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向风车进攻————评刘永佶对唯物主义的批判

火烧 2009-09-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以堂吉诃德比喻刘永佶对唯物主义的批判,指出其将唯物主义视为资本主义哲学,主张社会主义需建立独立哲学观念。强调唯物主义在资本主义中的主导地位,呼吁哲学观念革新。

    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笔下可笑而执着的主人公,他的主要事迹就是怀揣着骑士梦想,手执长矛向着一切他心目中敌人进攻。现在,我们遭遇到了现实版堂吉诃德——怀揣着为劳动人民争取崇高地位的刘永佶先生。


    堂吉诃德发现了他的敌人——一些长臂家伙,而刘永佶先生则发现了他的敌人是“唯物主义”。


    堂吉诃德发现田野里的三十四架风车,对他的侍从桑丘说:“命运的安排比我们希望的还好。你看那儿,桑乔•潘萨朋友,就有三十多个放肆的巨人。我想同他们战斗,要他们所有人的性命。有了战利品,我们就可以发财了。这是正义的战斗。从地球表面清除这些坏种是对上帝的一大贡献。”


    刘永佶先生对我们大家说:“历史的经验证明,社会主义作为工业文明和公民社会劳动者利益和意志的集中概括,不能将本是资本主义哲学观念的唯物主义照搬过来作为自己的哲学观念,……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理论,推进社会主义运动,创建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必须从哲学观念上正本清源,确立社会主义应有的特殊哲学观念。”(《社会主义哲学观念是对唯物主义的扬弃》)


     桑乔告诉堂吉诃德:“那些不是巨人,是风车。那些像长臂的东西是风车翼,靠风转动,能够推动石磨。”唐吉诃德说:“在征险方面你还是外行。他们是巨人。如果你害怕了,就靠边站,我去同他们展开殊死的搏斗。”


    我们则告诉刘永佶先生,您说的唯物主义中“物”不是哲学上的物质的概念,只是客观世界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已。


    刘永佶先生怎么回复我们呢?他说:“受恩格斯的影响,苏联和中国的哲学界曾将唯物主义一般化为人类各社会通行的哲学观念,并仅限于对自然界的规定。这样,就使唯物主义脱离了其现实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成为空洞的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论证。……. 不仅曲解了唯物主义观念,更不能理解唯物主义与资本主义理论、运动和制度的关系。”(《唯物主义观念贯彻于资本主义理论、运动和制度之中》)“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依然是世界的基本制度,资产阶级仍占统治地位,因此唯物主义在哲学上还是主导性的,社会主义势力要进行变革,必须在哲学上否定唯物主义。”(《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堂吉诃德冲向风车,倒下的不是风车,而是堂吉诃德自己,折断的不是风车的车翼,而是堂吉诃德的矛。刘永佶先生冲向“唯物主义”,那么是谁倒下呢?


    1、 世界本原问题是否空洞?


    刘永佶先生非常聪明,他给世界本原问题加了一个修饰词——空洞,说:“受恩格斯的影响,苏联和中国的哲学界曾将唯物主义一般化为人类各社会通行的哲学观念,并仅限于对自然界的规定。这样,就使唯物主义脱离了其现实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成为空洞的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论证。”(《唯物主义观念贯彻于资本主义理论、运动和制度之中》)这样一来,就省去对了世界问题本源的论证,还形成了这样的优势,无论任何人、如何论证世界本原问题对于唯物主义的意义,只要将其打上“空洞”的标签就可以避免任何争论。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有着根本的不同的。


    可以给刘永佶先生的回复是什么呢?首先,世界本原问题是否“空洞”,并不能由刘永佶先生您来决断。其次,世界本原问题的确很简单,甚至空洞,可又有什么复杂和有趣的呢?世界的本源不是意识,世界是物质性的,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相反。谁承认这个“空洞”的观点,谁就是唯物的,谁反对谁就是唯心主义的。


    刘永佶先生一方面反对唯物主义,却又说“社会主义当然不是不要发展生产力,也不否认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自然性。”(《社会主义哲学观念是对唯物主义的扬弃》)对此刘先生您又如何解释呢?您不是也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的观点了?您到底是算哪头的呢?


    2、唯物主义观念自古就不存在吗?


    “唯物主义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自古就有的,……”(《唯物主义贯彻于资本主义理论、运动和制度之中》)刘永佶先生又使出聪明的法宝——我不承认的事情,就不存在,假如你要分辨,你就是标签式研究。他如何论证这个问题不存在呢?他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标准很难确定,在分辨各种哲学流派是否是唯心或唯物的时候比较为难,他把这种分辨称为“标签式的研究”。这样就有个好处,读者如果不追究,那么就是默认了刘先生的结论,而追究,那么就成了刘先生说的“标签式研究”者。这就能把读者吓回去。可是,刘永佶先生的机关是一厢情愿了。


    首先,刘永佶先生承认了中国人自古就不乏对自然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是人们发现这些事物并不是人为的,也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的。而且,中国人还居然在这些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劳作。刘先生说:“由于这些思想家谁也不曾使用抽象的物质概念,因而判断他们是否唯物主义的依据,就在于是否使用了具体的物质概念,如金、木、水、火、土,遇到像道、天、气等抽象范畴,则争论不休。”,这里已经反映中国人不那么笨,也可以认识到自然界,并不认为自己可以任意支配自然。“与此同时,‘阴阳’‘五行’等观念,又结合当时所达到的自然知识,对农耕、医术等起着指导作用。”(《并不存在由古至今而后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刘先生或许没有想到,中国人在古代已经知道自然万物并非出自于人的意识,做事不能一厢情愿,不能用意志代替现实,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道理。试举几例:


    战国荀子提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孙子兵法•谋攻》中记载:“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强调了敌我之情的掌握对于将领取胜的重要性以及兵戈对阵中客观条件。


    两汉时期,谶讳神学盛行,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东汉王充,提出万物是由元气构成的,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反对天人感应;范缜则提出意识是存在于物质形态中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他编撰的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总集《齐民要术•种谷第三》中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已经提出要根据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和植物发育规律来进行种植,违背规律的任意所为必将没有收获,这里的“任情”就是只凭情绪和意识的意思。


    明末清初的哲学家王夫之认为气是宇宙万物变化发展的物质实体:“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所范围也。”“散而归于太虚,复其絪緼之本体,非消灭也。聚而为庶物之生,自絪緼之常性,非幻成也。”(《张子正蒙注•太和篇》)这里明确提出了客观世界的客观属性,并非幻想所能决定的。他还认为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的:“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变化日新”(《思问录•内篇》)。


    这几个小例子足以说明在中国唯物主义自古就存在。在西方,唯物主义则发轫于泰利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等人。怎么能说:唯物主义自古就不存在呢?


    3、 唯物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哲学?


    既然唯物主义是自古就有的。那么,唯物主义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就显得稀松平常了。刘先生用了很大篇幅来论证唯物主义观念贯彻于资本主义理论、运动和制度之中,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实现。刘先生为何要论证这个观点呢?他无非是要证明,唯物主义只属于资本主义。属于资本主义的东西,社会主义就不能用。所以他自说自话地把“唯物主义”的帽子扣在资本主义哲学观念头上,说:“唯物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哲学观念,这一点因恩格斯的‘两大阵营说’而掩饰”。如果按这个观念,汽车是资本主义阶段发明和应用的,社会主义就必须抛弃汽车?那长城是秦朝建造的,故宫是明朝兴建的,那么现在就应该全部摧毁了?这使人不能不联想到,“给大猫开大洞,给小猫开小洞”机械的思维方式。刘永佶先生为何想不到小猫也可以进出大洞呢?我们还知道枪与炮,乃至原子弹都是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那么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等发明出新的武器才能跟资本主义国家抗衡呢?


    按刘永佶观点,唯物主义是有阶级性和阶段性的。既然唯物主义是属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阶段的,那么社会主义的劳动阶级当然不能用。这种思维是幼稚可笑的。因为任何学问的阶级性是因使用它的人而决定的,这就如同刀,在厨师那里是烹饪加工食物的工具,在一个流氓那里就会变成杀人的工具。工具本身没有变化,关键在于使用者本身的目的和性质。我们需要阐明:唯物主义本身并不具有阶级性,劳动阶级可以应用唯物主义,资产阶级也可以应用唯物主义。同样,劳动阶级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而资本家也会犯唯心主义的错误。唯心主义本身也不具备阶级性。


    4、 唯物主义必然导致“唯生产力论”?


    刘先生认为唯物主义必然导致“唯生产力论”,要否定唯生产力论,就要否定唯物主义。这种逻辑也是很荒谬的。


    唯物主义不等于“唯生产力论”。唯生产力论是对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中,片面夸大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作用,否定或者忽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作用的一种思潮。唯物主义是“存在-意识”关系中强调物质第一性的观点。生产关系也有物质性的一面,所以,唯物主义并不是导致唯生产力论的根本原因。导致唯生产力论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在认识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关系时,因为系统的复杂性、理性的有限性和不全面性,人们夸大系统中一个组成部分的功能造成的。即使是唯物主义者也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这种问题通常表现为教条地理解真理,把真理片面化,忽略和否定系统内部、外部的联系,忽略和否定系统中组成部分一些非主导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这种错误一般被称为机械的唯物主义。唯生产力论是机械的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出现一些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忽略生产关系调整,正是这种主观片面性的表现。恰恰不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和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所以苏联的例子不能证明辩证的唯物主义失效,也不能证明唯物主义的失败。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吧?刘永佶先生所进攻的不是唯物主义,而是唯生产力论、拜金主义、物质主义。那么唯物主义会因为刘永佶先生的进攻而倒下吗?倒下的只是刘永佶先生,因为他的逻辑之矛早已支离破碎。

(评刘永佶的“劳动主义”之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