“钱大气粗”,“有钱能使鬼推磨”,“王八有钱大三辈”。。。。。。
外国名言:
“金子,贵重的、闪光的、黄澄澄的金子,
不,是神哟,我不是头徒然地祈祷,
它足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
邪恶变成良善,衰老变成年少,
怯懦变成英勇,卑贱变成崇高。。。。。。“
——引自莎士比亚悲剧《雅典的泰门》中泰门给后人留下的墓志铭:《黄金咒》。
(20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