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写在开板之时--创业板前瞻

火烧 2009-10-23 00:00:00 时代观察 1026
本文分析创业板开板后的风险与前景,指出其无法复制纳斯达克模式,存在法律制度和科技创新不足的问题,强调创业板以高风险为特征,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

蔡定创:写在开板之时--创业板前瞻


 
 
  今天是创业板开板之日,28家己发行了的创业板股票即将上市。有很多朋友问我对创业板的看法,我一直一不太愿意回答,问多了我只好用"不太乐观"概括。现文就"不太乐观"说说我的理由:

  1、中国的创业板不可能是美国纳斯达克创业板的复制。美国创业板之所以能成功有二大主要条件:其一是严密的法律制度;其二是美国有高科技产业群,科技创新领先于世界。微软、英特尔成功是因为其依托着一个巨大的IT产业群。世界上其他国家创业板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缺乏这二个最主要的条件。在我国的法律制度条件下,主板都办得不太好,何谈创业板?再加上我国并不是个科技创新型的国家,不仅没有科技创新的产业群支持,就连一家属于自己自主创新技术的公司都难找到,何谈复制纳斯达克创业板?从即将上市和正在申报的公司情况来看,实际上只是原来中小板的延续,真正有自主创新科技的公司是极为鲜见的。

  2、根据我在《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所作的研究,股市在当代社会经济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通过"货币放大"以达成消费需求补缺口的作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股市对社会经济有加速发展的作用,要达成这种作用,股市建设就必须要有一个以创建价值为中心的正确的指导思想。但是我国股市一直都以"圈钱"为指导思想,使得我国股市不仅未成产生消费需求补缺口的作用,反而加速了贫富分化,加大了社会经济结构性矛盾。这次创业板的开板理由就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触资难",并没有一个人想到我们开股票市场目的是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价值。因此说,"圈钱"仍然是创业板的指导思想,在这种不正确的指导思想下,人们难道还能期望其结出好"果子"?

  3、美国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总结出来的其中一条重要经验是,在虚拟经济领域,不能让过高风险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易。我在《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也专门论述了高风险产品在股市中通过风险放大而对经济波动放大的不良影响。创业板以高风险业著称,既然在我国尚缺乏孵化高科技企业群的能力,那么其不良风险放大,其对整体经济的负面效应可能就会大于其正面因素。

  4、对以产能过剩为主要特征的当代经济来说,只有垄断才能形成长期相对稳定的企业利润,主板市场是不乏这样能跟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而向股民提供稳定的投资收益的上市公司的,而创业板公司小,即没有科技垄断优势,更没有市场垄断优势,在付出极高的上市成本(相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小而言)后,实际抵抗风险的能力则会普遍弱于主板市场,只有极少数的公司才有可能会发展成为大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炒股的股民来说,总体风险与其收益将是极不对称的。
  某一专利,单方面的技术优势是极难形成垄断的。以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例,无锡尚德2001年成立2005年12月就能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可见其发展的势头强劲,但到2008年,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就成为过剩率较为严重的产业之一。风电也属于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从2007年的提倡投资到今年的发改委将其列为过剩较为严重的限制投资,才二年时间。缺乏真正创新科技优势的企业,是很难维持那怕是稍长几年的高增长的。因此,创业板企业业绩的总体增长速度,如果管理层对入门企业审批把关不好的话,极有可能会比主板市场还要低很多,成为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的一个板块。

 

(本文不构成你买卖股票的依据,投资股市投资风险自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