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
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
思 恩
1993年9月16日,×××在与其胞弟××谈话时说:“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所以,我们退休以后也不是无事可做,观察社会问题,出点主意,原则上要掌握几条。”(《×××年谱》1975—1997)
在这段话里,不提产生“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造成“分配的问题大得很”的根本原因,——不敢面对他极力主张发展起来的雇佣劳动和资本(资本家私有制)构成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只是围绕着分配问题兜圈子,因而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理由如下:
1.“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
——“怎样实现富裕”?是社会生产关系(生产方式)问题。“财富怎样分配”?是社会分配关系问题。虽然这二者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反面”,(25—993)但是,生产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就相应地有什么样的社会分配关系;在社会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改变的同时,社会分配关系立即跟着改变;在社会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不变的情况下,社会分配关系是改变不了的。社会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指的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这两个生产因素以什么社会存在形式存在、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怎样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劳动,社会分配关系指的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财富)在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之间如何分配。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者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生产资料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归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占有,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占有,按资本和土地所有权进行分配。
因此,如果×××总设计师要从分配的角度谈解决“财富怎样分配”的问题,那也必须从根源——生产要素以雇佣劳动和资本(资本家私有制)的形式分配谈起。否则,就是抽象地空洞地谈论“财富怎样分配”。
通过发展雇佣劳动和资本(资本家私有制)即资本主义,使极少数人快速“实现富裕”!——0. 4%的家庭掠夺了70%的社会财富!
既然:“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是大问题”,那末,为什么偏偏要在自己设计的改革方案中,极力主张把发展只能导致少数人“实现富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呢?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造成99. 6%的家庭贫穷的根源,正是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即雇佣劳动和资本(资本家私有制)!这才真正“是大问题”!!!!!
2.“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
——既然能够利用政权推行发展资本主义,制造出分配不公的问题来,而且“题目已经出来了”,那末,利用政权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幻想在雇佣劳动和资本(资本家私有制)的框子里,解决资本主义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岂止是“困难”!实际上,在资本主义的框子里,根本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资本主义本身的必然产物;只要有资本主义,必然要产生“这个问题”。谋求在保留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设法实现“解决”资本主义分配关系带来的“问题”,也就是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面,不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面。
3.“分配的问题大得很。”
——“分配的问题”再大,也大不过生产关系的问题!在当今中国,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没有雇佣劳动和资本(资本家私有制),就产生不出来什么“分配的问题大得很”!因此,是由于生产关系“的问题大得很”,才出现了“分配的问题大得很”!只谈“分配的问题大得很”,不谈生产关系“的问题大得很”,就是只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反面的分配关系,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生产正面的生产关系!
4.“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
——在极力主张发展产生“两极分化”的根基即资本家私有制(资本)的同时,叫喊着“要防止两极分化”,这是“创新理论”之一。至于说“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那是因为“两极分化”是资本(资本家私有制)的必然产物,那里有资本家私有制(资本),那里就一定会产生“两极分化”,这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最顽强的历史事实和现实事实!在极力主张发展雇佣劳动和资本(资本家私有制)的前提条件下,“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只能是徒劳无益的多此一举!
5.“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只有一个即无产阶级民主(专政),“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只有一个即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如果把“方法”看作是措施,可以有“各种”,但“各种方法”即措施是围绕着消灭资本旋转的,是以无产阶级民主(专政)为前提条件的。离开利用无产阶级民主(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资本),“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毫无意义的空谈!正因为如此,所以到今天为止,×××提到的“这些问题”不仅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越来越严重!
6.“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
——“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的恶果的出现,是在×××设计的改革开放中产生出来的;这个恶果的出现,宣告了通过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彻底失败了!
“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的说法,太不符合最顽强的客观事实了!问题早在xx年就已经出现了。那一年,已经“获得了那么多财富”的“少部分人”的代理人,——党内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人物赵紫阳之流,配合党内外右派,制造了推翻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动乱,要取×××的首级,逼得发生了“x·x”流血事件。
7.“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这个问题要解决。”
——“导致两极分化”的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分配不公”是私有制的表现。在历史上的奴隶主私有制、封建主私有制、现存的资本家私有制下,都存在着“两极分化”、都存在着“分配不公”,这是历史事实和现实事实。对于这个最顽强的事实,一向把实事求是作为口头禅挂在嘴边的×××,应该是清楚明白的。
8.“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鼓励发展“私营经济”即“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份”,(十三大报告)必然是“发展起来[资本主义]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资本主义]时少”:“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的问题,“导致两极分化”、“分配不公”的问题,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问题,行贿受贿、权钱交易、堕落腐化丛生的问题,犯罪率大幅上升的问题,特别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激烈的阶级斗争的问题等等诸多的问题,不仅“不比不发展[资本主义]时少”,而且非常严重,越来越严重!这些严重问题的出现,从负的方面宣告了真是走了邪路了!——“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选3—111)
如果鼓励发展公有经济即存在联合劳动关系的经济成份,必然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比不发展时少”得多:南街村、刘庄、周庄乡、兴十四村、华西村等村社,通过发展公有经济即存在联合劳动关系的经济成份,“发展起来以后”,上述发展“私营经济”即“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份”出现的种种严重问题,不仅没有多起来,而且基本上绝了迹!
事实胜于雄辩!南街村、刘庄、周庄乡、兴十四村、华西村等村社,通过发展公有经济即存在联合劳动关系的经济成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起来的事实,没有“导致两极分化”、“分配不公”出现的事实,没有产生出来新生的资产阶级从而没有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激烈的阶级斗争的事实,从正的方面宣告了通过发展资本家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改革确实失败了,真是走了邪路了!——“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
最后,引用革命导师马克思在科学共产主义的重要经典论著《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末自然而然地就要产生消费资料的现在这样的分配。如果物质的生产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末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庸俗的社会主义仿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会主义)把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从而把社会主义描写为主要是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既然真实的关系早已弄清楚了,为什么又要开倒车呢?”(选3—13)
2009-7-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