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G2的中国-警惕欧洲的阴谋 -《美元刀》观点
被G2的中国-警惕欧洲的阴谋 -《美元刀》观点
受“被就业”这一网络词汇的冲击,眼下刚刚召开的“首轮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就有人戏称中国是被世界“G2”了。何谓G2? 就是由美中两国共管世界。何谓“被”G2了?就是说这不是中国的本意,是全世界人民印象,也夹带着当年“美苏共管”的恐惧。结合前不久人民币国际化的炒作,无疑给了“中国不高兴”的民族主义者及各爱国人士注入了一阵强心剂。《美元刀》一书深刻地指出,“中美共治”是欧盟的阴谋,“煮酒论英雄”的席位上,还远轮不到中国。
目前逐鹿中原的两大国际货币,是美元与欧元。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逐渐扩大和经济实力加强,尤其是中国庞大外汇储备的币值安全已成为中国必须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顺势而为,乐见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乐见增加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谓“话语权”。但是,欧盟绝不希望出现一个新的竞争对手。欧盟的“热心”,其实是欧元与美元长达10年较量的自身需要。
为了对抗美元霸权,欧共体经过数十年准备,终于在1999年推出欧元,美国却发动科索沃战争给了欧元一个下马威。此后10年,与石油价创纪录的飙升截然相反的是美元兑换欧元的破纪录下跌,最低竟然1美元仅能兑换0.62欧元。美元对欧元持续贬值,其实就是美国对欧盟设置的长达10年的货币陷阱。
1998~2007年间,OPEC国家的石油出口中,22.4%出口到了美国,21.1%出口到了欧盟;高企的油价将耗尽欧洲美元,贬值的美元将削弱欧元区的出口竞争能力。
法国财长梅尔就曾表示,如果欧元和美元的比价突破1 ∶1.25,将开始危及大型出口商的利润。分析指出,欧元汇率每上涨10% ,《金融时报》欧元区300 指数成分股公司的总体盈利能力就会下降约5%。
作为新生货币,欧盟其实也默许了欧元的升值。但欧洲更多地只是得到了欧元坚挺带来的宏观政治利益和货币信心方面的好处,虽然理论上讲欧元升值也使欧洲能源进口成本下降,并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而实际上,在无资本管制的欧洲,欧元升值的预期导致国际资本快速流入、货币供应量被动增长,相反增加了通胀压力。
欧元区的通胀水平自2007年已连续数月超出欧央行的目标2.0%,2007年3月数据超出逾1个百分点。从之前欧央行官员的言论看,他们对欧元区面临的中期通胀风险感到担忧。
实际上,欧元区2007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零,德国甚至是负增长。美元霸权下的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人知道,如果美元过度贬值,欧元、日元就会过度坚挺,欧盟和日本将会更着急。如果美元暴跌,不仅是美国市场,整个全球金融体系都将受到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将大大滑坡,那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情形,这与1973年的美元大幅贬值及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美国的战略家们的形势评估如出一辙。
对于美国而言,维护美元霸权,打击任何挑战美元地位的区域货币和国家,是其战略诉求,因此允许货币贬值只是战术上的调整,强势美元依然是战略上的追求。目前美国实际上利用着全世界净储蓄额的约70% ,如果弱势美元阻碍的资本的净流入到一定限度,比如,流向欧元,那么美国要做的就是提高利率――讲到这,大家就会想到了墨西哥比索的崩溃的例子,欧元就会不攻自破。除非欧元也跟进提高利率。
2008年美国通过输出金融危机,让世界各国的经济大乱,而最先波及的就是欧元区国家,首先是英国,然后是法德等,最先破产的也是冰岛,欧元对美元汇率一路下滑。按理说,美国首先发生金融危机,相应欧元就会上涨,为什么反常呢?读者可以细细体会。大谋无形,美国的金融谋略确实是登峰造极,令人叹为观止。
2000年以来,随着黄金,石油,以及各种原材料价格暴涨,不仅仅是需求增长和炒作因素,它直接反映了金融界和世界各国看衰美元后的新思维:用黄金,石油和原材料这些资源商品的期权当硬通货和次硬通货取代对美元的储备,以减少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这些表象之后看贬美元的证据和论断更是数不胜数。
从欧元的角度讲,欧盟是乐于见到美元贬值和信用危机,因为这给欧元取得美元或者最大程度地取得创造了条件。终于,在2008年美国虚拟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欧元似乎决心挺身而出,要接过美元的领导权。
首先,欧盟为华盛顿金融峰会准备了一份包括“五大关键点”的“金融改革日程表”,通过该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欧盟准备“重归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第一步,就是准备重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联合监管中的地位与作用,并凭借欧盟 27国在IMF大约拥有31.6%投票权的“绝对领导资格”,将IMF变为一个“由欧美共同管理、但由欧盟主导”的全球金融活动实质监管机构,扩大IMF对全球金融活动的“多边监督权”。
虽然欧盟这次有意让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拥有更大发言权,但这是以此为筹码,换取新兴经济体为壮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实力多掏钱。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格罗斯认为,要给新兴经济体更多投票权,欧盟就得有所牺牲。欧盟是否舍得这么做还很难说。
其实欧盟以“增加美元透明度”为名义,修改国际金融规则,以限制美国的金融活动的真实意图是搬掉美元和取消美元本位制;
其次,以“对陷入麻烦的国家给予援助”为名义,要求新兴经济体的净储蓄大国尤其中国掏出“支票薄”,为仅有2500亿美元贷款额度的IMF注入资本,最少将其扩充至1万亿美元。之后,再以各种名义用这笔钱为“欧美”金融危机“买单”。
这样一来,由于限制美国滥发美元是“非美元经济体”的长远利益之所在,以此诱惑中国等新兴经济大国提供配合;再者,增加IMF的入资又能解救美国和欧盟的现实困难,欧盟利用两手策略压美国让步,实现拿掉“美元本位制”的图谋、直至实现用中国等亚洲国家的“财富”为欧美经济体买单的一举两得的目的。
对欧盟的这套精妙算盘,美国的应对策略就是“只听不说”,因此才有今年4月召开的伦敦G20峰会上,世界各国都上交了经济刺激方案,而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只带耳朵”的表现。这是美国“以静制动”、以守为攻,并以拖待变的策略;这是美国声明欢迎人民币有更多的发言权并走向国际化,欢迎西方的金融体制改革建议后面“服软”的声音的潜台词。
但是,等到2009年3月份美元强劲升值,欧元对美元从1欧元兑1.6美元跌回1.2美元,亚洲国家以欧元资产计的外汇储蓄短短3个月就缩水30%时,在2009年4月伦敦G20峰会上,欧盟关于美元领导权改革的声音全部消失。这是美国“硬”的一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内贸”份量很大,各个成员国国家之间的产品互补也还不错,但就整体而言,欧盟还是出现了高额外贸逆差,这说明欧盟已经步美国后尘,进入了虚拟经济。
欧盟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日益需要像已经无法生产足够“实物产品”的美国经济那样,一样得用“虚拟产品(欧元)”与新兴国家交换“实物产品”,从而与美国争夺全球的“净储蓄”。但对净储蓄国而言,欧盟和美国都是一样的侵略性质,美元是刀,欧元未必就是玉帛。在三大国际关键货币中,美元是虎,欧元是狼,日元是鬣狗。即使欧元取代美元,即使中国抛弃美元投向欧元,欧元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财富掠夺的性质和程度都不会变,这是由资本帝国主义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要求决定的。
从这个角度讲,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净储蓄”是选择向欧洲方向流动、还是向美国方向流动的问题,不仅决定着欧美到底谁能获得弥补贸易赤字的资金,决定着欧美货币的强弱变化,还决定着欧美金融话语权的强弱变化。
因此,中国又成了欧盟和美国的争取和拉拢对象。但是,欧盟更为险恶。为了挑起中国和美国的对抗,为人民币国际化打造舆论,怂恿人民币出头挑战美元,人民币国际化舆论尘嚣日上,甚至出现了“中美共治”的舆论。国内的一些主流媒体和一些主流经济学家甚至配合欧洲阴谋,甚至列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表。
《美元刀》一书的观点是,人民币国际化远不是目前中国考虑的问题,庞大外汇储备的“止损”和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重构经济发展理论,走中国自己的路是当务之急。
这样清醒的认识,是在当前美元霸权的国际经济形势和美国超级强权的国际政治环境下的理性认识。“中美共治”的背后,其实是“中国威胁论”的翻版,是欧盟怂恿美国打压中国的舆论造势。
温家宝总理在 2009年5月20日 的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严重申明:“一两个国家或大国集团不可能解决全球的问题,多极化和多边主义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人说,世界将形成中美共治的格局,这是毫无根据的,也是错误的。 ”
当下,欧盟对华反倾销运动正如火如荼,对华武器禁运和高科技产品出口的解禁遥遥无期,经历“萨科奇风波”的欧洲又要会见达赖喇嘛,巴黎还授予达赖“荣誉市民”称号,欧洲议会的“中国人权决议”案墨迹未干,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至今还不被欧盟承认……
这些现象都说明,欧盟主要国家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继续做“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炮制“中美共治”的G2说法,实则是欧盟借美国之手打压中国的阴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