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经济自由未必是长远自由
有些人对自由经济情有独钟,这种想法未必是对的。
有一个从什么角度出发看事情的问题,有的人从个人角度出发,总觉得自己有经济头脑、经营经验、技术,只要有经营办厂的自由,就能发财致富,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至于那些没什么经济头脑的,接受自己的雇佣,给他们一点收入,因为能够获得收入,因此,他们受一点剥削看起来好像也是应该的。
这种想法要一分为二的看。
首先,有经济头脑,发挥特长,搞一点经营是合理的,但懂经济不是你剥削别人的理由。社会主义国家保证每个人的劳动权,这是基本的人权之一,劳动者都有工作,那他的选择就不是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只有被雇佣和不被雇佣两种,而是有更好的进入全民所有的工厂,按劳获得收入,参与工厂管理的保障,剩下才是想不想给你打工的问题,从现实看到的到处失业找工作,以为自己就不愁雇不到人,恐怕一厢情愿!不要忘记邓在改开之初说的:现在我们岗位多的都招不到人,怎么会有失业?。国家保证公平的按劳分配权利,允许你发挥自己特长自由的同时,也要保证其他人不被剥削的自由,保障人们合理参与企业管理,体现企业主人翁地位,这也是平等的内涵之一。
其次,仅仅从个人角度出发,做出的选择看起来合理,能够个人利益最大化,但往往对整体、长远不是最优的,甚至是有害的,最终个人想法也未必能够实现。单个工厂利益最大化而肆意污染环境,破坏的是其他人的利益!(正如火箭队麦蒂的个人数据好看,却往往带来球队的失败)
再举个例子。笔者老家的城市,是较早搞市场的,改革开放后,有一批胆子比较大的人,做起了摆摊的生意,那时候叫练摊,谁嗓门大,能搞到货源,很容易就发了。看起来摆地摊是个多么美好的职业!但好景不长,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摆摊大军,物资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这种美好就黯淡了。我曾经问过一些做生意的,他们说,早期赚钱那叫一个容易,用财源滚滚来形容绝不为过,经常晚上回家数钱数的手麻,后来干脆不数,直接放麻袋,往床底一踢,天亮早早提着麻袋去银行让银行数。现在不行了,就像是从天上掉到了地下,微薄的利润,甚至亏损,看到顾客就有一种想祈求的感觉。现在,即使最傻的人,也不会把摆摊看成是美好的职业了。原来摆摊发了财的,不是转做别的,就是解雇看摊的,自己守着微薄的利润度日。(其实后期做别的行业也面临激烈的竞争,前景未必好)
从个人角度思考问题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所主张的那种自由,只有在其他人自由被限制,静止的情况下,那种理想结果才会实现。当大家都有这种自由的时候,结果往往是走到自由的背面。
在公有制背景下,如果允许雇佣,看起来初期他们会富起来,但如果普遍都雇佣,那发展的结果,必然是竞争加剧,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会出现权力寻租,私人自由的无原则扩大,必然导致要求私有化,逐渐动摇公有制基础,导致国家无法保证劳动权,无法实现自由与平等的均衡,随之出现失业,经济危机等,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健康发展就无法实现。这种现象只能说是牺牲了长远更大的自由,换取短期的自由。
其实,现实已经做了很好的注解——从邓改开之初的怎么会有失业的反问,到现在失业率两位数的统计数据,难道不正是公有制解体的恶果吗?!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