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不容篡改

火烧 2009-11-06 00:00:00 思潮碰撞 1026
文章评析曹天予关于中国改革中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强调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不可篡改,指出改革中经济与资本主义趋同,批判换旗主张,呼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不容篡改
评曹天予《当代中国改革中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曹天予系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教授,其文着重谈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演变,及其改革中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换旗主张。其文对我国的改革开放确有许多变化的评析,也多为明显的现实事实。同时并借以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根本上进行了修正和贬否(简称曹文或它)。对此,我对自身所历和浅议谈一点粗略见解与朋友共探。

关于中国改革中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

它开篇即评析了谢韬、高尚全之流以“社会民主主义模式取代传统社会主义的换旗主张”。对此并说:“注意到30年中国发生的变化,就不足为奇。”“社会民主主义也成为中共今后走向的一个选项。”而“传统左派认识到,这一思潮和换旗宣言,是资改派完成资本主义复辟的决战。忍无可忍,退无可退地奋起背水一战,群起声讨、彻底批判。”耐人寻味的是“高层对换旗这一极度敏感的问题,即不表态也无动作。”“几个月后的十七大也只字未提。”“只是在谢韬发文三个月后才以报刊答问低调表态:社会民主主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借鉴作用。”原来如此!“

其实,标志中共在经济上,从1990年代后期的新自由主义取向转向社会民主主义取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无论从所有制结构的混合经济和经济运行基本机制看,还是从分配制度的按要素分配和生产目的看,与资本主义没有任何区别。”“科学发展观虽对发展主义带来的种种弊端有所匡正,但在资本主义框架内实行这些指导方针,并未跳出福利国家调控市场的框框。”“任何一个有社会民主主义倾向的政党,都在这样做,并且在没有权力垄断下,可能做的更好。”这样“以绩效取得选民,不是更符合时代潮流世界潮流吗?”正因如此,新西山会议派的高尚全右派之流及社会民主主义的谢韬之流,才敢于喊出‘要共产党下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换旗’的反动主张。而且认为:换旗的经济、思想、组织等基础已经具备。在经济方面,已与资本主义没有任何区别。在思想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已成为中国当代的最新成果,没有阶级分析,不反对资本主义,没有共产主义理想,只有发展生产力一条的‘马克思主义’哪个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不能接受?在组织方面‘三个代表理论’为资产阶级入党打开了大门,成为党组织的阶级基础。使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脱了钩,一个资产阶级(或以资产阶级为其主要盟员的阶级联盟)的政党,怎么能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奋斗呢?

“把初级阶段长期论、永久化,只能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长期存在,提供合法依据。”“并把共产主义目标推到遥远的将来,使之失去任何实际意义。”“十七大闭口不谈阶级分析,不谈社会主义,却鼓吹‘财产性收入’的情况来看,前景不容乐观。改革时期的中共……通过换旗为社会民主党,正式成为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的可能性,不是太小。”如此恶果的形成,其根本问题在于:“通过不断的思想解放运动,从理论和实践上破除对毛泽东的‘迷信’,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所至。”关于“到底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曹文所提此问,看他是怎么作答的?

它说,“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会主义,称为科学社会主义。”

“说它是科学,并不是说它只有少数精英才能掌握的有关宿命论的历史规律的绝对真理。”“主要说,它根据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及其阶级表现(劳资斗争)存在的事实以及矛盾的内在逻辑指出: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实现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可能性,完全取决于无产阶级能否觉悟起来?”这一段评语虽很短,却设下了一些重大悬机。它以莫棱两可的手法,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矛盾的表现,说成(劳资斗争),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把无产阶级的解放,说成阶级解放,更把这个任务,说成可能性?而且说这取决于无产阶级“能否”觉悟?

《共产党宣言》明确宣布,它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使用了三个必然。但这些必然性,曹文却不这样说,可是又不敢公开反对,就用这类“可能性”和“能否”的手法动摇人们的信念和意志。至于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它更是离题万里。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做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做两个历史的产生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斗争的产物。”“一方面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和它对一定历史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揭露了这种生产方式……隐藏着的性质。……这已经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完成了。已经证明,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工人剥削的基本形式。”“这种剩余价值归根到底构成了有产阶级手中日益增加的资本量所由积累而成的价值总量。这样就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过程。”

“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马恩选集》第三卷423-424)

恩格斯此论,将科学社会主义从历史到理论作了清晰的论述。从根本上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而且在《共产党宣言》中逐个作了批判。不容任何混淆与冒充。

(二)它妄然提出:“马恩本人对未来社会的一些具体设想,到不一定是金科玉律,绝对真理。实际上其中应根据现实予以修正的失误不在少数。”

并狂妄地声称,“要予以修正”。它要修正的“目标”(应是纲领)是“劳资合作”,“实现社会经济权力(从资产阶级国家手里)回归社会所有。”它这个手法并不新鲜,实际上,正是十九世纪中工人运动中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如英国的“工联主义”和“费边社会主义”所鼓吹的“阶级合作”社会和平,反对阶级斗争、反对推翻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争取选举权,搞和平立宪等。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保留资本主义及其私有制,即所谓的“社会所有制”或地方所有,集团所有,混合所有等。它的这些陈词滥调当时就为革命潮流冲没和淘汰。今天又重新搬出来,不觉得太陈旧,太落后于时代了吗?至于妄说,马克思主义“不是绝对真理”。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三个组成部分》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在整个文明世界中引起资产阶级科学的仇视和憎恨。马克思主义学说所以万能就因为它正确,它十分完备而严整,它给人们一个决不同于任何迷信、任何反动派、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一切被压迫阶级一着受这种精神的奴役的痛苦。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地位。”(《列宁全集》19卷1-8页)继之,毛泽东同志并说:“马、恩、列、斯的理论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把它看作行动的指南。”(《毛泽东选集》第二卷251页)

列宁、毛泽东这个极为深刻的论定是历史发展的真实验证。坚定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办事,革命就胜利,否则就必然失败。当今社会主义在一系列国家被资本主义复辟,而曹文竟妄说:“一个封闭的,不曾与敌对思潮正面较量的马克思主义,一旦交手,自然一败涂地。”此言,全属别有用心的制造混乱。几十年来的阶级斗争历史完全证实,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的失败,完全是修正主义、走资派对马克思主义原则的背叛。

真理是打不到的,因为他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斗争中形成的客观事实,并且在斗争中不断发展曲折前进。共产主义任务只会延缓,决不会终结。真理有相对性,有绝对性。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而是斗争实践中要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但又决不能借发展抛弃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原则。

毛主席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文中说:“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也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是因为在斗争的力量对比上,先进势力的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的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再看曹文又是怎样对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特征逐项修正和否定的?

首先它要修正和否定的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地位。它说:“马克思崇尚公有制,为了国家计划经济,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实行计划安排的手段。并又说我国的所有制是国家主义的经济基础。而国有制不等同于社会主义等等。”它有意将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地位颠倒为计划经济发展的手段。又把我国有制诬为“国家主义”的经济基础。

它这种说法看似混乱,其实既歪曲我公有的社会主义性质,又将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国家主义”强加到我社会主义国家头上,混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国家的根本不同性质。(所谓“国家主义”是欧洲为发动侵略战争制造借口,煽动狭隘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后发展为军国主义。20世纪初“中国青年党”,也称为“国家主义”。他们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反对共产党,向当权反动派及帝国主义领取津贴。)

它又妄说,“马克思理论上的出发点是所有制决定论。可是出发点是错误的。”“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没有先天就决定他能剥削工人。起决定作用的是政治法权关系。分配的基础或剥削与社会不公的根源,并不在所有制。否定了所有制决定论,私有制并不是绝对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经济产权形式之一,而这并不违背唯物主义对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解等等。”

它这一段妄论,正是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公开反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它处处坚持资本主义所有制。竟凭空捏造出一个“如果工人租用资本家的生产资料,资本家只拿租金,利润全归工人,那么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也就不导致剥削?”总之它是处心积虑为否定资本的剥削出招,但却很愚。岂不知租金就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如工人真的用了资本的生产资料,租金只能付于生产资料本身及其折旧部分的价值,多着就为不劳而获,任何人,任何理由取得都是剥削,按历史唯物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原则怎么能否定得了呢?至于工人全得的利润全是工人自己劳动创造的,再多也构不成剥削,如果工人也雇佣工人进行生产,那性质就变了,它取得的剩余价值同样是剥削。

为了从理论上彻底批判它对“所有制决定论”作的歪曲和否定。这里将恩格斯有关论述引证如下:

恩格斯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再生产。无论马克思和我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末它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了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的无稽的空话。经济状况是基础,但对历史斗争发生影响的并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阶级斗争的各种形式和这种斗争的成果——由胜利的阶级在获胜后建立的宪法等等,各种法权形式以及所有这些实际斗争在参加者头脑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这里表现出一切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而在这种交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即这样事物它们内部的联系是如此疏远或者是如此难以确定,以致我们可以忘掉这种联系,认为这种联系并不存在。)向前发展。否则把理论用于任何历史时期,就会比解一个最简单的一次方程式更容易了。

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存在于人们头脑里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恩格斯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极其重要的论述全文不必再往下引了。他已经把经济的决定因素与上层建筑——政治和法权等的各种交互作用,讲的全面辩证而且明白无误了。如还有人偏解,那只能是别有用心了?

其二,它以歪曲手法攻击计划经济。胡说什么,“马克思否定市场,强调计划。认为计划体现了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最大优越性。市场机制……本身来说却是价值中性的。”(意在谁都能用?)企图完全排除市场,只靠计划,不无空想成分。这种歪曲既极端无知,又无中生有。本可置之不理。但联系到我国改革中的实际,也确有人说什么:“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与前者类似,依此用权力糊弄人,对此人们早有异议,但为“不争论”禁锢。其后果是新自由主义私有化狂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被废除和破坏,国企被掠夺。

我们的计划经济全名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它产生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设服务。

恩格斯明确指出:“人们将取得社会权力,并利用这个权力把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给它们的社会性以充分发展自由。从此,按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马克思选集》第三卷443页)

因此,孤立地提出什么“计划”与“市场”是毫无内容的抽象名词,它只有与具体事物的内容联系时才有实际意义。这种抽象的市场马克思在何时否定过?它否定的是市场经济。就作为市场来说,社会主义社会出现后,市场就有了两种,一是资本主义市场,二是社会主义市场。两者是有本质性区别的。作为商品在市场交换方式有相同之处,也都采取了等价交换的形式。这一点社会主义把它暂时保留下来。但两种社会制度交换中的目的根本不同。资本主义是为了实现它的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剥削目的,使资本积累和增值。而劳动人民的交换或工农业之间的交换,完全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根本不存在剥削。所以那个说两种市场没有本质区别或说马克思“认为的区别”是错误的其意相同。

因此,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运用和实行。而且它必须服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即生产的目的是保证最大限度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为人民服务”的,决不是为部分人的剥削需要。所以资本主义及其精英们就拼命反对计划经济及其服务的根本目的。这就不足为怪了。

毛泽东同志特别指出:“计划是意识形态,意识是实际反映的,不依计划经济规律为依据的计划,就不能使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的作用发挥出来。”(《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906页)所以计划经济的发展必须自觉的根据实际不断调节,使计划既按比例的综合平衡,又能实现高速度的持续发展。

同时作为全国的生产布局也是计划经济的重要方面。因此市场资源的配置也必须遵守计划经济规律。即必须从全局出发,不能只图一时一地之利。要求全国全面发展。如毛主席在极困时期决心安排大、小三线建设,决不是仅防战争的危险,而是从全国战略全局考虑,使各地区相对地平衡发展,不断缩小经济差距,不是只想沿海,不想川黔、新甘。惋惜的是这一伟大布局后来遭到严重破坏。

其三,它公开反对“按劳分配”原则。

认为“合理的分配形式,只能是按要素分配。如只有劳动才能得到分配,那谁来投资?资本怎样积累?分配的基础或剥削与社会不公的根源本质所有制。”“计划经济以人民的名义,按什么原则安排的积累?并不清楚。”

“社会主义的法权要保障劳动产权和资本产权的平等地位,这样,不管企业的起点是公有还是私有,劳动者的生产资料就会稳步增长。就会出现一种主要劳动者对生产资料所有的社会所有制,比国有制有种种优越性。特别是可削弱国家主义的经济基础,使权力异化成为不可能。”

这一系列说教,根本问题就在于它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所谓“失误”“大加纠正之后”实现它的资产阶级“阶级合作”纲领和目的。

它的这套设计如此的“美妙”,这可以说是,它在自己书房里白天做的一个美梦而已。它一方面说,“剥削和社会不公的根源不在所有制。”一方面它却要建立一个与公有制相对立的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所有制”。其根本目的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即劳动是创造一切财富的源泉的理论。

恩格斯在为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写的导言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力是商品,但却是一种完全特殊的商品。它是一种创造的力量,是一种生产价值的源泉,”“工人阶级是生产全部价值的唯一阶级。”(《马克思全集》第22卷243页)

它担心资本家不来投资,怎么办?接着它又问,资本怎么积累?它的心总是恋着资本家。好像缺少了资本家,天就要塌了,世界就要毁灭。好像资本是天生的。对此,我劝它拜读一下马克思关于资本《所谓原始积累》和《雇佣劳动与资本》。读了不服再辩论。下面先引一段马克思对此的名言:

马克思在该书中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极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化为资本,在另一极使人民化为雇佣工人‘劳动贫民’。货币来到世间,在一边脸上带着天生的血斑,那末,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至于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时的‘圈地运动’和‘羊吃人’的史例它也不会不知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资本原罪’。因此,剥削是无产阶级苦难的根源,这种‘原罪’无人能否。

至于什么“工人拥有生产资料,就有与资本平等的权力。”不知它在那里看到,纯属编造。如无产阶级拥有生产资料还是无产者吗?就以当今国企改革中看,为了掩盖他们的掠夺罪行,有的地方用什么工人每人分一点股份,也可以称为股东。但工人还不是照常当工人吗?生活不是照常贫困吗?他们能为工厂作主吗?管得了老板的天价年薪吗?前些年美国不是搞‘人民资本主义’,至今一个经济危机一来,工人们不仅失去工作,而且一千几百万工人连住房也被封了,只好露宿街头了。这就是其鼓吹的“劳资合作”,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能平等吗?

综观它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面修正,怎么看它的背景和本质?试作粗疏判断:它作为一位美国教授,自然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但它是那个阶级的知识分子,这就看它在理论上,是站在什么立场,代表着哪个阶级的利益说话的。在哲学上,它是一个露骨的资产阶级历史唯心主义者,在政治上,它是维护资本主义统治压迫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在经济上,它公开为剥削辩护,否定剩余价值规律,处心积虑为私有制“社会所有制”立论。

总之,“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归结起来就是这一个判断:资产者之为资产者,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共产党宣言》曹文所鼓吹的东西,当今还值几文。毛主席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深,反抗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

亦兵

2009年9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