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关系看社会主义革命的失败
文章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失败原因,指出私有制与公有制的矛盾,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提出物质刺激与奖金挂帅的重要性,探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避免资本主义复辟。
从生产关系看社会主义革命的失败
在上文《必须辩证认识“公与私”的关系》中阐明了只有越是为公,越是为集体、国家、别人才越有利于私心的辩证关系,所以要想最有利于私心,就必须换成公心。那么如何使私心变成公心呢?能不能使人们的私心占据人本质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公心占主导地位,进而完全转变成公心呢?从理论上说是一定能够的!前文已经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角度简单涉及这个问题,即任何矛盾都处在一个统一体里,且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为了更能使我们增加私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公心转化,对其中的道理,我们再阐述一下。我们说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其必须具有转化的性质,无此性质,任何的转化都是不可能的。如毛主席《矛盾论》中举出的例子,鸡蛋要转化为小鸡,首先鸡蛋必须具有变化小鸡的性质,无此性质,无论客观条件多么合适,也绝对不会变成小鸡。石头,无论客观条件多么合适,也不会变成小鸡,因其没有变成小鸡的性质。当然无论何种事物的性质也都是一定客观环境下的产物。就生物而言,任何的生物,都面临生与死的斗争,面临了出生,就与死进行斗争。开始是生占据主导地位,但慢慢的就向死占据主导地位转变(即越来越接近死亡),最后被死完全占据——即死亡。这一矛盾运动结束了,但马上又开始新的矛盾运动,就又将转化成别的事物,又开始又一矛盾运动。我们说物质不变,就是这个意思。任何一类事物都是在这生与死不断的变化中,不断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上面说的是事物生与死的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的变化,我们在看看别的事物的矛盾变化。战争与和平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战争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成和平;和平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转化成战争。任何事物在矛盾斗争中都存在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比如在原始社会开始时没有私有现象存在,但随着原始社会在人类不断的战胜自然的过程中,也即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即在这一矛盾运动中,慢慢产生了剩余产品,产生了产品交换,产生了“剩余产品”占为己有现象。这种新现象、新事物不断的发展壮大,最后占据主导地位,原始社会的形态慢慢的退出主导地位,处于次要地位。最后完全退出,让奴隶主统治的私有制完全占据。在奴隶社会,生产力仍在发展,矛盾仍在发展变化,又产生出地主阶级。地主阶级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不断的战胜奴隶主阶级,慢慢的取得主导地位,最后完全取得,奴隶主完全退出,于是人类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仍在发展(这是条件),封建社会又产生出资本家阶级。资本家阶级,即资产阶级依然在发展壮大,最后取得主导地位,战胜地主阶级,于是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必然会继续向前发展,所以一定会再产生新的阶级,来战胜资产阶级,使人类社会进入又一新的社会的。
中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完成的,其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无产阶级又诞生了,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进行浴血奋战,最后战胜国民党,占据主导地位,结束国民党要成立资本主义社会的企图,成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由于人的私心占据人本质的主导地位和客观条件的允许,于是现在中国又退回资本主义。然而人类社会的历史总的趋势是一直向前发展的,倒退是暂时的,一定会产生新的阶级、新的力量,最后战胜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使人类社会重新进入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
公与私这一对矛盾的斗争,也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不断地转换各自的位置。人类原始社会的公心或公心占据人本质的本质的主导地位,为什么会转变成私心或被私心占据人本质的主导地位呢?这就是一定的条件在起作用,就是生产力发展了,有了“剩余产品”,有了交换这些条件造成的。当然公心的产生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那就是因为在人类社会之初,生产力极其低下,不出以公心,不实行公有制,就不能生产,就不能生存所致。也就是具备了向公心发展的条件,人的本质就会向公心发展;反之,具备了向私心发展到条件,就会向私心发展。总之人的本质中既有私心的性质,也有公心的性质,但究竟向何方发展,决定的是条件,是客观环境。所以从理论上说,只要条件具备了,人心就一定会向公心发展的,这是毫无意义的!
那么在什么条件下,人的私心会向公心发展呢?首先必须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因为公有制是使人产生公心的最佳条件。原始社会就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以适应当时十分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而必须实行劳动产品的平均分配。当时实行的劳动产品的平均分配合生产资料公有制,都是客观环境逼迫的,是当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逼迫的。
当时的公有制是完全被逼迫的,那么现在实行公有制是不是也要完全逼迫呢?不行。当时的逼迫条件是不这么做,人就不能生存。现在人们不是不能生存,所以完全的逼迫人们实行公有制是绝对行不通的!人要求生存,要求生存得更好,这是一切人要活着的根本要求和目的。要生存,要生存的更好,首先是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接着就是精神生活越来越好。既然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是人类生存的目的,所以要实行公有制,必须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比现在更好,或在不久的将来会能达到这一目的。只有这样,绝大多数人才会同意走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又必须不断地逐步的最后彻底堵死私有制的路,堵死人们向私心发展的路。
下面我们从生产关系来说明社会主义失败的原本因,从而说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生产关系,一般的理解是为发展生产力而结成的关系,实际就是为发展生产而结成的关系。更全面的说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得好而结成的关系,这里面包括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总之人们需要结成的一切关系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生存得更好,这里说的生产关系就指的是这种关系。
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完全是个人奋斗的生产关系,完全为了自己——为了私心而形成的生产关系。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自己生存得好,就必须生产,就必须与一定的人群结成一定得关系,就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也即一定的政治关系。这一切都离不开自己去做,从根本上说无法依靠任何人,如果说依靠只能是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领导等等。这里除了亲人因血缘关系会自然的形成互相帮助外(有的亲人,因自己关系处理不好,也不会帮助的),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除此别无它法。
如果说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完全靠个人来形成,那么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就必须由集体、国家把人们紧紧的联系起来,必须不断地最后全部拆除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中一切完全依靠自己联系起来的一切关系。也就是每一个人都不断的最后全部的只能与集体、国家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所谓的每一个人都不断的最后全部的只能与集体、国家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就是每一个人的一切所得,需要解决的一切问题都必须由集体、国家来解决,而且解决得越来越好。也只有这样,所有的一切私有制的完全由个人自己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才能不断地最后完全彻底被斩断,绝迹。也才能使人们越来越紧紧的与集体、国家联系起来。
道理就是这样,但是一切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是这样来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呢?不是的。原因如下:
(一)、共产党夺取正确后,就开始慢慢的不为人民服务了。不为人民服务的原因是共产党也绝对违背不了客观环境变了,人的思想也必随之发生变化规律。掌握政权了,有权力了,就必然向为自己服务方向发展。过去在民主革命时期,之所以会取得胜利,原因很多,但一条最主要的原因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毛主席说:“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是社会主义革命没有搞好的最根本原因。这一问题不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无论如何也搞不好的。
(二)、由于人的私心占据人本质的主导地位,工人、农民对集体财物和积极性的态度绝不像对完全是自己的财物和积极性的态度。即集体的财物再多,属于自己的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集体的财物再少,属于自己的也是很少的一部分。那时形成这样的风气:偷集体的东西,不算偷,人们都不说什么。偷个人的不行,人们反响强烈。似乎偷集体的,与自己无关,那不是自己的东西;与偷自己家的东西,完全是两回事,性质完全不同。总之,觉得干多干少差不多,于是绝大多数人都想要少干。领导不起好好干的带头作用,又怕得罪人,也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确有真正实干的,由于群众在干活时呆一会都不行,又因妨碍领导从集体中得利益,于是群众不满意,领导也喜欢,而积极性倍受打击。这样集体怎么能会越来越好呢?
(三)、虽然有集体,但有什么困难,绝不是紧紧的依靠集体就能解决。你与集体中的具体的人,尤其是领导、管钱粮物的人关系搞不好,都会起阻碍作用,不给你解决。怎么搞好关系呢?就是发现他们有什么错误、将集体中的东西弄回家,都不能说,还要瞒着。或者孩子有病、农村要盖房、婚丧嫁娶等都离不开人,如果有错误你都给说出去,谁还会帮你忙呢?所以为了自己的生活,这些都不能说。也就是损公肥私的事情无人说。另外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要靠自己去搞好各种关系才能解决。这样集体又如何会越来越好呢?
关于上述三方面,我是有亲身体会的。下面把我的亲身体会说说。在我的家乡有一块庄稼地,叫西大坝。1978年初夏的一天我从那里经过,看见地里的玉米,长得高一块、低一块,很像大海的波浪高低起伏。什么原因呢?一了解才知道,高的地方是粪堆底,低的地方没有粪,是社员扬粪不认真扬得不均匀造成的。另一方面集体的东西,有权的人随便使用,不给钱。生产队里的粮食、物资,生产队长、会计凭借手中的权利,搞队与队之间交换。即你到我的生产队的以种种名义,将粮食物资白白拿走,我到你的生产队也是如此。于是有的老社员气愤的说:"黑手挣钱,白手花。"我197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我们农场拖拉机站和农场综合厂工作。在拖拉机站,职工可以随便白用柴油、汽油,还可以白送给熟人。在综合厂可以白用厂里的铁管焊接水井管、水井头,用角铁、钢筋焊大门等等,当时有这样的典型的顺口溜:"世界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集体的财物流失的严重程度。
我所在的生产队,有一个人姓刘,是生产组长。社员叫他“瞎刘某某”。就是因为他带领社员干活时,社员多呆一会儿,他都不答应。于是社员说:他眼睛咋不瞎了。意思是如瞎了,就看不见别人呆着了。在学校时,有一位姓孙的教导主任,开始领导私分东西时,他不要。于是别的领导就背着他,也不重用他。后来他要了,别的领导也不背他了,他也得到提拔。
(四)、反对“物质刺激,奖金挂帅”的错误。当时xx搞过“物质刺激,奖金挂帅”,但他们的目的确是为了复辟资本主义。这种“物质刺激,奖金挂帅”,无疑是要坚决反对的。但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共产主义的早日实现的“物质刺激,奖金挂帅”,也要反对吗?不是应该大力支持吗?
本来人类要生存、要生存得好,是离不开物质利益的。人们一天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工作,为了什么?首先不就是为了物质生活吗?人们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勤俭持家、刻苦读书、走南闯北乃至造反、起义等无不是首先为了物质生活。私有制社会,靠什么来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就是一切的所做,都直接为了自己的物质利益。
那时候反对“物质刺激,奖金挂帅”,要用精神、用教育、用提高觉悟来调动生产积极性。这样行不行呢?前提必须领导干部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这一条做不到,用精神、用教育、用提高觉悟来调动生产积极性,就不会管用。实际领导干部慢慢的在变化,在渐渐的为自己服务,所以用精神、用教育、用提高觉悟来调动生产积极性,是不行的。
有人会说,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什么管用呢?那时什么也没有,完全是白手起家,没法用物质来刺激来挂帅。尤其主要的是那时的共产党员与军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物质生活完全一样,与人民同甘共苦。如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依然能这么做,什么问题都好解决。关键是共产党在和平时期,绝大多数绝对做不到这一点!可以绝对的说,在和平时期,即使共产党不向为自己服务发展,缺少物质利益,也一定是没有积极性的。因为只有物质利益才能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人不能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其活着为了啥?谁见过纯粹的只为别人服务的人,完全不为了自己的?这样的人,有,也绝对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是绝对做不到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只有全人类获得解放,无产阶级自己才能获得彻底解放,否则是不可能的 !总之从根本上说,不用物质利益是不能长久的调动起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的!我们只能尽全力避免防止向资本主义发展罢了,而且也一定能防止的!
总之,从生产关系角度说,社会主义革命失败于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同的只有所有制变更了,余者基本上没有变,其他还是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具体地说,一是没有将人民的利益与集体、国家紧紧的联系起来。二是人民的一切后顾之忧——一切需要解决的困难等都不是由集体、国家来解决,逐步的不断的越来越好的解决,还是依靠自己来解决,依靠私有制的生产关系来解决。这难道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吗?
在上文《必须辩证认识“公与私”的关系》中阐明了只有越是为公,越是为集体、国家、别人才越有利于私心的辩证关系,所以要想最有利于私心,就必须换成公心。那么如何使私心变成公心呢?能不能使人们的私心占据人本质的主导地位转变为公心占主导地位,进而完全转变成公心呢?从理论上说是一定能够的!前文已经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角度简单涉及这个问题,即任何矛盾都处在一个统一体里,且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为了更能使我们增加私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公心转化,对其中的道理,我们再阐述一下。我们说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其必须具有转化的性质,无此性质,任何的转化都是不可能的。如毛主席《矛盾论》中举出的例子,鸡蛋要转化为小鸡,首先鸡蛋必须具有变化小鸡的性质,无此性质,无论客观条件多么合适,也绝对不会变成小鸡。石头,无论客观条件多么合适,也不会变成小鸡,因其没有变成小鸡的性质。当然无论何种事物的性质也都是一定客观环境下的产物。就生物而言,任何的生物,都面临生与死的斗争,面临了出生,就与死进行斗争。开始是生占据主导地位,但慢慢的就向死占据主导地位转变(即越来越接近死亡),最后被死完全占据——即死亡。这一矛盾运动结束了,但马上又开始新的矛盾运动,就又将转化成别的事物,又开始又一矛盾运动。我们说物质不变,就是这个意思。任何一类事物都是在这生与死不断的变化中,不断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上面说的是事物生与死的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的变化,我们在看看别的事物的矛盾变化。战争与和平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战争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成和平;和平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转化成战争。任何事物在矛盾斗争中都存在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比如在原始社会开始时没有私有现象存在,但随着原始社会在人类不断的战胜自然的过程中,也即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即在这一矛盾运动中,慢慢产生了剩余产品,产生了产品交换,产生了“剩余产品”占为己有现象。这种新现象、新事物不断的发展壮大,最后占据主导地位,原始社会的形态慢慢的退出主导地位,处于次要地位。最后完全退出,让奴隶主统治的私有制完全占据。在奴隶社会,生产力仍在发展,矛盾仍在发展变化,又产生出地主阶级。地主阶级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不断的战胜奴隶主阶级,慢慢的取得主导地位,最后完全取得,奴隶主完全退出,于是人类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仍在发展(这是条件),封建社会又产生出资本家阶级。资本家阶级,即资产阶级依然在发展壮大,最后取得主导地位,战胜地主阶级,于是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必然会继续向前发展,所以一定会再产生新的阶级,来战胜资产阶级,使人类社会进入又一新的社会的。
中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完成的,其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无产阶级又诞生了,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进行浴血奋战,最后战胜国民党,占据主导地位,结束国民党要成立资本主义社会的企图,成立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由于人的私心占据人本质的主导地位和客观条件的允许,于是现在中国又退回资本主义。然而人类社会的历史总的趋势是一直向前发展的,倒退是暂时的,一定会产生新的阶级、新的力量,最后战胜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使人类社会重新进入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
公与私这一对矛盾的斗争,也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不断地转换各自的位置。人类原始社会的公心或公心占据人本质的本质的主导地位,为什么会转变成私心或被私心占据人本质的主导地位呢?这就是一定的条件在起作用,就是生产力发展了,有了“剩余产品”,有了交换这些条件造成的。当然公心的产生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那就是因为在人类社会之初,生产力极其低下,不出以公心,不实行公有制,就不能生产,就不能生存所致。也就是具备了向公心发展的条件,人的本质就会向公心发展;反之,具备了向私心发展到条件,就会向私心发展。总之人的本质中既有私心的性质,也有公心的性质,但究竟向何方发展,决定的是条件,是客观环境。所以从理论上说,只要条件具备了,人心就一定会向公心发展的,这是毫无意义的!
那么在什么条件下,人的私心会向公心发展呢?首先必须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因为公有制是使人产生公心的最佳条件。原始社会就是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以适应当时十分低下的生产力水平而必须实行劳动产品的平均分配。当时实行的劳动产品的平均分配合生产资料公有制,都是客观环境逼迫的,是当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逼迫的。
当时的公有制是完全被逼迫的,那么现在实行公有制是不是也要完全逼迫呢?不行。当时的逼迫条件是不这么做,人就不能生存。现在人们不是不能生存,所以完全的逼迫人们实行公有制是绝对行不通的!人要求生存,要求生存得更好,这是一切人要活着的根本要求和目的。要生存,要生存的更好,首先是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接着就是精神生活越来越好。既然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是人类生存的目的,所以要实行公有制,必须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比现在更好,或在不久的将来会能达到这一目的。只有这样,绝大多数人才会同意走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又必须不断地逐步的最后彻底堵死私有制的路,堵死人们向私心发展的路。
下面我们从生产关系来说明社会主义失败的原本因,从而说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生产关系,一般的理解是为发展生产力而结成的关系,实际就是为发展生产而结成的关系。更全面的说是为了生存、为了生存得好而结成的关系,这里面包括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总之人们需要结成的一切关系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生存得更好,这里说的生产关系就指的是这种关系。
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完全是个人奋斗的生产关系,完全为了自己——为了私心而形成的生产关系。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自己生存得好,就必须生产,就必须与一定的人群结成一定得关系,就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也即一定的政治关系。这一切都离不开自己去做,从根本上说无法依靠任何人,如果说依靠只能是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领导等等。这里除了亲人因血缘关系会自然的形成互相帮助外(有的亲人,因自己关系处理不好,也不会帮助的),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除此别无它法。
如果说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完全靠个人来形成,那么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就必须由集体、国家把人们紧紧的联系起来,必须不断地最后全部拆除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中一切完全依靠自己联系起来的一切关系。也就是每一个人都不断的最后全部的只能与集体、国家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所谓的每一个人都不断的最后全部的只能与集体、国家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就是每一个人的一切所得,需要解决的一切问题都必须由集体、国家来解决,而且解决得越来越好。也只有这样,所有的一切私有制的完全由个人自己建立起来的生产关系才能不断地最后完全彻底被斩断,绝迹。也才能使人们越来越紧紧的与集体、国家联系起来。
道理就是这样,但是一切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是这样来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呢?不是的。原因如下:
(一)、共产党夺取正确后,就开始慢慢的不为人民服务了。不为人民服务的原因是共产党也绝对违背不了客观环境变了,人的思想也必随之发生变化规律。掌握政权了,有权力了,就必然向为自己服务方向发展。过去在民主革命时期,之所以会取得胜利,原因很多,但一条最主要的原因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一切。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毛主席说:“正确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是社会主义革命没有搞好的最根本原因。这一问题不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无论如何也搞不好的。
(二)、由于人的私心占据人本质的主导地位,工人、农民对集体财物和积极性的态度绝不像对完全是自己的财物和积极性的态度。即集体的财物再多,属于自己的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集体的财物再少,属于自己的也是很少的一部分。那时形成这样的风气:偷集体的东西,不算偷,人们都不说什么。偷个人的不行,人们反响强烈。似乎偷集体的,与自己无关,那不是自己的东西;与偷自己家的东西,完全是两回事,性质完全不同。总之,觉得干多干少差不多,于是绝大多数人都想要少干。领导不起好好干的带头作用,又怕得罪人,也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确有真正实干的,由于群众在干活时呆一会都不行,又因妨碍领导从集体中得利益,于是群众不满意,领导也喜欢,而积极性倍受打击。这样集体怎么能会越来越好呢?
(三)、虽然有集体,但有什么困难,绝不是紧紧的依靠集体就能解决。你与集体中的具体的人,尤其是领导、管钱粮物的人关系搞不好,都会起阻碍作用,不给你解决。怎么搞好关系呢?就是发现他们有什么错误、将集体中的东西弄回家,都不能说,还要瞒着。或者孩子有病、农村要盖房、婚丧嫁娶等都离不开人,如果有错误你都给说出去,谁还会帮你忙呢?所以为了自己的生活,这些都不能说。也就是损公肥私的事情无人说。另外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要靠自己去搞好各种关系才能解决。这样集体又如何会越来越好呢?
关于上述三方面,我是有亲身体会的。下面把我的亲身体会说说。在我的家乡有一块庄稼地,叫西大坝。1978年初夏的一天我从那里经过,看见地里的玉米,长得高一块、低一块,很像大海的波浪高低起伏。什么原因呢?一了解才知道,高的地方是粪堆底,低的地方没有粪,是社员扬粪不认真扬得不均匀造成的。另一方面集体的东西,有权的人随便使用,不给钱。生产队里的粮食、物资,生产队长、会计凭借手中的权利,搞队与队之间交换。即你到我的生产队的以种种名义,将粮食物资白白拿走,我到你的生产队也是如此。于是有的老社员气愤的说:"黑手挣钱,白手花。"我1974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我们农场拖拉机站和农场综合厂工作。在拖拉机站,职工可以随便白用柴油、汽油,还可以白送给熟人。在综合厂可以白用厂里的铁管焊接水井管、水井头,用角铁、钢筋焊大门等等,当时有这样的典型的顺口溜:"世界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集体的财物流失的严重程度。
我所在的生产队,有一个人姓刘,是生产组长。社员叫他“瞎刘某某”。就是因为他带领社员干活时,社员多呆一会儿,他都不答应。于是社员说:他眼睛咋不瞎了。意思是如瞎了,就看不见别人呆着了。在学校时,有一位姓孙的教导主任,开始领导私分东西时,他不要。于是别的领导就背着他,也不重用他。后来他要了,别的领导也不背他了,他也得到提拔。
(四)、反对“物质刺激,奖金挂帅”的错误。当时xx搞过“物质刺激,奖金挂帅”,但他们的目的确是为了复辟资本主义。这种“物质刺激,奖金挂帅”,无疑是要坚决反对的。但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共产主义的早日实现的“物质刺激,奖金挂帅”,也要反对吗?不是应该大力支持吗?
本来人类要生存、要生存得好,是离不开物质利益的。人们一天辛辛苦苦、勤勤恳恳的工作,为了什么?首先不就是为了物质生活吗?人们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勤俭持家、刻苦读书、走南闯北乃至造反、起义等无不是首先为了物质生活。私有制社会,靠什么来调动人们生产积极性?就是一切的所做,都直接为了自己的物质利益。
那时候反对“物质刺激,奖金挂帅”,要用精神、用教育、用提高觉悟来调动生产积极性。这样行不行呢?前提必须领导干部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这一条做不到,用精神、用教育、用提高觉悟来调动生产积极性,就不会管用。实际领导干部慢慢的在变化,在渐渐的为自己服务,所以用精神、用教育、用提高觉悟来调动生产积极性,是不行的。
有人会说,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什么管用呢?那时什么也没有,完全是白手起家,没法用物质来刺激来挂帅。尤其主要的是那时的共产党员与军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物质生活完全一样,与人民同甘共苦。如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依然能这么做,什么问题都好解决。关键是共产党在和平时期,绝大多数绝对做不到这一点!可以绝对的说,在和平时期,即使共产党不向为自己服务发展,缺少物质利益,也一定是没有积极性的。因为只有物质利益才能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人不能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其活着为了啥?谁见过纯粹的只为别人服务的人,完全不为了自己的?这样的人,有,也绝对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是绝对做不到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只有全人类获得解放,无产阶级自己才能获得彻底解放,否则是不可能的 !总之从根本上说,不用物质利益是不能长久的调动起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的!我们只能尽全力避免防止向资本主义发展罢了,而且也一定能防止的!
总之,从生产关系角度说,社会主义革命失败于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同的只有所有制变更了,余者基本上没有变,其他还是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具体地说,一是没有将人民的利益与集体、国家紧紧的联系起来。二是人民的一切后顾之忧——一切需要解决的困难等都不是由集体、国家来解决,逐步的不断的越来越好的解决,还是依靠自己来解决,依靠私有制的生产关系来解决。这难道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吗?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