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记周恩来同志的中学时代

火烧 2009-08-28 00:00:00 历史视野 1032
文章讲述周恩来中学时期立志救国,勤奋学习,注重实践,强调团结与责任。内容涵盖其学习方法、演讲技巧及爱国情怀,突出教育方向与青年责任。

立志救国,敬业乐群,勤奋读书,重视实际 —— 记周恩来同志的中学时代

注:本文转录自少年时的读书笔记。原文出于七十年代末的《人民教育》,笔记为选摘。感觉中国又一次到了应该严肃考虑教育方向的时候了,特重拟标题,向大家推荐此文。—风云啸 2009.8.28


周恩来同志在学习期间,立志救国,勤奋读书,品学兼优,才华出众,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爱戴。

求学是为了什么?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同志响亮的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他在《敬业乐群会成立宣言》中明确地提出:“青年为斯世将来之主,学者乃领异标新之人,况生值学道将绝之国,大厦濒倾之邦,则吾辈后生责任,不更加重大耶?果欲尽此重大责任,舍在学时代极力锻炼身心,增进智能而奚求?”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是为了国家的富强。当时周恩来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在寻求救国真理、进行爱国活动中,他广泛结识朋友,联络同志,团结同学,注重群策群力,集中全体力量,汲取群众的智慧。他说:“一人之精神有限,千人之事业无垠。外国人讥讽中国人是一盘散沙,我们就要团结起来,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周恩来同志经常提醒大家,认清学生应有的责任。他说:“今日之学生,未来社会之中心人物也。我们青年应该兴鸡鸣起舞之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念。”因而,他既反对学生“识浅智陋”,又反对“长其脑力,广其智慧,以图个人之成立。”他反对学生“独善其身,自鸣清高”,而主张学生“图全体之利益”,“结于全体”。他说:要当天下人之公仆,四万万人之公仆。这就是周恩来同志在中学时代立下的誓言。

在中学四年中,周恩来同志所学的课程有十七门,语文和数学是中学各课程的基础。周恩来同志对这两门功课学得扎实熟练,在多次比赛中都名列前茅。他学得这样好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他有了立志救国的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学习动力。他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可略举以下几点:

第一,勤学苦练。知识是学来的,功夫是练成的,在这里举三个例子。一是学英文。开始是周恩来同志苏北口音较重,英文发音较差,学习遇到困难。但他不气馁,狠下苦功,上课念,下课练,抓紧时间念单词、背短文、默写、朗读,并虚心请同学帮他纠正发音,不久就赶了上来。成绩很好,在中学阶段已能看许多英文原著了。二是学国文。他古文底子厚,成绩好,但他从不自满,坚持多读多看。书报杂志,有益书籍,无不阅读,不断增长知识,开阔思路。他写的文章,体裁广泛,格式多样。写作时努力打好腹稿,深思熟虑,缜密思考,然后下笔就写。这样写得多了,七、八张红格纸就一挥而就,而且越写越好,越写越快,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三是学演讲。有一次为了参加演讲比赛,他天天练习,从内容到声调,从仪容到姿态,广泛征求同学意见,有时在宿舍里对着镜子练。他还练习即席讲话,不打稿,不准备,得到题目立即发言,借以锻炼机智敏捷。他多次参加全校辩论会和全市演讲会,总是立论精辟,生动感人,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战斗力。

第二,联系实际。周恩来同志是很重视实际的。他在小学的作文里说过,“宜重实际”,他在中学的文章里就反对过只重形式的倾向。他从来不埋头死读书,而是在完成课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实际活动,增广社会知识。他不把参加社团活动作为额外负担,而是热心为同学服务,补教科书之不及。他说:“今日能观察校事,他日即可洞知世情。”他不仅关心校内的事,而且广泛的接触社会,投身火热的革命斗争。正是由于他读书学习同实际革命斗争结合起来,所以,知识学得活,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善思好问。周恩来同志另一突出特点是虚怀若谷,善于思考。他说:“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强调要开动脑筋,思索问题。他又说:“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虚心向别人学习,反对那种“浅尝辄止”,“自是而非人”的不良作风。正是由于他虚心学习,勤于动脑,所以他的学习从来不是囫囵吞枣,而是善于消化,努力钻研,富于创建。例如在一九一六年,全校十九个班级、六百多人参加的数学竞赛中,周恩来同志就独立思考,采取了老师没有讲过的方法,加快了计算速度,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第四,珍惜光阴。周恩来同志最爱惜光阴,最会利用时间。他曾说过五个不虚度。读书不虚度,学习不虚度,光阴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他每天完成作业,要阅读各种书报,要参加社团活动等等,实在忙得很。由于他分秒必争,妥善安排,什么时间干什么都要作出规定,因而各项活动处理得井井有条,做到了学习好,工作好。有一次,一位同学在中午时到宿舍找他,只见别人在休息,在娱乐,他却伏案疾书,在写文章。他的长篇文章常常是挤出休息的时间写的。中学时代的周恩来同志,就是这样一个最忙,又最会利用时间的人。

周恩来同志不仅品学兼优,对体育也很注重。他在临毕业时写道:“国民教育莫不以发达身体、陶冶性情为第一要务,智识以启发尚次之。”只有健身体,才能“根基固”,表达了他全面对待德育、智育、体育的卓越见解。把发达身体,列为学生的要务,这是对封建旧教育的一个否定。以前的家塾蒙馆,只讲圣贤书,不讲锻炼身体,提倡十年寒窗,追求功名,所谓“学而优则仕”。结果往往学业未成,身体毁坏,不少学生的聪明才智被断送,被列强侮称为“东亚病夫”。周恩来同志之注重体育,是同他救国图强的抱负联系在一起的。当时有一件事是他感触很深,就是临毕业时,有两名同学因积劳成疾,“不幸夭亡”。周恩来同志为此在校刊上大声疾呼,指出这两个同学“当年勃发,学业日增之际,竟遭不幸;我同学诸君痛悼之余,尚望时深警惕,注重体育。”要求大家以二君为殷鉴,“保千金之躯于永久”,以便将来为国家贡献力量。

青年时期是“人生最重要之时期,抑或最危险之时期”,“思想意志皆在此养成”,“如染恶习,则难改”。这是中学时代的周恩来同志所笔录名人的话,可见他是如何重视在南开这个时期的学习和成长。在此后的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周恩来同志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自觉经受锻炼,树立了坚定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终于成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为党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光辉业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