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美国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萧条
按:这是一篇有新自由主义倾向的文章。仅供参考。
2010年,美国经济复苏与中国经济萧条
杜德明 http://blog.sina.com.cn/du041512
此前,以色列、澳大利亚、挪威率先加息,标志着全球经济的短暂好暖,同时也表明全球对大力度救市导致通货膨胀的担忧。近期,黄金价格急剧飙升,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再度站上80美元/桶,通货膨胀的阴影重新出现。澳大利亚、挪威、以色列央行进行加息掀起了一股全球可能加息的风潮,但这股风潮在最近几天终于烟消云散,在今年年底之前,全球加息风潮将暂时退去。但是,这几个国家的加息也预示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联合救市的终结。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维持0-0.25%的基准利率区间不变,消除了美国会近期加息的担忧。上月末中国央行就表示,我国的通胀预期持续加强。即将于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会将防通胀作为主要议题之一。我们不禁要问:2010年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走势会怎样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中央银行联合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中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甚至采取直接购买债券的“量化宽松”的激进的货币政策。与此同时,很多国家政府纷纷扩大政府支出,以拉动下滑的经济增长。我们发现,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的经济政策又重新回到了凯恩斯主义的框架中。作为同样深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国,中国政府坚定地执行了凯恩斯主义的药方,连续降低利率并大力放松信贷。2009年上半年,中国中央银行的信贷规模达到7.36万亿的惊人规模,远远超出了全年5万亿的信贷计划。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对应的是同样坚定执行的财政政策。中央政府推出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4万亿的投资计划,地方政府的负债已达5万亿,全国在经济衰退的阴影中竟然掀起来新一轮的建设热情确实让人惊叹。其实,凯恩斯主义只是一种过时的落后学说。这种以“需求管理”为核心的经济管理学说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一个新的王朝建立百废待兴时,有识之士均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通过轻徭薄役和减税来使得经济得以迅速的恢复。而大兴土木的高支出政策无不使国家陷入动荡。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吗?政府支出必然导致低效率,政府支出大量挤占私人资本生存空间。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时,用大量的税收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荒唐显而易见。其结果必然是微观经济的恶化。我们可以参照一下1990年的日本。日本经济在1990年经济遭受重挫的背景下,日本政府推出巨量扩大国内道路与桥梁建设的计划,使大量政府支出挤占私人资本空间,最终导致日本经济长达10年的大衰退。中国的全面扩张的战略,导致大量银行信贷与政府赤字的上升,企业与个人的大量扩张性借贷。将会使得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衡,生产过剩的情况更加严重,企业财务恶化,从而使得中国经济在短暂的复苏后必然陷入长期的萧条。同时,中国经济的失衡,将会使得经济易受外来资本的攻击。
请大家注意,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虽然向市场中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但是美国市场的信贷增长是在收缩的。美国并没有采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经济和提高就业的凯恩斯主义政策。美国采取了减税、建设福利体系、向金融机构注资或者直接购买企业股份进而稳定金融市场以保持经济稳定的正确方法。显而易见,美国的应对策略,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维持以金融体系为核心的经济体系的稳定,从而增强经济的整体抗风险能力。这种部署,让美国经济更像一种战略的防御体系。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先为己之不可败,而待敌之可败。
美国虽然是本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地,美国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如果认为美国经济将会走向衰落未免就过于一厢情愿了。时至今日,美国经济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美国资本仍然是世界经济的控制者。并且,美国资本从来都是地区金融危机的最大受益者,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机,80年代末的日本金融危机、1994年墨西哥经济危机,以及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概莫能外。就在2008年,美国资本将大量低息贷款借给俄罗斯的银行和能源企业后,进而操控石油价格暴跌,从而将这些俄罗斯重要企业的所抵押的股票席卷一空,从而控制了大量的重要企业。由此很容易看出美国资本的真实实力。为了摆脱长期积累的经常帐户赤字和财政赤字,美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使得中国经济非常脆弱而易受攻击。解决中国问题,不仅仅是美国经济复苏的需要,也是美国的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而现在,最后的时机已经越来越近了。
全球加息风潮虽然告一段落。但是标志着全球共同救市结束。未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和持续的衰退,使得全球经济面临两难选择。虽然很多国家会在政策退出上采取谨慎政策,但是对激进的政策进行适度调整将是可以预知的。在全球加息的呼声中,美联储却保持基准利率0-0.25%不变。美联储的目的,是维持弱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经济迅速扩张的几年前,美元持续贬值。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避险功能的美元,却成了国际资本的避风港而走出几波上涨行情。现在,在全球经济短暂复苏的形势下,美元又开始走弱。这就是美元汇率的辩证法。作为拥有世界储备货币的美国,其货币政策不仅仅是基于其本国的经济现状,而是站在全球货币权的角度来实现的。美国维持低汇率,将会加快全球通货膨胀的步伐。可以预见,未来全球将进入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全球经济的两难选择将会因此加重。中国经济同样如此。虽然10月末央行就表示了对通胀预期持续加强的担忧,但是中国不会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牺牲经济增长的速度。因为,在中国经济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牺牲经济增长速度将会带来巨大的政治风险。中国政府的愿望,是通过保持高速增长而通过金融危机的谷底。这就注定了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短期性和摇摆性。中国经济在这种短期政策的控制下,必然在一条日趋狭窄的路径上越走越远。
美元维持低汇率,将会拉低随美元波动的人民币汇率,从而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美元资本将会对人民币展开围攻。美国资本的手段,就是用尽量多的美元冲击人民币体系。大量的资金将会再次推高房价、股价,并引发通货膨胀。在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和生产过剩本来就很严重,大量资金的进入使得资产泡沫更加严重,从而加剧经济结构失衡。而实体经济的不景气使得实体经济的资金转而进行投机,从而使得经济严重的泡沫化。现在,美国除了整天谈论人民币升值外,还谈论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并且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可以肯定,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将会成为美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长期政策。这是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严重依赖出口的经济体而言,贸易制裁是打击其经济的重要手段,并有可能成为完成最后一击的手段。同时,全球经济的持续不景气也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严重的打击。2010年,等中国的资产泡沫最终破裂时,获得巨大收益的美国资本将会从中国撤出回流美国。届时,经济得以调整稳固后的美国将转而进入缓慢的加息周期,从而吸引全球资金进入美国,填补美国的资金不足,从而带动美国经济进入强劲的复苏周期。反观中国,则是资产泡沫破裂后的萧条。换一句话说,美国经济的复苏是建立在中国经济长期萧条的基础上的。现在这个时间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为2010年。
在美国经济得以复苏后,中国的廉价的优质资产将会成为美国资本竞相收购的对象。届时,中国的经济命脉将会牢牢控制在美国资本手中。中国经济将会在这次全面的经济对抗中走向衰落而结束中国世纪的神话。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