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俯瞰众生心
蔡诗华以战士诗人身份创作《龙行天下毛泽东》,通过诗歌表达对毛泽东的敬仰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其忧国忧民情怀与精神追求。
倚天俯瞰众生心 ——序蔡诗华诗集《龙行天下毛泽东》 马道州 蔡诗华将他近500页的《龙行天下毛泽东》书稿寄给我,并嘱咐我为该书作跋。我想,诗华身居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结识那么多的圈内名流、大腕,偏偏想起了我这个斗方之才,可见他对我的器重和信任。 我曾多次冥想,这个只有初中文化而又命运多舛的蔡诗华,如果不是经过血与火的军营炼狱,如果不是他凤凰涅槃式的奋斗磨砺,他会不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诗人?假如他不是诗人,那他会是什么? 历史没有假设,人生也没有如果,诗华就是一名诗人,而且是一名永远的战士诗人。一万个人的心目中,会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但在诗华的心中,似乎只有一个——圣人、伟人、先哲毛泽东。当许多专家学者包括一些别有用心的炮制者、叛逆者、腐败者等,都在厚脸无耻地异化否定毛泽东丰功伟绩的时候,蔡诗华却带着他的第十本毛泽东系列诗集《龙行天下毛泽东》,也带着对芸芸众生的祈祷与祝福,最为笃定地找到了不可置疑的答案。 能够称毛泽东为“润之兄”,不但是诗华的独创,更是他过于奢侈的幸福和坚实的精神追求。他几乎将自己全部的灵与肉,情与感,都用来恢复那段苍老而不朽的记忆,而且企盼着这种深刻的记忆能在现实中得以延伸:“我的润之兄啊/是否也在你的天堂/他在那里是否被妖魔化/被妖魔化的是否还有中国共产党......”(《天堂里有没有人来人往》)。是的,历史往往会把最绚丽的记忆归功于生命的第一道彩虹。当血与火转身而去,和平岁月浸染平淡与幸福之时,时光的尘埃让一代伟人渐行渐远,走入历史深处......然而,诗华却能自觉地肩负起这神圣的理想和使命,他不愿以旁观者的身份鉴别历史,而是在竭力将历史拉回现实。他的血管里,依然流淌着先辈们的吼声,用人们早已世俗的指尖,在触摸一种理想的高度。他也一直企盼着:有一天人们那世俗的指尖能够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为坚持理想与实现理想而付出的热血温度。因此我说,诗华的诗属于那种民族可敬可爱的精神因子。他本人则属于那种典型的行为诗人——一个孤独的舞者、一个正义的歌者、一个虔诚的行者、一个苦心的思者...... “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几乎是所有中国士人具有的理想,更是蔡诗华矢志不移的追求,这种文化性格的遗传密码,诗华似乎早在娘胎里就已经形成。的确,现代诗歌的刺贪功能越来越低下,而且是越刺贪官越多,贪官职位也越刺越高,贪官数字越刺越大。正如苏东坡所说:“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打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在这个官本位日益凸显的特殊时期,谁又能独善其身地跳出这个圈子呢?对此,诗华从不气馁,一直坚持以他战士诗人的独特方式,公开向邪恶腐败势力挑战:“殊不知而今英雄无名/汉奸或汉奸之后的言行十分时尚/谁掌握了话语权/谁似乎就拥有真理高高在上”(《2007,我的丁香荡漾》)。面对唐山“黑老大”事件,作者毫不软弱,以一种民族正气,向缇骑塞路的黑暗势力叫板:“如若不是媒体披露/想都不敢想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枪有弹有装甲车/唐山‘黑老大’的威武哟/令人咂舌”(《盛世太平是否太平》)。对腐败,诗华甚至还用“人间寓言”的方式加以讽刺:“‘伟大’‘盛世’‘经典’都可以用上/天下第一的桂冠似乎也不惭愧/这是一个无耻无荣的时代/润之雷锋不在他是顶天雷/活着时很潇洒也很累/总想千古不朽是人民大众的血泪。”(《活着时给自己开个追悼会》)。 当然,诗华毕竟是血肉之躯,也有着浓浓的思乡情结:“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我思念我牵挂我的故乡/真想带一把泥土入土/故乡啊你是我至高无上......”(《带一把泥土入土》)。当他亲眼目睹了乡亲们因讨不到工钱而无法回家过年的情景时,诗华被深深地触动了:“东雷不济西风烈/南雪叠加北方渐/非是骚人多愁苦/客在他乡无盘缠/有朝一日衣锦还/跪拜父母三千年......”(《山茶花开红烂漫》)。统览《龙行天下毛泽东》,每一首诗稿无不彰显了作者那宽阔而浓郁的忧国忧民之胸襟:“什么叫公平正义和谐/公平正义和谐来源点滴细节点滴痛痒/向地平线以下的根基草民致敬/它们是我人民共和国的铮铮脊梁”(《2007,我的丁香荡漾》)。 在纵观各种社会痼疾之后,作者几乎痛心疾首,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正义和谐之上,更是痴想着毛润之的浮现:“穿制服的多了是否平安/平安不是一句两句漂亮话/遥远的润之兄啊/倘若复活你可装聋卖傻。”(《人民不怕人民警察》) 毋庸置疑,蔡诗华经历过悲剧,也经历过幸福。也许诗人都要不断地在悲剧与幸福之间作出选择。“如果经历了所有的悲剧之后仍然无法设想出一个幸福的结局,那么只有这时才能得出悲剧的结论。我坚持认为幸福的结局是可以想象的,这是远远超出了政治视野之上的理性观念”,法国右派知识分子雷蒙·阿隆的话语,让我们更加深信,有着蔡诗华式的战士诗人那不屈而坚定的信念、执着而不懈的追求,没有理由不得出乐观的结论。 作者简介:马道州,男,43岁。扛过枪,打过工,进过高校,当过干部。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骚客和流浪者、自由者。系河南省作协会员、沁阳市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作协副主席,出版有诗集《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永不消逝的爱》,发表过多篇小说、报告文学、新闻通讯等作品。 通信地址:河南省沁阳市国土局(454550) 电话:0391-2295745 15539108858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