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关于《十翼》中“占”字的含意

火烧 2009-10-26 00:00:00 中华文化 1031
文章解析《十翼》中‘占’字的含义,探讨其并非单纯指占卜,而是融合哲理与推理,分析《系辞传》中‘占事知来’的逻辑与实例,揭示占卜与哲理在《周易》中的结合与影响。

  关于《十翼》中“占”字的含意  

古人虽然一直把《周易》列入占卜行列,但《十翼》中对占字的理解和使用,好像并不像后人仅仅指占卜行为那样。对此探讨如下:  

探讨之前先看看《十翼》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内容。  

汉书艺文志中说:“《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这就是说,《易》的形成是经过了三个阶段:(一)伏牺创八卦;(二)文王发展为六十四卦;(三)孔子著《十翼》,对《易》的内容进行了发掘、注释和阐述。这全过程是经过了伏牺、文王和孔子三大圣人和夏、商、周三个朝代才完成。  

《十翼》是指:一、彖上传;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共十篇文章。  

翼是指鸟的翅膀,这里借来是为了说明,《易》有了这十篇文章,才能飞起来,即不但使《易》的内容传播快了,而且使学《易》人所从事的事业也会得到飞黄腾达的发展。  

从这《十翼》内容来看,重点是对《周易》中所蕴藏的哲理思想进行了空前发掘,这对中国历代思想界确实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但同时也夹杂着一些神秘的占卜内容,这就成了后世人从事“术数”活动的依据,从而增添了《周易》内容的神秘色彩。也就是说,《周易》中并没有神鬼之类的内容,而神鬼内容就是从这引申出来的。相信哲理,还是相信占卜,这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方法和内容,现在却同时出现在《十翼》中,为什么?答案有三:(一)《十翼》不是出于一人之手。(二)《十翼》中有关占卜的内容,原是指三《易》中的《连山》、《归藏》〉中的内容。(三)从《十翼》的《系辞传》中看,文中虽然用了“占”字,其含意却不是指占卜的“占”。下面就这个问题,作如下探讨:  

《系辞传》中说:“占事知来”,但怎样达到知来?据不完全统计,《系辞》上、下两传对此举过三十多例,其中十三例是根据卦象的启发,使先人发明了衣裳、弓箭、舟船等物;十八例是根据卦爻辞的含意,进行符合哲理的推理和判断,得出怎样做就可以得到吉祥结果,怎样做就是自取凶险的行为。如《系辞上传》第八节中的第六例内容说,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这个例子的大意是,孔子说:作《易》的人是怎么知道路上会遇到盗贼的呢?《易》书中回答说:本来担东西的人是下等人,他不会有车可乘,而乘车的人都是上等人,当人们看到下等人乘车时,就会以此判断这车来路不正,从而产生盗车的思想和行为。一切事情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以治世为例,上级傲慢,下级残暴,百姓就会产生盗他们财物,又会产生讨伐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再如,财物若不很快收藏好,就会有人见财起意,顺手偷盗,因此这就成了诲盗的行为;再如,人若打扮的妖冶了,就会使异性产生淫思,起到诲淫的作用。《易》的作者就是根据“负且乘”的事实,经分析、推理,才判断出会出现“致寇至”的后果,这个盗是自己的行为招来的。  

《系辞下传》又说:“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这意思又是说,将要当叛徒的人,说话就会有惭愧的表现;心中有疑虑的人,说话就会没有头绪;办事能取得吉祥的人,说话并不多;浮躁的人,说起话来就没完没了;诬害善良的人,说话的语气就会游移不定;有失节行为的人,说话就不会理直气壮。根据不同的行为现象,就会判断出他们不同的行为趋向。  

看,这里所举“占事知来”的各例,都是通过对有关事的现象的广泛占有,而后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的结果,并不是指占卜行为的占。其实这已不是孔子所独有的行为,因为与他同时或稍后的军事大家——孙子,他在军事上的 “知来”,直接指出说:“ 明 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神鬼,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而且他这做法在当时能被一些国王接受,说明到春秋这个时代,对“占事知来”的占,已不专指占卜的占。至于在《十翼》中还有把“占事知来”的占继续当占卜的占,很可能就成了其他人或后人对前两《易》流传内容的继承或记述,则又借孔子之名,将其保留下来,是否真是这样?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