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求一份初中历史复习总提纲

火烧 2023-03-06 21:28:40 1042
求一份初中历史复习总提纲 明治维新 1868年 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仍旧是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1853年美国 佩里 舰队到来,使民族危机产生 受西方影响的中下级武士发动倒幕运动。开始: 1868

求一份初中历史复习总提纲  

明治维新(1868年)

背景: 19世纪中期,日本仍旧是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到来,使民族危机产

生;受西方影响的中下级武士发动倒幕运动。

开始: 1868年,明治天皇实行改革

内容: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 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转折

点,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命运;后走上了对外侵

略扩张的道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求一份初中历史复习总提纲

4:两次工业革命及相关影响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

原因:海外殖民地对商品的巨大需求,手工工场无法满足

开始: 18世纪60年代,首发于英国,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为标志。

时代标志: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蒸汽时代”

交通工具: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研制轮船

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火车-旅行者号

完成: 1840年左右英国完成,美、法先后进行

实质: 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一次生产方式革命

影响:[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社会]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其统治确立下来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分化、尖锐对立

[世界]确立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

[注:英国能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前提条件是资本主义

制度的建立; 重要条件是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

时代标志:发电机、电动机的出现,电力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代表人物:美国人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灯泡(发明大王)

交通工具: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研制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研制飞机。

通讯工具:有线电报、有线电话、无线电报相继出现

影响:[生产力]进一步推动工业的发展,提高生产力

[生产关系]垄断组织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国际关系]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形成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注:出现新机器--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出现新能源—电力、石油、煤炭(第一次工业革命) ]

无产阶级革命

1:兴起:背景(工业革命后,两大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

代表(英国的宪章运动)

[时间:1836年-1848年

纲领:《人民宪章》,工人争取普选权。

特点:世界上第一次政治性、群众性无产阶级革命

教训: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革命运动就会失败。

]

2: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

条件:无产阶级斗争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

马、恩对人类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马、恩参加工人运动实践。

时间: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作用: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工人运动进入到新时期

3:革命实践:

巴黎公社(1871年)-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尝试

十月革命(1917年)-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

[注:在“五月流血周”后,鲍狄埃创作《国际歌》 ]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

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重新瓜分世界。

阵营: 三国同盟(德国)与三国协约(英国)

导火线: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斐迪南大公遇刺)

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重要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70多万)

重要事件:1917年美国参战(中国也加入协约国)

性质: 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结果: 协约国获得胜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