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是党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是党的灵魂
2001年4月18日
前不久,读了<<报刊文摘>>(2001年4月2日)头版转载中央党校副校长郑必坚同志关于 “工人阶级是个大概念” 的文章,不禁使我想起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发展历程,感慨良多。现就阶级问题谈些想法,聊作献给我们党创立八十周年的一份薄礼吧。
一、我们党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存在了八十年,靠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执政了五十多年。可以说,丢掉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失去了所代表的阶级基础,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我们党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立足之地,没有了服务的主要对象,也就压根儿不该存在,更谈不上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了。回顾整个20世纪, 社会主义各国政党的兴衰存亡,无不与其在阶级问题上的认识、路线、政策、策略及其执行的正确与否密切相关。特别是党执政以后,如何正确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将直接关系到党的性质,人民大众的命运,也关系到政治经济制度的演变,关系到生产力发展的快慢和社会文明的方向。阶级理论模糊了,出错了,往往会发生社会动荡和人亡政息的事件。一旦出了大错,甚至能让千百万人人头落地,使藐似强大无比的执政党“突然”被推翻,推翻后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建国后,我们党在实践上始终坚持了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但在阶级理论上却多次出现过极左极右的情况。“文革”中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对 “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一些人直讲得天昏地暗,人人自危,结果却连“资产阶级在哪里”都始终没有搞清楚。物极必反。此后二十多年,尽管生产关系有了重大调整,生产力有了快速发展,阶级理论却几乎成了过街老鼠,或者避而远之,或者“一棍子打死”,很少有人再去理它。如今,郑必坚同志结合“三个代表”的学习,重提工人阶级问题,的确很有必要。我党现在号称有六千万“工人阶级先锋战士”,“工人阶级先进代表”,但若问什么叫阶级,社会主义现阶段中国工人阶级与其他各种阶级是一个什么概念,相互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恐怕相当一大批党员会两手一摊,一无所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似乎被遗忘了,抛弃了,更不用说对新时期作新的阶级分析,并通过发展阶级理论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更快地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了。对此,我要大声地说:遗忘,意味着丢魂。抛弃,意味着背叛。时间一久,危墙必倾!
讲不讲阶级立场,有没有阶级观点,会不会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是衡量真假马克思主义的一块试金石。用这面照妖镜一照,假马克思主义的尾巴往往就显露出来了。比如,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常常说要代表这,代表那,可是偏偏不讲代表工人阶级当家作主,这说明什么?正常吗?
二、江泽民同志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思想是正确的,值得认真学习研究。郑文中所谈到的先进生产力、知识分子、工人阶级、中产阶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都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现实问题。作为大概念,大理论,当然需要多年冷静的学习思考,需要搜集运用大量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材料。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尤其需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结论。越是大概念,大理论,越要慎之又慎,不能作简单的判断,简单的结论。当然,也越需要百家争鸣,需要批评与反批评。比如,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是对当时计划经济只剩下单一利益主体和受到“文化大革命”冲击的许多知识分子的一种解放,具有重大的现实政治意义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伟大作用。但我认为,这一观点却不能作为论证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关系的唯一准确的理论依据。为什么呢?很明显,一个人属于什么阶级,是不应当凭有没有知识或知识的多少来确定的,而是由生产方式及其经济地位决定的。在当今中国,知识分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多层次的、内涵广阔的大概念”,不仅工人阶级中有许多知识分子,农民和个体业主中有许多知识分子,其他各个阶级中也有许多知识分子。因此,把知识分子简单地划入工人阶级、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范畴,在理论上是否不够恰当,不够严谨?是否容易引起概念的混乱?
在阶级依然存在的社会里,一切生产关系说到底就是阶级关系。生产力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决定有不同的生产关系、财产关系、阶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越落后,高低层次越多,落差越大,相应的生产关系结构和阶级结构也越分明。中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中国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存在多层次多主体的利益群体,也就必然存在多种阶级形态和阶级关系。如果无视这一点,或者只要把各种不同利益群体和“高知识结构”的人群一股脑儿地归入工人阶级这一“大概念”中,全都说成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似乎中国大陆的阶级问题就解决了,党的工人阶级基础就深厚了,社会上既没有其他阶级,更没有敌对阶级,那么这样的阶级理论能站得住脚吗?
三、不同阶级的先进与落后是相对的,同一阶级的先进与落后也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过渡的。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世界工人阶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是商品生产力阶段或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都会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从先进逐步转化为落后。工人阶级中还存在流氓无产阶级,存在奴才,盗贼,汉奸等等犯罪分子。因此,如果对工人阶级不作任何分析,只是一唯强调中国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适应先进生产力的一面,无视它也有不适应先进生产力,不可能永远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一面,显然理论上是片面的,用以指导实践时是会有害的。如果生产方式和经济地位无论发生多大的变化,中国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和整体优势”会随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一直提高下去,且提高后仍旧属于工人阶级,那么这个阶级将永世长存,再也不会消亡了。
可见,具体分析中国工人阶级在现阶段发展过程中仍然具有先进性时,不宜强调得过分,更不宜忽视和掩盖他相对落后的一面。由于中国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相当长时期内还需让大量农民转化成工人,使整个农业按工业方式生产,这样,中国的工人队伍还会有一个大发展的过程。不过,中国工人队伍会大发展,不等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人队伍也会大发展。恰恰相反,目前一些发达国家中原有的工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工厂工人和农业工人已大幅度减少。原来因“一无所有”而无私无畏,因成千上万人集中在一起劳动而具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等等“工人阶级的先进特性”,也正随着生产方式和所有制结构的巨大发展而相适应地发生着变化。如果不对这类情况细加分析,仅靠几句话来全盘否定“西方那种‘中产阶级’的概念”,这种否定显然是无力的,结果也必然是无效的。
四.我对“西方那种‘中产阶级’概念”知之甚少,不敢妄加论断。不过,中国现在所运用的“工人阶级”概念,不也是当年先进的中国人从西方引进来的吗?马克思理论不也是一种西方的理论吗?今天,作为先进中国人的代表,我党为什么不可以从西方的中产阶级理论中吸取合理的成份,结合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形成几种比西方中产阶级理论更加切合时代趋势,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级理论来呢?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从马克思理论到邓小平理论都雄辩地证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可以推动生产力跨越式地发展,推动社会制度和社会文明出现质的飞跃。中国在人文科学上具有极大的比较优势,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上更有得天独厚的政治思想条件。我们理应在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在阶级理论方面,拿出一批让全党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乐意接受的理论成果来。这是我们党继续代表先进阶级和先进生产力的需要,也是我们党加强和发展自身建设,更好地完成执政使命的需要。这种理论的价值虽无法用货币计量,却是真正的无价之宝。但愿有关专家学者不要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不要辜负当前这个千载难逢的伟大时代,大胆地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跨上一个更快更好地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