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参演小朋友在暴雨中候场是谁之过?
百名参演小朋友在暴雨中候场是谁之过?
宋公明
今年七月,在北京某剧场举行的“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突遭暴雨袭击,剧场外上百小演员们纷纷跑向剧场内避雨,但却被入口处的工作人员公然拦住,任凭小朋友们在风雨中,不准入内。有当事者将此事在网上披露,并配发了照片。人们看后理所当然地要感到震怒:怎么能这样对待孩子?
这次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名为“小荷风采”,是取“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有东风着意吹”之意。可是现实却是“小荷尚未露头角,便遭暴雨无情摧”。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看到身着薄薄舞蹈服的孩子如花蕾一般被暴雨摧残的样子,谁不心疼?
谁应当对此事负责呢?有人把怒气发到“入口处的工作人员”身上,认为他们不该这么死板、这么无情、这么不讲道理。
入口处的工作人员,无非是门卫保安之类,他们只不过是受人指使受人操控的工具罢了,他们按章办事,何错之有?有人会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岂能让尿给憋死?即使是受人指使受人操控,也得有感情有爱心吧?面对此情此景,岂能如此无动于衷、冷酷无情?然而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他们自作主张,让“小荷”们进去了,万一发生了事故怎么办?谁负得起这个责任?即使没有发生意外,但是因此导致下课,饭碗丢掉了,他们又能找谁喊冤去?哭都找不到坟头吧?所以他们的做法,是完全符合“人不为已,天殊地灭”理论的。即使他们也想有爱心,也不想太自私,但是残酷的现实逼得他们不得不按“人不为己,天殊地灭”的信条办事,这能怪他们吗?“小左”们“毛奴”们顽固地反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理论,所以一定要让他们处于下岗没饭吃的威胁之下,这样才能使他们不得转变思想。而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人不为己,天殊地灭”理论,不是很符合精英们倡导的普世价值吗?应当给予表扬才对吧?
那么剧场的老板或领导是不是有责任呢?也不好说。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一切都要向钱看。剧场也不是慈善机构,看到有人淋雨就放进来,再送上毛巾热茶,岂不是太雷锋了吗?饭馆看到有人饿得要死,也不会让他白吃吧?医院对没钱的病人,也不会救治吧?剧场也是企业,是企业就该以赚钱为原则,是企业就只能认钱不认人。剧场不让“小荷”们进去避雨,何错之有?难道见到有人可怜就动摇?难道还要倒退回去搞计划经济学雷锋吗?笑话!都什么年代了?打死也不能回头呀!
这么说孩子们淋雨就是活该了?那也不是。责任在展演组委会。对于这样全国性的少儿舞蹈展演,各代表队当然要依次登台,因此必然会有候场问题。组委会理当要考虑到这一重要环节,即候场的小演员在什么地方休息。试问:如果是宋祖英、严维文之类的大腕来演出,难道也没有地方候场而让他们在露天淋雨吗?显然是组委会没有把小演员放在心上,所以才漫不经心,根本就没有把演出程序安排周到。而带队的老师,没有发现候场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也是有一定责任的。
不过这些“小荷”们虽然淋了雨,也仍然是幸运的。能打扮得花技招展地来参加全国性展演,全中国能有几人?就在他们淋雨的时候,还不知道有多少双羡慕的眼睛在看着他们呢!那些在街头乞讨的孩子,那些农村失学的留守儿童,那些在黑砖窑出苦力的童工,那些被采阴补阳的幼女,和这些“小荷”们相比,岂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又有谁站出来为他们喊一嗓子呢?又有谁能改变这一现状呢?
当然,孩子们是无辜的。两极分化不能怪孩子们,更不能成为让“小荷”们挨雨淋的理由。不过这些“小荷”们受到这场暴风雨的冼礼之后,难免要留下一个深刻难忘的记忆,从而对什么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了切身体会。如果长大以后,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算没有白白受了这场雨淋。
2009-10-22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